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2022,我在大陸大廠負責裁員:如何一周裁掉數千人?

2022,我在大廠負責裁員:如何一周裁掉數千人?

一家公司如何在一周內裁掉數千人?

裁員風暴正在席捲互聯網行業。今年三月的一天,#裁員#、#阿里裁員#、#騰訊裁員#同時登上微博熱搜。

我們跟進了風暴中速度最快的一家,見到了執行大裁員的一位核心人士:前HR(人力資源專員)Jane 。她穿一件風格簡單的T恤,神情溫和,像那種發覺自己正處在歷史現場中,因而具有講述責任的當事人一樣有問必答。

她所在的互聯網公司3月初啟動裁員,高層召開全體HR會,簡明扼要:十多位HR們即刻——也就是散會後——將指標分攤到各大業務線主管,除銷售外的崗位,一周內清退完畢。據財報顯示,截止到2021年底,這家公司員工總數超10萬人,裁員指標近10%,意味着6000到10000名同事將在一周內失業。Jane不得不像機械人一樣流水作業,以應對這項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挑戰,跟進協商近1000名同事。

當周,公司下線了幾乎所有會議室,全部用作員工溝通。主管被要求當天上交名單,HR拿到人名,對齊流程和日期,兩天後開始一對一約談。

「整個HR團隊比較喪,壓抑。你要吸收很多的負面情緒……一個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情緒都是你在吸收,吸收完還得站在公司角度,說出一套你自己都不認可的話。」Jane說。

大部分員工走進會議室就沒有回頭路了:當場簽離職協議書,出門就要交還電腦,工作交接環節跳過,甚至來不及和同事告別。賠償方案為N+1(N指為公司服務年限,每滿一年賠付一個月工資),如果協商不同意,公司會單方執行,幾天後解除合同的通知就會送達給員工。

銷售人員離職周期可以寬限到一個月,因為沒有賠償,靠主管勸退,勸走那些業績排名靠後的員工。

有員工拒簽,甚至威脅跳樓,主管一面暫停談判,一面會去查員工的不合規記錄:有沒有財務問題、考勤有沒有遲到、有沒有泄露過公司信息……按照Jane豐富的工作經驗,「如果公司真想認真查過往的所有記錄,沒有哪個員工找不出點瑕疵」。

如果用不合規記錄來施壓還不能解決問題,HR會自己單獨去談一輪。Jane負責的近千名被裁員工里,最後只有個別人需要到這一步。Jane用相對溫和的方式,從員工的視角給他們分析利弊——強留下來對職業生涯也沒好處。這幾個人最終都簽字了。

公司以日為單位管控裁員進度,HR們彼此間甚至「卷」了起來,比誰的部門執行更高效,誰的部門「風險人員」更少。Jane感到「每天都像打仗」,「每天過數據」,「每天向上匯報」,速度過快,強度過高,「你都不覺得他們是人了,就像貨物一樣。這個標籤:『順利』/『不順利』;下個標籤:『有風險』/『無風險』。」

與此同時,HR團隊承受着很多心理壓力,情緒低沉。情緒既來自「做我們這行肯定都懂法,但有時候做的東西又不完全按法」,又來自,「你明知道這個事不對,你只不過是欺負員工沒選擇」。Jane知道離開的同事們再就業有多難,外面的世界裏,同期被裁的數萬人不得不一起競爭。

HR特殊的工作性質使Jane有一雙透視的眼睛。在她眼中,非要公平地說,員工沒有選擇,主管也沒有選擇,HR也沒有選擇,甚至,公司也沒有選擇。

「員工沒太多選擇,就是你強我弱。你對抗,基本沒好下場,你就被孤立了,可能你職業之路也不會那麼順,你可能像個烈士一樣。你不對抗,可能被壓榨得更徹底。但從另一個角度想,大廠自己也不一定有很多選擇。現在這種艱難時刻,就是要斷臂求生才能活下來。」

「我們HR之間也會開玩笑,說裁完員工肯定裁HR,因為員工少了10%,HR肯定也要少10%。」她的預測是對的,首先被裁掉的HR來自招聘組,因為招聘暫停了,在大裁員的尾聲,裁員組也沒能倖免。

執行完裁員後,由於精神壓力,Jane也選擇了離職。

時勢力大無窮,一個普通職員能做什麼?Jane說,學習規則,消除信息差,保護自己,如果力所能及,幫一幫他人。她在代表公司殘酷裁員的間隙,代表自己毫無保留地交出了文末攻略——關於被裁員時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她暗暗希望,後面再走進會議室的人,已經讀過了它們。

3月初的一天,我們幾乎所有的會議室都下線了,不能再預定,因為那一周會議室都用來裁員。

正式約談的兩天前,所有HR都從主管那裏拿到了裁員名單,一起開了個動員會。要裁上千人,但要求在一個集中的時間處理好,避免情緒在整個公司蔓延,所以提前兩天對齊了接下來的流程和日期,第三天開始統一行動。

職能部門的操作是非常迅速的。我今天跟你聊,就按N+1賠償,沒有別的商討空間。你當場要簽字,一會兒就去把電腦、全部東西交回去,就不用來上班了。你的工作不用交接,甚至連跟同事告別都沒有時間。有同學早上還在開會,過一些重要的項目,下午就被通知要離開。

filev

我覺得公司是做了取捨,會覺得讓你第一時間離開可能比什麼都重要。時間卡這麼嚴,一個是不希望大家繼續上班,或者回辦公室交流太多,造成抱團,影響後面的談判。

第二個是怕信息泄露,因為他擔心給你時間了,很多人在比較新的業務或者技術崗位上,可能會把一些比較機密的信息轉走。

為了達成這種「速度」,我們會明確告知員工,你必須當場簽字,不簽也會強制執行,過幾天就把解除合同的通知寄給你,就是沒退路,這就是公司這次的態度。

銷售部門是不給補償金的,一般是讓主管去談,期限適當放寬。這種情況下HR一般不直接參與。因為你一出現,大家就覺得你代表公司代表法,對你有期待,但你又不完全是按勞動法來。

約談前,我們會給管理者做輔導,告訴他們一些注意事項,因為員工現在法律意識提高了,動不動就錄音,有些話你不能講。

不能用一些強硬的、逼迫離開的語言,「你今天必須離開」這種,人家可能會告你。應該說,「你這個崗位可能不是特別適合,建議你從自己的職業出發考慮下其他工作」,語言上要比較靈活。

不要講「裁員」,不要講「公司要降本增效」這一類敏感詞,不要講是因為大環境不好。這樣一個是會造成恐慌,還有一個,他會覺得如果是裁員,為什麼裁的一定是我呢?公司這麼多人。

儘量講「這個崗位有一些變動」,或者「你近期的工作表現不是很理想」,總之就是不要歸因到公司身上。

裁員幾乎都是面談的,有的因為疫情封控不能來上班,我們就推遲,不會在電話里談。

一個是用電話談,你看不到對方的情緒,不能確定他是什麼態度,有沒有應激的風險;

第二個是,面談的說服力會更強,因為你可以用肢體語言,比如用眼神;你也可以在談僵了的時候就安靜,通過冷靜來施壓,這些在電話里是很難的。

還有一個,電話里員工肯定會錄音,面對面稍微好一點。像這一次叫人進會議室都很突然,有的人可能措手不及,連手機都沒拿進去。

但就有好幾個人是疫情一恢復,可以上班了,高高興興來上班,然後就被約談了,說你東西可以拿走了。

每天會統計溝通情況,具體到每一個人:今天溝通的數量、情緒怎麼樣、有沒有風險、哪天離職……

那段時間每天都像在打仗,就是你每天都得過數據,每天都得向上匯報,因為它是以日的維度去管控整個公司的裁員進展。

我們會分類去看員工是什麼樣的狀態,情緒激動的、說已經找了律師要告公司的、可能到網上發一些東西的,他們就被分進高風險的組裏。

你會發現這樣處理後,你都不覺得他們是人了,就像貨物一樣,你購物時每個貨要打標籤。這個標籤:「順利」/「不順利」;下個標籤:「情緒穩定」/「不穩定」。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正面連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01/176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