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為什麼中國心梗腦梗那麼多?3大禍根被揪出,你可能天天犯

生活中很多人一聽見「血液黏稠」,就會自動關聯到心血管疾病,不是嚇得去藥店買保健品,就是嚇得去醫院做全身檢查。

而市面上很多商家為了推銷產品,也會把血液黏稠和血栓聯繫在一起,從而更加加深了大家對這個名詞的恐懼。

可事實上,「血稠」並不是大家想的那回事,在醫學上它的參考價值也微乎其微。

所謂的「血液黏稠」是指血液處於「濃縮狀態」,醫學上可以通過紅細胞、血小板、纖維蛋白原、血脂和血糖等指標進行評估。

血液黏稠與其說是病,不如說是一種狀態。比如夏天出汗多時,水分流失大,血液就容易濃縮。

另外空腹體檢時也容易出現血稠的情況,因為體檢都要空腹,水分攝入少了,血液的狀態也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血稠。

血液黏稠作為一項血流變學指標,在臨床上並不會被當作是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參考」。它的可信性多大,意義多大,還得要結合病人整體情況綜合判斷。

所以說,血液黏稠的人很多,但不一定都會發生血栓。血栓的形成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血管血栓性疾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凝血功能障礙引起血管內形成凝血塊(即血栓),其中血管內皮損傷、血流淤滯和血液高凝狀態是3個主要因素。

而在生活中,某些慢性疾病、不良生活習慣都是誘發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

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的第一重要因素便是三高問題。

若一個人血糖、血脂和血壓長期過高,就容易損壞血管內皮,增厚血管壁的內膜,導致血管彈性變差,從而誘發「血栓」。

因此,在各項指標檢查中,醫生首先關注的是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這三大危險因素。

第二個重要因素是吸煙酗酒。

吸煙時所吸入的一氧化碳會直接損傷動脈壁,導致血管提前老化。

同時,若是長期酗酒,血管便會失去彈性,致使血管損傷,最終導致「血栓」。

代謝綜合徵是第3個危險因素。

植物神經紊亂綜合徵:患有心理疾病或者長期處於負面情緒,都容易損傷血管,誘發血栓。

這兩個典型症狀都是健康與快樂的敵人。

代謝綜合徵:由暴飲暴食引起超重和肥胖(腹部肥胖),也可能增加發病概率。

目前,全球都面臨血栓性疾病的重大威脅,血栓發作不僅會帶來智力和肢體上的嚴重殘疾,還會大大增加死亡風險,因此我們要及時通過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延緩或避免疾病的發展。

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與血栓形成密不可分。患病人群日常做好降壓、調脂、降糖工作。健康人群應定期檢查血脂、血壓和血糖的情況。

低脂、低鹽、低膽固醇飲食,少吃精加工食品,不吃超加工食品,日常多吃水果和蔬菜,合理使用植物油

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呵護血管,預防血管僵硬。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成年人每周都應該堅持150-300min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相對於老年人,應該進行多樣化的身體鍛煉,多練習平衡和力量訓練。每周三天或三天以上,有利於提高平衡能力並防止跌倒。

此外生活方式也對血管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每天保持睡眠,多喝水,不抽煙不酗酒,保持樂觀情緒、健康心理,同時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可以有效減少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20/202001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