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伯今年80歲,他被查出罹患冠心病、高血壓已經有10餘年了,多年來一直堅持服藥控制病情,病情較為穩定。
然而在半年前,他突發心絞痛入院搶救,經檢查發現血脂有點偏高,醫生建議王大伯要減少攝入動物脂肪控制血脂。
王大伯在出院之後,各種尋找可降血脂的飲食方法,偶然的機會下得知「青菜豆腐飲食法」,文章中提到這種飲食模式對於降血脂很好,甚至可以恢復至正常水平。
從那年之後,王大伯的食譜里只有青菜和豆腐,拒絕攝入任何的動物性食物,連雞蛋都不碰。
吃了一段時間後,王大伯頻繁的出現頭暈眼花的症狀,甚至連站都站不穩,只要進食就會噁心,還常常頭痛、失眠。
去醫院檢查後被查出低蛋白血症、低鈉血症、營養不良,需要緊急住院治療,否則可能並發腦水腫,導致腦疝、呼吸衰竭,威脅生命。
醫生推斷,導致他住院的元兇正是他的飲食習慣,這讓王大伯有點疑惑,不是說吃素對降血脂好嗎?怎麼自己就吃進了醫院呢?
一、愛吃肉的人和愛吃素的人,誰會更加長壽?
關於吃素好還是吃肉好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性,雙方都認為自己的飲食模式好,事實是怎麼樣的呢?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心血管與醫學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曾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17.8萬名受試者進行了長期的隨訪。在參與研究時,受試者至少需要素食或肉食5年,研究人員通過評估受試者血液和尿液內的生物標誌物水平來評估其身體健康。
通過分析後發現,素食者體內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比肉食者低21%、16.4%,一些其他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相關,提示炎症以及肝細胞損傷的生物標誌物水平也比肉食者要低。
但素食者體內的維生素D、鈣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膽固醇會比肉食者要低,總體來看素食者的生物標誌物會更健康一些。
無獨有偶,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也曾對英國生物樣本庫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共納入47.2萬餘名受試者數據,參與實驗時受試者均沒有患癌。
研究人員分別統計了受試者的飲食信息,其中包括蔬果、穀物以及肉類的攝入量等,根據受試者每周吃肉的次數將其分成四組。分別為經常吃肉(每周吃肉>5次)、少量吃肉(每周吃肉≤5次)、魚素食者(只吃魚肉不吃其他肉)、全素食者。
通過分析後發現,經常吃肉的人相較於其他三組的患癌風險最高,少量吃肉的人相較於經常吃肉的患癌風險下降了2%、魚素食者下降了10%、素食者下降了14%。
通過兩項研究不難看出,素食會比吃肉的飲食要更健康一些,這是否在提倡大家要純吃素呢?
二、長期純素食的危害也不小
事實上,素食和純吃素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有些人吃素是葷腥一點也不沾,這種飲食模式很可能會帶來四種健康威脅。
1、缺乏營養
肉類可以為身體提供脂肪、優質蛋白、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成分,長期不吃肉會導致身體缺乏營養,很容易會出現營養不良。
2、脂肪肝
長期素食者出現營養不良的風險會上升,體內蛋白質含量缺乏的情況下會導致肝臟無法正常運行,繼而容易誘發脂肪代謝障礙,誘發脂肪肝發生。
3、傷大腦
素食內含有的蛋白質含量較少,而我們的大腦運行需要蛋白質的幫助,長期不吃肉會導致大腦無法獲得全面的營養,更容易誘發大腦功能障礙。
4、骨骼健康狀況差
肉類攝入不足還容易導致身體缺鈣,特別是對於一些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而言,很容易會導致成年後的身高受影響,骨骼健康也會比普通人要差。
此外,長期吃素還容易導致身體缺乏維生素B12,繼而引起消化不良、舌頭髮炎、失去味覺等不適症狀出現。
三、這幾類人群尤其不能長期吃素
對於一些特殊人群而言,尤其需要注意不能長期吃素,否則容易給健康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如正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身體需要大量的營養來供能,營養攝入不足容易影響正常的發育和胎兒成長;
本身罹患骨質疏鬆、甲亢、骨折以及貧血的人群,千萬不能長期吃素,這類人群需要的一些必需氨基酸,是無法從素食內獲取的;
還有就是一些素食對健康有利也有弊,小九提醒大家,為了身體營養攝入的均衡、全面,做到葷素搭配,才有益於整體健康。本身罹患慢性腎病、腫瘤的患者,也不能盲目吃素。否則無法讓身體攝入充足的低蛋白食物,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四、如何搭配葷素比較好?
健康的飲食模式其實應該做到膳食均衡,具體該如何做呢?
中國膳食指南建議每天的飲食應包含谷薯類、蔬果類、畜禽肉蛋奶類以及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建議每周魚攝入280~525g,畜禽肉攝入在280~525g,蔬菜類每天至少300~500g。並且蔬菜要多選擇深綠色,肉類多吃白肉,儘量少吃肥肉、加工肉。
但生活中的確存在一些人不愛吃肉,是堅定的「素食主義者」,那這類人群,怎麼做才能保證健康呢?
1、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可適當多吃一些蛋奶類食物;
2、鐵元素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主要存在於肉類食物內,部分蔬菜內也含有鐵元素,如黑木耳、菠菜、芹菜等。
3、素食者更需要注意食物搭配的種類越多越好,儘可能保證身體可攝入多樣化的營養。
無論是堅持什麼樣的飲食模式,都不建議過於極端,健康才是第一大前提。如若在日常感覺到身體不適的話,要及時諮詢專業醫生調整飲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