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踮腳,一種流傳800年的養生法!這樣「踮」是在按揉內臟

踮腳是一個全身臟器都愛的動作,它不受時間、空間約束,隨時隨地就能給身體帶來好處。一次踮腳,可以調動腿部8處肌肉。踮腳還是一項不錯的有氧運動,有助改善下肢血液回流,增加心肌供血量,保護心血管。

踮腳是一種古老的養生方式,在古代被稱作「敦踵法」。西漢初期的《引書》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記載。

這一鍛煉方式,在具有800年悠久歷史的導引養生術「八段錦」中,也有運用。

八段錦最後一式「背後七顛百病消」,正是通過踮腳跟的方式,刺激人體腎經,誘發全身震盪,從而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起到消百病的養生效果。

按中醫理論,從腳趾、腳跟到小腿、大腿內側有三條經絡:脾經、肝經和腎經,稱作足三陰經。常踮腳可以刺激足三陰經,使體內的氣血向上運行,進而溫補內臟,激發中氣,調和氣血。

樹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每天踮腳2~10分鐘,全身都受益。

1、強壯肌肉

雙腿被稱為身體的「第二心臟」常踮腳有助發展小腿肌群力量,拉長足底肌肉、韌帶,提高平衡能力,預防跌倒,增加站立、行走、跑跳時的耐受力。

2、保護心臟

靜脈回流需要肌肉運動產生的壓力來推動。據測定,雙側小腿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量大致相當於心臟搏動一下、一側心室射出的血量。

踮腳能促進下肢血液回流,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心血管健康。

3、補益腎氣

踮腳時,前腳掌用力,前內側腳掌、足大趾在起支撐作用。而足內側有腎經、肝經、脾經三條經絡經過,常踮腳可以疏通經絡,馭氣上行,補腎固本。

4、預防關節疼痛

坐着時,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減慢,下肢肌肉活動基本關閉,新陳代謝速度下降50%。常踮腳有助增強踝關節穩定性,預防下肢靜脈曲張,防止膝關節僵硬、酸痛。

5、預防痔瘡

踮腳尖的同時如果配合收肛提臀,還可以預防痔瘡的發生。

動作要領:抬腳時吸氣提肛;落腳時呼氣、放鬆肛門。

6、刺激足底筋膜

踮腳對腳跟是一種恰當的按摩和刺激,可以防止跟骨墊退變,促使新保護墊的形成。

根據中醫全息和反射理論,腳跟是人體的生殖反射區,踮腳產生的抻拉和震動,還有助保健相應臟器。

踮腳的正確姿勢

抬起腳後跟再落下,如此反覆顛足,讓腳跟有節奏地輕震地面:

抬腳跟時,身體自然站立,兩臂自然下垂,兩腳微微併攏,將兩腳跟提起,感覺提到最大限度後,保持平衡,此時小腿緊繃,動作略停兩秒。

落腳時,兩腳跟先微微下落,在快要接近地面時顛足,讓身體產生一個輕微的震動。

動作熟練後,可配合提肛運動,即抬腳時,緩緩吸氣,提肛收腹;落腳時,慢慢呼氣,會陰部放鬆。

每天早晚可以各做一次,踮腳頻率控制在2~3秒一次,每次持續1~5分鐘,感覺腳底發熱即可。

老年人剛開始練習時,可以扶着窗台、欄杆等以免摔倒,動作嫻熟後,再脫離扶手練習。

踮腳尖動作非常簡單,除了站着踮腳,在坐臥行走時練習,更有助收穫養生效果。

走路時

踮起腳尖,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複幾組。速度可自我調節,以感覺舒適為宜。剛開始練習若不能保持平衡,可扶牆進行。

坐着時

兩腿微分,大小腿垂直,用力踮腳尖或勾腳尖,重複30~50次。可將兩瓶礦泉水放在大腿上,進行負重練習,速度可自我調節。

行動不便的老人、較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患者,為避免摔倒,不建議踮腳走路,可以選擇坐位或平躺練習。

躺着時

平躺,兩腿併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每次20~30下,每日2~4次。

躺着勾腳尖又稱踝泵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消退下肢腫脹,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小便時

對女性來說,盆底肌增強,意味着性感受的增強,有助獲得高潮。對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的男性,小便時踮腳還有助使排尿更順暢。

如果一天能做五六次這樣的踮腳尖運動,連續一個月或半年左右的時間,便能達到較好的強精健身作用。

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非適合所有人群,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調理。

把文章發給你關心的人,

多一個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放到你圈子裏,朋友們會感激您)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18/192891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