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老人晚年飯量和壽命有關?醫生坦言:能吃不一定是福,這麼吃最好

人到老年,吃多少飯和壽命長短有關係嗎?這一話題最近引發熱議,俗話說能吃是福,可對老年人來講,吃得越多真的越好嗎?醫生表示,能吃還真不一定是福。

老年人的壽命長短和吃多少,怎麼吃,吃什麼都有着分不開的關係,吃得多的人不一定身體素質比吃得少的人好。

看完這篇文章,帶大家了解吃飯背後的故事

一、老人晚年吃得越多越好嗎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吃飯對一個人的身體健康來講是一個關鍵因素。尤其是對老年人來說,子女總是擔心老人食欲不振吃得太少。可有時候讓老人吃得越多,反而是害了他們。

吃得太多容易導致不消化,老年人的腸胃功能遠不如年輕人優秀,有很多食物都很難消化,而且攝入的食物過多時,也會堆積在腸胃內無法消化。

這個時候如果讓老年人吃的東西比較多,反而不利於他們消化吸收這些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長期如此,反而會導致營養不良。

有的老人看似每頓飯都吃得不少,可是時間久了卻越來越面黃肌瘦,那就到了該減少飯量的時候。

此外,食物堆積在腸胃中難以消化,也會給消化系統造成負擔,影響身體健康。

吃得太多更容易患老年痴呆症。現在的年輕人也深有同感,當某頓飯吃得比較撐,很容易感覺到困,整個人的精神也比較萎靡。

大家把這個叫做「發飯困」,但這是一種傷害神經系統的行為。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講,對大腦細胞的損傷會更加嚴重。

當每頓飯吃得過多時,胃部就會發出一種信號,從而讓神經系統受到影響。而腸道也和神經中樞息息相關,腸道接收到較多的食物從而難以承受,自然就會傳遞給神經細胞一些負面信號。

除此之外,每頓飯吃太多食物很容易導致血糖不穩定。人到老年,隨着血管功能不斷退化,血液中的雜質會不斷增加。

老年人需要嚴格控制自己的體重,因為肥胖是多種疾病的誘因,而且老年人一旦肥胖很難再把體重減下來。

肥胖會增加心肺負擔,也會增加患腦出血或者心臟病的風險,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很容易患上三高。

食物進入到人體中會被逐漸分解,從而產生葡萄糖為人體各項機能提供能量,一般來講,人體攝入的葡萄糖和消耗的葡萄糖應該維持在一個相對來講比較平衡的狀態。

一旦攝入的食物量過多打破了這個平衡,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就會快速增加,從而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來降低血糖。

偶爾一兩次或許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但長時間這樣下來,糖尿病就會在不遠處等着大家。

同樣,某些高熱量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這些未被消化的脂肪也停留在血液中,附着在血管壁上阻撓血液流通。

血液不流通,會導致身體局部出現問題。如果不及時疏通血管,還有很大的可能形成血栓,給大家帶來生命危險。

因此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吃得越多會給身體帶來越大的負擔。畢竟吃進胃裏的食物不一定能被完全消化,也不一定能全部被人體吸收。

任何事情都不能過量,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即可,那麼老年人晚年應該怎麼吃呢?別着急,接下來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二、老人晚年該怎麼吃

如果仔細觀察過那些百歲老人的生活習慣就能發現,其實這些老人每頓飯吃得都不多,而且每天吃三頓飯甚至是四頓飯。

這其實就是現在大家所提倡的少食多餐,是一種很健康的生活方式。具體表現為,感覺到飢餓感就開始進食,吃到自己不餓就立刻停下筷子不要再吃了。

這個時候人體大概處於七分飽到八分飽之間,是一種非常健康的狀態。攝取較少量的食物,大概在四個小時之後就會感覺到餓。

這個時候可以繼續開始吃飯,還是吃到飢餓感消失就停下來,每頓飯只要重複這個過程,就能保持一種相對健康的飲食方式。

可以控制進餐時間。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也用這個方法控制體重,那就是「16+8」。

把一日三餐的時間控制在八個小時之內,而在剩下的十六個小時保持着空腹狀態。這八個小時之內的用餐時間裏,大家可以吃得稍微飽一點,但千萬不要吃撐。

每天重複這個過程,剛開始或許會感覺到比較餓,但是一周左右就能習慣。

老年人不能長時間挨餓,自然也可以稍微拉長用餐時間,比如在十個小時之內進食,剩下的十二個小時不吃飯。

還有一種較為難以堅持的飲食方式就是「輕斷食」。每周抽出來一天,在這一天時間內攝入的食物量要遠遠小於平時。

這樣做是為了給身體提供一個休息的時間,否則腸胃每天都會處在高負荷運轉狀態。

輕斷食期間,體內沒有攝入太多食物,腸胃可以消化之前留下來的食物殘渣。

在沒有新的食物進入人體的過程中,腸胃可以把這些積累的食物排出體外,為之後迎接新的食物騰出空間。

上面提到的這三種行為都比較適合老年人,但也要量力而行,不要強行違背身體的意願。如果感到非常濃烈的飢餓感,那麼最好還是不要硬撐,可以適當攝入食物。

這三種飲食方式都存在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可以控制好食量,不會讓人體攝入過多的食物,同時也不會讓老年人過度肥胖。

如果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把食物攝入量把握在一個較為穩定的水平,那麼就可以用這三種方法輔助自己控制好食量。

但是也要量力而行,有些老人覺得要嚴格按照這種方式來控制自己的食量,但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這只不過是為了幫助大家了解自己的食量,但每個人的食量有大有小並不固定,只能依靠身體的反饋來了解究竟需要攝入多少食物。

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當,很有可能會陷入長時間的飢餓狀態,那麼低血糖貧血也會隨之而來,給身體帶來傷害。

三、老人晚年到底應該吃什麼

那麼回到了一個相對來講比較關鍵的問題,老人晚年吃哪些食物比較好呢?他們能夠攝入的食物是有限度的,自然要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

老年人應該多吃優質蛋白。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優質蛋白有兩種,第一種就是雞蛋

當然,在吃雞蛋之前最好還是要去醫院檢查一下老人的膽固醇含量,膽固醇較高的人是不適合多吃雞蛋的。

如果體內的膽固醇含量處於一個相對來講比較正常的範圍,可以每天吃一個或者兩個雞蛋。

這些雞蛋可以給人體提供優質蛋白質,以供各項身體機能正常運轉,身體可以得到足夠的蛋白質。

第二種優質蛋白就是豆漿,豆漿可以代替白粥使用。不但比白粥的碳水含量更低更健康,還比白粥的蛋白質含量更高。

而且在飯前喝一碗豆漿,可以增強飽腹感,這樣就能少吃一些食物從而達到控制飯量的效果。

豆漿和雞蛋這些優質蛋白對人體健康來講是不可缺少的物質,尤其是一些容易營養不良的老人,他們自然會更加需要這個生活習慣。

老年人應該多吃綠葉蔬菜。綠葉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這些維生素可以幫助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對於老年人來講,免疫力低下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他們會很容易受到病毒和細菌的感染,從而損傷身體組織。

為了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他們需要多吃綠葉蔬菜來解決這個問題。此外,綠葉蔬菜也可以幫助老年人排便,緩解便秘等症狀。

畢竟隨着腸胃功能下降,便秘也成了很多老年人非常苦惱的問題,綠葉蔬菜中含有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從而加速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

老年人也應該多吃一些肉類,比如說魚肉。和其他肉類相比,魚肉的蛋白質含量更高而脂肪含量更低。

同時魚肉中還含有很多老年人需要的微量元素,多吃魚肉尤其是深海魚類,甚至可以起到降低衰老速度以及改善記憶力衰退的功效。

當然,其他肉類比如豬肉,牛肉以及羊肉也應該適量吃,均衡營養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結語

中國人向他人釋放善意的一種方式就是讓對方多吃點,但殊不知這種情況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

他們脆弱的身體機能已經無法再承受過重的食物負擔,對老年人來講,延長壽命的最佳方式就是保持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並且控制自己每天攝入的食物種類。

只有這樣,才能讓老人越吃越健康。因此老人多吃不一定是福,掌握好吃的方法才是福氣。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張老師育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19/205642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