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流傳最廣的是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說,其實還有個傳說是關於孝女曹娥的,端午節與女性也有着密切聯繫呢!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其中的曹娥,就是一位孝順的女性。
端午節起源之孝女曹娥的傳說
孝女曹娥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鳳凰山下有個小漁村。村裏有個姓曹的漁夫。漁夫有個女兒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間,兩岸連續大雨,舜江洪水暴漲。曹娥她爸怕錯過漁汛,他不顧曹娥反對出江去捕魚。
父親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後來,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尋還沒見到父親。太陽快落山了,曹娥從她父親的夥伴口中得知:他們一起在張網,突然一個大浪,把她父親的小船推進漩渦,讓水沖走了。曹娥一聽嚇出了魂靈,大叫一聲「父親、父親」,拔腳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邊來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見她爹在跟水搏擊。曹娥縱身向江水撲去。
又過了三天,江面風平浪靜,人們卻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盤旋,隱隱約約好像有人在遊動。人們趕過去,發現正是曹娥和她的父親。曹娥雖然死了,但她卻能找回父親的屍首,把他負到江堤邊,人們都說這是她的孝心感動天。
據說波濤洶湧的曹娥江水在流經曹娥廟時總是平靜的。當地百姓認為,那是因為江水自覺愧對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動了天,更感動了四周的鄉親,他們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邊造了廟,塑了她的像,尊她為「孝女娘娘」,還把漁村叫做曹娥村,把這條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這一日,曹娥廟裏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各省各府都有來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許多人題詞送匾讚揚曹娥的孝行。
據說,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將端午節視作懷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端午節為什麼又叫「女兒節」
女兒節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最具「文化」的,其叫法之多列中國節日之首,據統計有二十多個,如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在這些說法中有一種說法許多現代人不理解,那就是為什麼端午節叫「女兒節」?
關於為什麼端午節又叫女兒節,史書中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為紀念傑出女政治家武則天。
相傳唐朝武德六年(公元624年)的端陽節這一天,蜀北重鎮利州(今四川廣元)城外嘉陵江一「江潭」之處,有一官船正盪槳於此。船上管弦悠揚、歌舞輕曼。忽然,天上烏雲密佈,江面波翻浪涌。只見一道電光霹靂一閃,從江心猛然騰出一條金龍來。那金龍在天上一陣狂舞后便直撲官船而來,頓時將端坐於船上的利州都督夫人楊氏嚇昏過去。當這位花容月貌的都督夫人醒來後,風已停浪也靜,那滿天的烏雲也消去無影無蹤,只有明媚的陽光正溫暖地灑在清清的江面上。槳櫓款款,風和日麗,一切是那樣的寧靜而又安詳,好像剛才什麼也沒發生一樣。都督夫人回去不久便有了身孕,後來生下了一個女嬰,再後來這個女嬰長大成人在歷經了一段艱辛後就成了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唯一的女皇帝,她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傑出的女政治家、代唐而主天下的大周朝「金輪聖神皇帝」武則天。唐時的利州為紀念在此誕生的這位傑出的女性,當地民眾便在楊氏感龍交而孕生了武媚娘的「利州江潭」邊上的烏龍山上修建了一座祭廟「皇澤寺」,那碧波蕩漾的江潭也被稱為「金輪感孕所」。每年在武則天生日這天都將舉行盛大的慶祝紀念活動,全城婦女將身着艷麗的服裝傾城而出匯集嘉陵江兩岸。她們移舟江潭,載歌載舞,翼求金龍再現、再感龍孕、再多生出幾位為天下婦女揚眉吐氣的女豪傑來。這一習俗沿襲於今,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廣元女兒節」。
第二種說法是出嫁女歸寧的節日。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在中國,過年是最隆重的節日,拜年是主要重要的活動,拜年最晚能到農曆二月二,但拜年是男人們的事,女人是不出門的,等到拜年罷,女人們走動又沒有了氣氛,加上農忙已開始,最沒有走動的時間了,怎麼辦呢?於是古人就選中了端午節。女人選擇端午節回門有很多好處,但有一點是古人最看重的,那就是雙五在八卦中為「比和」之象,大吉,利出行。因此,出嫁的女人紛紛回娘家省親,女兒節由此得名。
其實,端午節叫女兒節還有一種解釋,很多人不知道。古人認為,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太極生兩儀,這兩儀就是陰陽。陰和陽是相對的,如男和女相對一樣,因此古人在許多問題的設計上都是二極思維,在節日設計上也是這樣,所以一年有男人的節日,也有女人的節日,因此中國出現了三個女兒節,分別是端午節、七夕節和重陽節,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陽數相重,取自陽極為陰,古做女兒節。端午在最前,屬小閨女節;七夕其次,屬已嫁女;最後為重陽,屬老閨女,也屬於所有已嫁女。
端午節與女性有關的民俗
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云:「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繡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着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鬥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夸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躲端午
躲端午是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午」。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云:「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端午節粽子包起來
端午節,怎麼能少了粽子?去超市買?雖然省事,但是這怎麼能體現出女主人的烹飪能力呢?還是在家給全家人包粽子吃吧!其實一點都不難的。不信就和小編一起來學學吧!
第一步
首先我們應該把包粽子的材草料準備好:五穀雜糧400克(這個可以根據自家的存糧隨意調整)提前用冷水浸泡4小時;糯米提前用冷水浸泡1-2小時,然後混合在一起備用;大棗若干;粽葉提前浸泡並且刷洗乾淨,棉線剪成包紮需要的長度備用。
第二步
然後就要進行包粽子了,包粽子也是很久講究的,不同地方風俗爆出來的粽子形狀也不同。最簡單的包粽子法,粽葉兩張交疊,捲起成漏斗狀,填入混合好的餡料,把上方的粽葉往下壓,把漏斗里的餡料壓緊,將蓋住漏斗的粽葉兩邊分別折下去然後用棉線紮緊。
第三步
粽子包好後就要做最後一步了,也是很重要的哦,那就是煮粽子。將水滾以後放入包好的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水重新滾起後煮3小時以上並且關火後要燜一會至熟(如果用的是電壓力鍋,同樣是滾水下鍋煮,45分鐘左右就差不多了,之後也要燜一會)端上剛剛才煮好的粽子,清香撲鼻,沏一壺茶,請慢慢品嘗。
粽子味道雖美多食不益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例如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因此,專家建議,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除此之外,專家還建議一些人除了少吃以外,最好是別吃粽子。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種繁多,其中肉粽子和豬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老人和兒童:粽子多用糯米製成,黏性大,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產生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胃、腸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後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吃後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吃時通常還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現昏迷、中毒。
健康吃「粽」有竅門
雖然專家們建議美味的粽子不可多吃,但只要掌握好竅門,美味與健康其實可以兼得。
食物搭配:端午節前後可別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記其他種類食物的攝取,因為粽子一般只能提供六大類食物中的主食、肉類與油脂。建議搭配時令蔬菜,餐後來一份水果,不僅營養均衡,還可過個輕輕鬆鬆、腸胃無負擔的端午節!
注重高纖: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狀,若主料能以部分的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取代,不僅可增加纖維質含量,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於健康。
少油低熱量:肉粽早已成為「粽族」中的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飽和脂肪含量高。如果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雞肉、海鮮或魚肉取代,除了少油、低熱量外,還別有一番風味呢!
詳讀營養標示:現在許多包裝粽已經開始標示營養成分了。營養成分的標示包括每份重量或每100克所含的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與鈉含量,但消費者常誤以為營養標示上的數據就是一個粽子提供的熱量與營養素,正確的方法是以每份的重量或每100克與一個粽子的實際重量去換算。因此,養成閱讀營養標示的習慣,購買符合個人需求的粽子,才能讓這個端午節既美味又健康。
端午時節女性「拈花惹草」來養生
六月,大自然到了最熱烈奔放的時候,山野間的野草也有情,草叢中的野花也養生,這是古人比較重視的一個養生時節。「八九成的人體內陽氣不足,夏至前陽氣最盛,這時我們最需要也最適合補陽。」養生專家為大家詮釋了夏季養生之方法。端午節用艾葉、菖蒲、柚葉等,是不錯的補陽養生方法。
艾草是「女人草」
「產於山陽,采以端午」的艾草,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每到端午節,它被插在家家戶戶的門口避邪、驅蚊,點燃艾草(也可以點艾條),清淡的裊裊煙霧能除蟲滅菌。艾草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味婦科良藥,所以又被稱為女人草。
艾草還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溫暖經絡,驅逐體內的濕寒。平時容易手腳冰涼、痛經的女性朋友可每天用艾草煮的水來泡腳,不僅加速血液循環還能治療腳氣,可謂一舉兩得。艾草做的艾條就是艾灸的原料,端午時節做艾灸是最好的補陽方法,能改善風濕病、關節炎等冬病。艾草做的艾絨還可以塞在肚兜里,能改善胃寒等。新鮮艾葉做成的艾葉糕、艾葉燉雞對祛除暑熱、健脾利濕非常有好處。
菖蒲能化濕開竅
《本草綱目》曰:「菖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菖蒲又名水劍草、蒲草,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分為水菖蒲和石菖蒲兩種。菖蒲能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主治痰厥昏迷、中風、癲癇、眩暈耳鳴、驚悸健忘、胸腹脹悶、食積腹痛、泄瀉痢疾、濕疹等。端午後暑濕盛行,醫生說,可以到藥店買些菖蒲泡茶喝,每次10克,能化濕開竅。而古人用它泡酒,其味清澀冷冽,余香滿口。菖蒲懸掛或燃之,能驅蚊蟲。
柚葉能美顏潤膚
柚葉顧名思義自然是柚子的葉子了,現在是長勢旺盛的時期。端午節柚葉常用於懸掛、煮水飲用或沐浴、泡酒。柚葉煮水飲用可祛風止痛、散寒除濕、消食,同時柚葉茶還能明目,防止眼部出現細紋。柚葉煮水洗面可達到潤膚的作用。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端午節關於女性的一些知識,端午節與女性也有着不少聯繫,女性在端午節養生可以試試上面介紹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