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枸杞別再干嚼泡水!教你個新吃法,血脂、血糖、血壓不敢升高,還特潤腸通便

說到枸杞最常見的吃法,很多人都會想到干嚼和泡水。

然而,這兩種吃法或多或少都有些「小缺點」,例如——

干嚼確實能更充分地吸收枸杞中的營養成分,但也有不少人吐槽:味道不好!

而泡水雖然方便,但受水溫、浸泡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營養都沒「泡」出來!

那麼,還有沒有營養與味道兼得的吃法?

往下看!

教你個新吃法

明目養肝腎、血壓血糖血脂不敢升高!

煎水

枸杞茶,由於溫度較高、加熱時間較長,能夠獲得更多枸杞的營養。

就這一點來說,煎水比單純泡水更有優勢~

此外,在煮枸杞茶時加點「料」,不僅養生效果翻倍,口感也會更好——

①加菊花:清肝明目降血壓

菊花和枸杞都有養肝明目的作用,可謂是「強強聯合」。

而且,菊花還能輔助降血壓。

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是屬於肝陽上亢、肝經有熱,才適合服用菊花輔助降血壓

②加桂圓:補氣養血助睡眠

桂圓可補氣養血、安神助眠,與枸杞的搭配,很適合腦力勞動者、經常加班熬夜者,或擔憂較多、心情不暢的人。

小提醒:煮枸杞茶時,先放入其他食材,最後再加入枸杞。

煲湯

冬季特別適合喝點熱乎乎的湯,而說到煲湯,怎麼少得了枸杞這個「百搭」的食材!

推薦兩道枸杞靚湯——

①馬齒莧枸杞雞蛋湯:營養豐富、預防「三高」

馬齒莧素有「長壽菜」的美譽,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能抑制體內膽固醇甘油三酯的生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

而馬齒莧與枸杞和雞蛋搭配,不僅味道鮮美,還營養豐富,特別適合「三高」人群。

材料:馬齒莧60克、枸杞20克、雞蛋250克。

做法:將馬齒莧洗淨,搗爛取汁;雞蛋打散加水適量煮熟後,再加入馬齒莧汁煮開3分鐘至沸騰,最後加入枸杞即可。

②枸杞豬肝湯:補血安神明目

這道枸杞豬肝湯能補血明目安神,很適合經常熬夜、眼睛乾澀,以及身體虛弱的女性。

材料:豬肝100-200克、枸杞30克、適量生薑。

做法:豬肝切片,生薑切片;鍋內放適量食用油煎薑片,加水煮沸;放入豬肝和枸杞一起煮湯,小火煮熟,加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煮粥

煮粥時加點枸杞,增色調味又養生。

①山藥枸杞粥:補虛健脾養肝腎

山藥和枸杞都是滋補肝腎的好食材,很適合冬季滋補,不容易上火。

材料:枸杞子30克、粳米50克、山藥100克。

做法:山藥、粳米、枸杞洗淨後,加水一起放入鍋中;大火煮沸後小火慢熬;煮到粳米熟軟後加入枸杞,再煮3~5分鐘即可。

②燕麥枸杞粥:消食通便控血糖

冬天肉吃多了,會增胃腸負擔,導致積食、便秘、口氣重等問題。

這時候,特別適合來碗枸杞燕麥粥,不僅促進消化,對控制血糖也很有好處。

燕麥是一種低糖、高營養的食品,其富含亞油酸,對糖尿病、脂肪肝、便秘等患者有輔助療效。

而枸杞含有的多糖有助於降血糖、降血脂、延緩衰老、調節機體免疫活動。

總之,燕麥和枸杞的搭配,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很有好處,適合三高人群長期食用。

小提醒:對血糖控制有益的是那些不添加其他成分的生燕麥,而那些加了各種調料的燕麥反而會升糖。

枸杞雖好,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在吃之前,最好都了解一下~

枸杞的4個小疑問,全都給你說清楚!

1.每天吃多少枸杞合適?

枸杞雖好,但不能吃太多,否則容易滋補過度,給身體帶來負擔。

每天推薦枸杞食用量為10克左右,最多不超過20克

差不多就是一小把▽

2.哪些人不宜吃枸杞?

脾胃虛寒、陰虛精滑、腹瀉、寒痰冷癖者不宜食用枸杞,以免加重病情。

而下面這些人可以適當調整枸杞食用量:

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用眼較多,可多吃些;

中壯年肝火較旺,也可以多吃些;

老年人因機體代謝和排泄功能下降,分量最好減半(5~8克)。

3.怎麼選到優質的枸杞?

想買到好枸杞,先要看產地:在我國,寧夏枸杞為上品,青海產次之。

此外,在購買枸杞時注意以下幾點:

看外觀:好枸杞為偏喑啞的紅色,長扁狀,而太鮮紅的有可能是熏了硫磺。

看黏度:抓一小把枸杞在手裏,輕輕一捏再鬆手,如果容易黏在一起,說明質量偏差。

用水泡:把枸杞泡進水裏,質量好的一般不會很快沉底。

嘗味道:優質的枸杞吃到嘴裏味道甘甜,不會出現苦澀和其他異味;而劣質的枸杞可能會有苦澀味,硫磺熏過的還會帶酸。

4.黑枸杞比紅枸杞更營養?

這些年,黑枸杞特別火,價格也比普通紅色枸杞貴很多,難道更有營養?

事實上,兩種枸杞的功效沒有太大區別。

例如,在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上,紅枸杞和黑枸杞一樣出色。

而商家宣傳的黑枸杞具有「保健、抗癌」等功效,目前還沒有定論。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獲得枸杞常見功效,買紅枸杞就夠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家庭醫生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01/156296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