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時,76歲的知名中醫陳淑長教授就分享了自己的保養「秘訣」。
陳淑長教授,主任醫師,1940年出生,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擅長治療周圍血管疾病及外科疑難雜症。
皮膚光潔無斑、面色紅潤少紋、頭髮濃密亮澤、身材不胖不瘦,看上去頂多五十多歲。如今,陳教授80歲了,依舊思路清晰,堅持出門診。今天,三甲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陳教授的養生「秘訣」。
健康的5個標準,她全做到了!
陳淑長,是最早研究周圍血管病的女專家。陳淑長平常的時間「檔期」常被排滿:每周出5個半天的門診,帶教博士後,還有幾位全國中醫優才拜她為師,周五六日參與社會工作、授課及會議等,間隙有時還要應邀錄製健康節目。
陳淑長認為,健康有5個標準:
吃飯有食慾
睡覺睡得香
排泄無障礙
思維反應快
運動不費力
「這5條我全都做到了。」她笑語,「這得益於我選擇了中醫,懂得中醫養生。」
一日三餐,她原來是這樣吃的
早餐:三七、大棗、核桃共用
按時按量吃早餐,牛奶、麥片、葡萄乾、奶酪、麵包片等,最後把一小勺(1~3克)三七粉混在少量牛奶中喝下去。
三七藥性平和,能夠活血通脈,幫助血液循環,早晨喝了之後,大腦血液供應狀態良好,一整天用腦之後不感到疲勞,並且對大腦和心臟都有好處。
服用的結果:全身氣血充盈,血管好,身體組織器官就能得到滋養,少生疾病。
中餐:富含蛋白質,多吃蔬菜
陳淑長工作緊張時,她有一個「速食飯」,即把肉切成丁加上點醬油、黃酒、蔥花和薑末一起醃一下,然後放在電飯鍋里與米飯一起燜,再做一個西紅柿或黃瓜雞蛋湯,保證每頓飯膳食結構合理。
晚餐:飯前吃仨棗,一輩子不顯老
憑藉着學到的中醫知識,陳淑長發現大棗是所有藥用食物里健脾益氣效果最好的,而且食用後不會導致水濕停留。從那之後,她居然迷上了吃棗,一吃吃了50年。
說到吃棗,她回味悠長地說:
「如今的好狀態真是和健脾有關,這個棗是『早』的諧音,真是讓我早早就知道了中醫養生的關鍵。」
她的吃法是:
每天晚飯前,先吃上6個棗、1個核桃(可以通潤血脈、潤膚潤發),而且是換着花樣吃。
比如煮熟後放蜂蜜或紅糖或冰糖,之後再吃飯,身體就能正常地吸收營養和排泄廢物,脾胃運化好代謝就正常,人體就處於平衡狀態,體型就保持得好,不會發胖。正所謂棗養氣血,「一日吃仨棗,一輩子不顯老」。
血管健康,人一定漂亮
如果一個人心臟功能很好,血管很健康,他/她一定是「漂亮」的:氣色紅潤、皮膚透澤,多不長斑,而且,皺褶也會比同齡人少些。
腳離心臟最遠,一定要保暖
保暖方面,注重暖腳,下肢暖全身怡。陳淑長穿鞋從來都穿蓋腳趾頭的鞋。腳離心臟最遠,血液的供應少,再加上腳的表面脂肪層又薄,它的保溫能力比較差,極易受寒,而「寒從足下生」,「寒則凝」,還會引起胃痛、腹痛、腰腿痛等。
陳淑長圍繞着氣血自我設計了一套運動方案:
工作的時候,她腳底下會動着,轉圈、繃腳、屈曲,帶動腿一起做運動。
原理就是,腳只要一動,肌肉帶動血管都在動,先是動脈,後微血管,再是毛細血管,最後靜脈,整個都循環起來對心臟大有好處。
點這三個穴位,就是「吃補藥」
陳教授會自己點三個穴位,她稱為「吃補藥」。
一個是湧泉穴
一個是太沖穴
一個是足三里穴
陳淑長認為這樣可以調補肝、脾、腎,保持氣血流通正常,因而更健康更漂亮。
先養內才能養身,遇事不生氣
要先養內才能養身。中醫認為食物要經過脾胃運化,才能被消化、吸收,變成營養,經血脈輸送到全身。如果人心裏裝的事太多,思慮過度就易傷脾,影響運化功能,造成少食、腹脹、身體乏力等症狀。心情不好,再好的食物也不能消化吸收。
因此,她提出:
「人要保持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一定要向善,遇事不生氣,能忍自安,這個忍是高品味的忍,就是淡化它,轉移它,往好處想。」
吃喝拉睡行,都要有規律
維持生命的基本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美容美體、益壽延年大有益處。
吃
隨着年齡的增加要適當減少進食量:
1、40歲以下者吃九成飽;
2、40~60歲的人吃八成飽;
3、70、80歲以上的老人吃七成飽就行了。
喝
1、每天食物里已經包含了一定數量的水,再喝水1500毫升就行了;
2、茶水可以喝,但不要喝濃茶。
拉
1、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大便每天一次,成型是正常的,規律性的兩天一次也可以。
2、保持大便通暢要多吃含粗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等。
睡
正常睡眠6~7個小時就夠了,不是多睡就好。睡的時間過長,做夢或做噩夢,睡醒後反而頭腦不清醒,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行
每天堅持散步1500米,可消耗80~100大卡的熱量,運動時心率較自己平時快20次,微微汗出,自我感覺舒服即可。
(來源:健康時報綜合自中國老年雜誌、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