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攝影師鏡頭下150年前的日本與中國

手握戰刀的武士和神秘妖嬈的藝妓都是19世紀60年代的日本的真實寫照。作為第一位拍攝東亞地區的歐洲攝影師,具有意大利和英國雙重國籍的費利斯·比托(Felice Beato)曾於150年前遠赴東亞,拍下了記錄當時中日兩國真實場景的照片。現代人通過電腦技術小心翼翼地對這些展現日本歷史的黑白照片進行上色和修復工作,把江戶時代末期的日本又一次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中國部分為費利斯·比托的原始照片。

比托遊覽過許多亞洲國家,並通過自己的鏡頭記錄下了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這些照片都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與感染力,並且大多被保存至今。圖為1865年,比托鏡頭下一位正在洗頭的日本女人。

除了記錄19世紀日本的真實場景,他還是第一位拍攝中國皇室成員的外國攝影師。1860年,比托曾為恭親王奕忻拍攝了一張照片,此後被多次使用,並成為了恭親王的標準像。這是目前我們可知的最早的清廷皇室成員的照片,為研究政治史和攝影史,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資料。右圖為其拍攝的廣州街道。

比托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機會使生活在歐美國家的人們對「陌生」的東亞地區有了一個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他所提供的照片仍是研究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第二次中英鴉片戰爭等事件的重要歷史資料。

時光倒流150年,日本藝妓端坐在鏡頭前,溫婉又神秘。

比托鏡頭下1865年的日本正處於江戶時代末期,這是明治維新前日本封建統治的最後一個時代。

在比托去世百年之後,後人曾把他在日本的200餘張攝影作品匯集成冊,收錄在一本名為《日本夢》書中。

比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戰地攝影師之一。1871年美國為報復謝爾曼將軍號事件而遠征朝鮮,比托擔任遠征隊的隨軍攝影師,為朝鮮留下了最早的照片記憶。圖為一位哄孩子入睡的日本女人。

比托的作品為我們了解19世紀後期的亞洲各國的風土人情做出了巨大貢獻。

圖為費利斯·比托的攝影作品。

圖為正在下棋的日本女人。

圖為費利斯·比托的攝影作品。

第二次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時,比托曾隨軍到達北京拍攝了大量殘酷戰爭的場景,記錄下了英法聯軍毀壞北京城多處建築的暴行。圖為比托鏡頭下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全部破壞,後被慈禧太后重建為頤和園。

費利斯·比托是最早一批對中國城市建築投以關注的外國攝影師,他的攝影活動也為攝影術在中國的傳播開了先河。圖為遠眺北海白塔的老照片。

圖為比托鏡頭下1860年的天壇。

清漪園昆明湖。

被毀前的圓明園閣樓一角。

被英法聯軍燒毀前的圓明園。

安定門北垣上清軍的大炮已被英法聯軍指向了城內的雍和宮。

清漪園十七孔橋。

始建於元朝的妙應寺。

比托拍攝的紫禁城午門外的場景。

150年前北京街道上的店鋪。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騰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523/56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