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痛風:不是一種病,是一串病!

痛風是一種古老而又現代的疾病,既是古時的帝王病,又是當代的文明病,患者得病的原因往往與其生活習慣有關,尤其是在吃的方面。吃的時候不注意,痛風就有可能找上你。那麼,究竟哪些食物或者哪些生活方式容易誘發痛風,痛風又會給人體帶來哪些危害呢?

痛風:不是一種病,是一串病!

痛風多見於中年男性,女性僅佔5%,主要是絕經後女性,痛風發生有年輕化趨勢。痛風的自然病程可分為四期,即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間歇期、慢性期。臨床表現如下:

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多數患者發作前無明顯徵兆,或僅有疲乏、全身不適和關節刺痛等。典型發作常於深夜因關節痛而驚醒,疼痛進行性加劇,在12小時左右達高峰,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難以忍受。受累關節及周圍組織紅、腫、熱、痛和功能受限。多於數天或2周內自行緩解。首次發作多侵犯單關節,部分以上發生在第一跖趾關節,在以後的病程中,部分患者累及該部位。其次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關節,肩、髖、脊柱和顳頜等關節少受累,可同時累及多個關節,表現為多關節炎。部分患者可有發熱、寒戰、頭痛、心悸和噁心等全身症狀,可伴白細胞計數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應蛋白增高等。

2.間歇發作期

痛風發作持續數天至數周后可自行緩解,一般無明顯後遺症狀,或遺留局部皮膚色素沉着、脫屑及刺癢等,以後進入無症狀的間歇期,歷時數月、數年或十餘年後復發,多數患者1年內復發,越發越頻,受累關節越來越多,症狀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受累關節一般從下肢向上肢、從遠端小關節向大關節發展,出現指、腕和肘等關節受累,少數患者可影響到肩、髖、骶髂、胸鎖或脊柱關節,也可累及關節周圍滑囊、肌腱和腱鞘等部位,症狀趨於不典型。少數患者無間歇期,初次發病後呈慢性關節炎表現。

3.慢性痛風石病變期

皮下痛風石和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是長期顯著的高尿酸血症,大量單鈉尿酸鹽晶體沉積於皮下、關節滑膜、軟骨、骨質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結果。皮下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是耳郭,也常見於反覆發作的關節周圍及鷹嘴、跟腱和髕骨滑囊等部位。外觀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物,皮膚表面菲薄,破潰後排出白色粉狀或糊狀物,經久不愈。皮下痛風石常與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並存。關節內大量沉積的痛風石可造成關節骨質破壞、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和繼發退行性改變等。臨床表現為持續關節腫痛、壓痛、畸形及功能障礙。慢性期症狀相對緩和,但也可有急性發作。

4.腎臟病變

(1)慢性尿酸鹽腎病尿酸鹽晶體沉積於腎間質,導致慢性腎小管一間質性腎炎。臨床表現為尿濃縮功能下降,出現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白細胞尿、輕度血尿及管型尿等。晚期可致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出現腎功能不全。

(2)尿酸性尿路結石尿中尿酸濃度增高呈過飽和狀態,在泌尿系統沉積並形成結石。在痛風患者中的發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現於痛風關節炎發生之前。結石較小者呈砂礫狀隨尿排出,可無症狀;較大者可阻塞尿路,引起腎絞痛、血尿、排尿困難、泌尿系感染、腎盂擴張和積水等。

(3)急性尿酸性腎病血及尿中尿酸水平急驟升高,大量尿酸結晶沉積於腎小管、集合管等處,造成急性尿路梗阻。臨床表現為少尿、無尿,急性腎功能衰竭;尿中可見大量尿酸晶體。多由惡性腫瘤及其放化療(即腫瘤溶解綜合徵)等繼發原因引起。

痛風不是一個病,它預示着一連串的慢病。如果您已經痛風呢,請看看你是否同時患上了上面說的疾病,儘早發現,儘早治療。如未發現,也可儘早預防。

痛風病人的營養調理

1.攝入充足的液體

液體攝入量充足有利用尿酸的排出。每日應飲水2000毫升以上,為了防止夜尿濃縮,夜間亦應補充水分。

2.避免超重或肥胖

肥胖是引發痛風的重要原因之一。痛風病人應限制總能量以減輕體重,使達到或稍低於理想體重。一般每日按每千克體重供給能量25~30千卡,每日約1500~2000千卡。蛋白質全日的供給量約60~70克,脂肪不宜過高,每日約50克。痛風病人應以糖類為主要能量來源。

超重的痛風病人減輕體重時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易導致機體產生大量酮體,與尿酸相互競爭排出,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促進痛風急性發作。

3.以素食為主,多吃成鹼性食物

尿酸在尿中的溶解度與尿液的酸鹼度有關,在鹼性環境中尿酸的溶解度高,有利於尿酸的排出。成鹼性食物有蔬菜、水果、牛奶、堅果和海藻等。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適當地輔以肉類。

4.不飲酒和酒精飲料

酒精可降低腎臟排泄尿酸,酗酒如與飢餓同時存在,常是痛風急性發作的誘因。啤酒本身即含有大量的嘌呤,可使血尿酸濃度增高。飲酒過多還可使血脂升高,故痛風病人應禁酒。

5.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

由於外源性嘌呤約佔體內尿酸的20%,而內源性嘌呤約佔體內尿酸的80%,故有人認為外源性嘌呤對糾正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有限,但也應看到,從食物中攝取嘌呤高時,常是誘發暫時性高尿酸血症致使痛風急性發作的原因,所以對嘌呤的攝入還是應有所限制。

痛風病人在急性期,嘌呤的攝入量應控制在每日150毫克以內。在急性發作期,宜選用第一類含嘌呤的食物,以牛奶及其製品、蛋類、蔬菜、水果、細糧為主。在緩解期,可增選含嘌呤中等量的第二類食物,但應適量,如油脂每日不超過50克,肉類消費每日不超過120克,尤其不要在一餐中進肉食過多,不論在急性或緩解期,均應避免含嘌呤高的第三類食物,如動物內臟、沙丁魚、鳳尾魚、小魚乾、牡蠣、蛤蜊、濃肉汁、濃雞湯及魚湯、火鍋湯等。

為了使用上的方便,一般將食物按嘌呤含量分為三類,供選擇食物時參考:

1

含嘌呤較少,100克含量<50毫克

①谷薯類大米、米粉、小米、糯米、大麥、小麥、蕎麥、富強粉、麵粉、通心粉、掛麵、麵條、饅頭、麥片、白薯、馬鈴薯、芋頭。

②蔬菜類白菜、捲心菜、芥菜、芹菜、青菜葉、空心菜、芥藍菜、苘蒿菜、韭菜、黃瓜、苦瓜冬瓜、南瓜、絲瓜、西葫蘆、菜花、茄子、豆芽菜、青椒、蘿蔔胡蘿蔔洋蔥、蕃茄、萵苣、泡菜、鹹菜、蔥、姜、蒜頭、荸薺。

③水果類橙、橘、蘋果、梨、桃、西瓜哈密瓜、香蕉、蘋果汁、果凍、果乾、果醬。

④蛋乳類雞蛋、鴨蛋、皮蛋、牛奶、奶粉、起司、酸奶、煉乳。

⑤硬果及其他豬血、豬皮、海參、海蜇皮、海藻、紅棗、葡萄乾、木耳、蜂蜜瓜子、杏仁、栗子、蓮子、花生、核桃仁、花生醬、枸杞、茶、咖啡、碳酸氫鈉、巧克力、可可、油脂(在限量中使用)糖、糖漿。

2

含嘌呤較高,100克含50~150毫克

米糠、麥麩、麥胚、粗糧、綠豆、紅豆、花豆、豌豆、菜豆、豆腐干、豆腐、青豆、豌豆、黑豆

豬肉、牛肉、羊肉、雞肉、兔肉、鴨、鵝、鴿、火雞、火腿、牛舌。

鱔魚、鰻魚、鯉魚、草魚、鱈魚、鮭魚、黑鯧魚、大比目魚、梭魚、魚丸、蝦、龍蝦、烏賊、螃蟹、鮮蘑、蘆筍、四季豆、鮮豌豆、昆布、菠菜

3

含嘌呤較高100克含150~1000毫克

豬肝、牛肝、牛腎、豬小腸、腦、胰臟、白帶魚、白鯰魚、沙丁魚、鳳尾魚、鰱魚、鯡魚、鯖魚、小魚乾、牡蠣、蛤蜊、濃肉汁、濃雞湯及肉湯、火鍋湯、酵母粉。

由於食物品種、分析方法有別,所得結果不盡相同,而且烹調方法對食物亦有影響,如肉類煮沸後,熟肉會丟失部分嘌呤到湯液中。目前主張避免含嘌呤過高的食物,在藥物的控制下,可不必計算其絕對嘌呤含量。

急性發作期膳食舉例

早餐牛奶200毫升,小麵包1個(麵粉50克)

午餐西紅柿炒雞蛋(西紅柿200克,雞蛋1個,50克)

拌黃瓜(黃瓜200克)

米飯(大米100克)

加餐蘋果1個(蘋果200克)

晚餐燒鱔魚(鱔魚100克)

奶汁大白菜(奶100克大白菜200克)

素炒豆芽菜(豆芽100克)

烹調用油15~20克

養腎:痛風的根源所在

1、護好自己的雙腳

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足部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空調或電扇;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期行走。

另外,足底有許多穴位,如湧泉穴。「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每晚睡覺前可以按揉腳底湧泉穴,按摩湧泉穴可起到養腎固精之功效。

2、大便要暢通

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氣躁,胸悶氣促,而且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憊,噁心嘔吐。因此,保持大便通暢,也是養腎的方法。

大便難解時,可用雙手手背貼住雙腎區,用力按揉,可激發腎氣,加速排便;行走時,用雙手背按揉腎區,可緩解腰酸症狀。

3、飲水養腎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則可能引起濁毒的留滯,加重腎的負擔。因此,定時飲水是很重要的養腎方法。

4、有尿不要忍

膀胱中貯存的尿液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刺激神經,產生排尿反射。這時一定要及時如廁,將小便排乾淨。否則,積存的小便會成為水濁之氣,侵害腎臟。因此,有尿時就要及時排出,也是養腎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5、吞津養腎

口腔中的唾液分為兩部分:清稀的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為唾,由腎所主。你可以做一個實驗,口裏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來,不到一天時間,就會感到腰部酸軟,身體疲勞。這反過來證明,吞咽津液可以滋養腎精,起到保腎作用。

6、飲食保腎

能夠補腎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養腎外,核桃、韭菜、蝦、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補腎養腎的作用。

7、睡眠養腎

充足的睡眠對於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起着重要作用。臨床發現,許多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有過分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經歷。因此,不要過度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有利於腎精的養護。

泡腳好處

腳是陰血的大本營,三條陰經都匯集於此: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

1:晚上泡腳為什麼能補血

血虛、血淤→手腳冰涼、舌質黯淡、臉上有斑、心臟發緊、憋悶、喘不過氣。

晚上泡腳---熱水中放紅花(味辛,性溫,歸肝經和心包經,破血、行血、和血、調血),活血化淤;疏通腎、肝、脾三條陰經。

2:泡腳的竅門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夏天泡腳,祛濕除熱;

秋天泡腳,清腸潤肺;

冬天泡腳,丹田暖和。

水中放生薑、陳皮薄荷→脾胃虛→暖脾胃,祛濕邪。

水中放花椒→除臭祛濕、利氣行水、扶助陽氣。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當歸→痛經→痛經一般是體寒或氣滯血瘀引起,白芍除陰氣、祛腹痛、通順血脈;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

水中放乾薑→風濕骨痛、怕冷怕涼→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水中放黃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糖尿病(陰虛所致)→花椒祛濕;黃芪補氣固表;透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皮膚深入肌體,發揮藥力。

3:泡腳四忌諱:月經期不泡

一忌剛吃飯或空腹後泡腳。應飯後半小時後。

二忌水溫過高。應40-50度。

三忌時間過長。應20分左右,微微出汗既可。

四忌自作主張,亂放中藥。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全科與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07/201484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