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糖尿病的「禍首」被揪出,內科主任:不想血糖飆升,8物嘴下留情

糖尿病,是一種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

持續高血糖與長期代謝紊亂等可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特別是眼、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的損害及其功能障礙和衰竭。嚴重者可引起失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等急性併發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昏迷。

糖尿病的症狀可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與代謝紊亂有關的表現,尤其是與高血糖有關的「三多一少」,多見於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顯或僅有部分表現;另一大類是各種急性、慢性併發症的表現。

糖尿病的「禍首」被揪出

當體內血糖不斷升高之後,大部分人都認為是平時吃糖過多引起的,但有的糖尿病患者平時很少吃糖,卻還是出現了血糖飆升問題,當出現這種現象時,多半是由於【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造成的。

碳水化合物是支持我們身體機能的主要功能來源之一,而一個人缺少碳水化合物的話,會讓身體營養失調的,每天攝於總熱量中的一半分攤給碳水化合物,才是我們常說的均衡飲食。

患者進食碳水化合物後升高血糖的數值,是需要根據患者胰島素釋放實驗,以及c肽釋放實驗來綜合評估的。

正常患者在進食82.5克葡萄糖粉之後,餐後兩小時血糖是不應當超過7.8毫摩爾每升的。如果患者多次測餐後兩小時,血糖高於11.1,則考慮有糖尿病的情況。

胰島功能受損的患者,往往進食含糖的食物之後,血糖水平可以波動較明顯,患者甚至血糖的增幅可以達到10個以上。

所以想要控制血糖穩定,一定要控制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攝入,尤其是以下這幾種食物吃進體內或許會導致血糖飆升,希望您能嘴下留情,不要任性妄為。

內科主任:不想血糖飆升,8物嘴下留情

第一:白糖(含量98.90g/100g)

人體的消耗要以糖類氧化後產生的熱能來維持,人體活動所需的能量大約有70%是靠糖類供給的。白糖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鈣,而碳水化合物所佔比例為98.90%,就是說每一百克的白糖,碳水化合物含量就佔98.90g。

第二:葡萄乾(含量83.40g/100g)

葡萄乾的營養成分來源於葡萄,其繼承了葡萄的多種抗氧化功效。葡萄在制幹過程中有物質成分的濃縮,也有物質因為氧化等原因而發生的分解與轉化。葡萄乾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天然碳水化合物食物源。每100克葡萄乾所含碳水化合物高達83.40g,位列高碳水食物排行第二。

第三:燕麥片(含量77.40g/100g)

燕麥所含有的鈣、磷、鐵、鋅等礦物質有預防骨質疏鬆、促進傷口癒合、防止貧血的功效,是補鈣佳品;還含有極其豐富的亞油酸,對脂肪肝、糖尿病、浮腫、便秘等也有輔助療效。另外說起碳水化合物排行,燕麥片絕對能上榜,因為每100克的燕麥就含有高達77.40g的碳水化合物。

第四:大米(含量77.20g/100g)

大米含有稻米中近64%的營養物質和90%以上的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同時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人民的主要食品。稻米中氨基酸的組成比較完全,蛋白質主要是米精蛋白,易於消化吸收。大米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為77.20g/100g,在主食中可以說是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食物,也是十大高碳水食物之一。

第五:小麥(含量75.20/100g)

小麥是三大穀物之一,也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穀類作物,而中國是世界較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小麥作為人類的主食之一,其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含量為75.2g,位列碳水化合物食物排名前五。小麥還有養心安神、潤肺健脾、益腎、除熱止渴等功效,不過由於含糖量高,也不宜過多食用。

第六:玉米(含量73.20/100g)

玉米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是中國高產的優良糧食作物。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玉米中含有的核黃素等高營養物質,對人體十分有益。其所含碳水化合物佔大多數,每百克玉米所含碳水為73g,也可以說是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一。

第七:紅豆(含量63.40g/100g)

紅豆屬於豆類中所含碳水化合物較高一種食物,每一百克紅豆所含碳水化合物為63.40g,是十大高碳水食物之一。紅豆還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的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症等,營養價值較高,紅豆被李時珍稱為「心之谷」。

第八:紅薯(含量29.5g/100g)

紅薯又稱番薯、地瓜,是一種營養齊全而豐富的天然滋補食品。每100g鮮薯塊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29.5g,脂肪0.2g,磷20mg,鈣18mg,鐵0.4g。這些物質,對促進人的腦細胞和分泌激素的活性,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延緩智力衰退和機體衰老起着重要作用。

糖尿病的10個早期徵兆!

1、多尿。

2、口渴。

3、體重略減輕。

4、虛弱和飢餓感。

5、持續疲勞感。

6、喜怒無常脾氣暴躁。

7、視物模糊。

8、傷口難癒合,癒合的慢。

9、腳發麻。

10、更容易發生尿路和酵母菌感染。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預防疾病小知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28/194643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