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雙腿反映全身病,千萬要留心!腿上6個疾病信號,早知道早好

俗話說「樹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腿是人體衰老的反應器,隨着年齡的增加,肌肉力量和骨密度下降,我們的雙腿會出現生理性的衰退。腿也是健康的照妖鏡,身體的衰老和疾病都會如實地反映在雙腿間。

中醫理論認為:氣從腳底生,人體的12條經絡中有6條(肝、脾、膽、胃、膀胱)都和腿相連,保持雙腿的強勁也意味着在保養各種器官。

而近期的一項新研究也佐證了「腿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的事實。

根據歐洲心臟學會「心臟衰竭2023」會議上發表的論文,腿部強壯的人發生心梗後,進一步發展為心衰的可能性比較低小。

該研究分析了2007年至2020年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932名患者,所有受試者在入院前沒有心力衰竭,住院期間也沒有出現心力衰竭併發症。研究測量了代表腿部力量的股四頭肌肌力,結果發現:

而腿部的健康不僅與心臟疾病息息相關,作為全身健康的放大鏡,它的每一處變化還可能預示不同疾病和衰老的發生。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關節磨損加劇,走路時就容易出現關節疼痛、骨痛等情況。

腳抽筋最常見的原因是缺鈣,鈣有調節人體神經和肌肉的作用,如果體內鈣含量不足,肌肉就會變得敏感易受刺激,經常抽筋。而到了老年階段,人體內鈣量流失,更容易出現腿抽筋

拋開天冷容易腳冷不說,甲狀腺功能低下,可能導致代謝減慢,影響體溫調節。

此外,動脈硬化、血栓形成可能導致腳部血液循環不暢,從而使腳感到冷。

久坐、久蹲和蹺二郎腿都可能引起腳麻,但這種麻木是短暫地,一會就能緩解。

若經常腳麻,就要當心2個問題:一是神經病變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二是脊柱有問題,例如脊柱狹窄、椎間盤突出或坐骨神經受壓迫,影響了脊髓和神經根,導致腳部麻木。

由於血管的異常擴張和靜脈內部瓣膜功能不全,使得靜脈呈現扭曲、膨脹和突出的外觀,在皮膚表面很明顯,尤其是腿部容易出現「小蚯蚓」(靜脈曲張)。

雖然靜脈曲張大多數時候沒有感覺,但嚴重時也可導致肺栓塞等危險狀況,所以我們還是要謹慎對待。

企鵝步:走路時步伐很小,身體前傾且雙手擺動不自然,只能小碎步前進,這種情況要警惕帕金森綜合徵。

拖着走:走路步伐不一致而且左右腿交替不流暢,容易卡頓,這種需要警惕腰椎間盤突出症。

踮腳走:走路時總是踮着腳尖、腳後跟不着地,除了因為肌肉緊張外,還可能是大腦損傷導致的。

1、深蹲:鍛煉大腿和臀部。先站直,然後彎曲膝蓋,將臀部往後蹲,如坐姿一般。確保膝蓋不超過腳趾,並保持背部挺直。然後緩慢站起來。可以使用啞鈴或槓鈴增加難度。

2、踮腳: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站直,用力提起腳後跟,讓小腿肌肉處於緊繃狀態,保持一會再落下。

3、坐姿抬腿:預防靜脈曲張。坐在椅子上,然後將腳抬高,與大腿形成一條直線,勾緊腳背,重複多次。

4、瑜伽:瑜伽包括許多腿部拉伸和強化動作,有助於提高肌肉強度、柔韌性和平衡。

5、游泳:游泳是一種低衝擊的全身性鍛煉,特別有助於提高腿部力量和循環。為了達到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目的,建議每周進行4-6次游泳,每次45分鐘至1小時左右。

6、散步或跑步:定期散步或跑步有助於提高心肺健康,同時鍛煉大腿和小腿肌肉。

《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一項研究表示,1-2天內走路步數超過8000步,10年內全因死亡風險會下降14.9%。

7、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健身功法:常做站樁、八段錦、太極等運動,有利於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可以改善肌肉緊張、關節僵硬等問題。

腿部的健康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影響着我們的行動自如和生活的質量。定期鍛煉、適當的保養和及早關注潛在問題,才能防患於未然。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16/195474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