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天天泡腳 是養生還是「慢性自殺」?

泡腳這件事,就是看起來簡單,但操作卻很講究。 如果你想享受泡腳的舒爽,泡腳的「姿勢」可別弄錯了。

腳的健康關係到身體的方方面面,因此很多中老年人養成了「熱水泡腳」的習慣。

誰承想這養生妙招,卻成了某些人的催命符。

泰州55歲的王先生泡了十來分鐘腳後,整個腳腫得像個發糕,還發黑髮硬,為了保命,醫生不得不給他截肢。

無獨有偶,江寧49歲的陳女士在家熱水泡腳時,突發腦血管動脈瘤破裂,經搶救無效後離世。

泡腳到底是「養生」還是「自殺」?

我們來好好聊一聊!

泡腳時身體的微妙變化

老話說啊:「養生先養腳,養腳永不老。」

腳作為距離心臟最遠的部位,熱量常常不足。

加上腳踝皮薄、血管多,極易散熱,所以腳丫子通常是全身上下最容易冰冰涼涼的地方。

而泡腳是最直接快速的升溫方法。

隨着溫度的升高,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速度也會加快。

這份溫暖沿着血管傳遞給全身,加速血液循環,讓核心區域更好的散熱,身體也會因此進入舒適的放鬆狀態。

但泡腳這件好事,並不是人人都受得起。

這4類人泡腳,是在「慢性自殺」

1

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患者通常有交感神經興奮和血管收縮的問題,如果水溫過高或泡腳時間過長,可能會刺激人體交感神經,增加血容量,收縮血管,從而增加高血壓。

同時,高血壓患者大多都並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泡腳可能會導致患者大量出汗,導致血液濃縮,會進一步加重心、腦缺血和缺氧。

2

靜脈曲張患者

靜脈曲張通常伴隨着血管問題。泡腳時,如果水溫過熱,可能會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從而加重靜脈曲張的症狀,到時血瘀更加嚴重。

3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周圍神經病變,對溫度的感知能力較低,容易造成燙傷。

如果足部或下肢被燙傷,由於供血不足、營養不足等問題,傷口感染不易癒合,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皮膚潰瘍,甚至可能需要截肢。

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患者下肢血管神經病變可能會影響血液循環和感覺傳導,導致對溫度的感知更為遲鈍,增加燙傷的風險。

4

皮膚感染的患者

如果腳上有開放性的傷口、潰瘍、真菌感染或其他皮膚問題,泡腳可能會引入細菌,導致感染加重。

在這種情況下,泡腳百害無一利。

泡腳雖然說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有利無害的,但是對於上述這4類人群來說,最好是不要泡腳,以免帶來嚴重後果。

舒服泡腳別踩4個雷區

1

別太燙

泡腳不是燙腳,脆弱的皮膚耐不住高溫。

一旦超過皮膚的耐受溫度,皮膚表面的皮脂膜就會受到損害,造成雙腳皮膚乾燥、皸裂。

對一部分患有疾病的人來說,高溫的殺傷力更是驚人!

比如患有下肢動脈閉塞症和糖尿病足的人,高溫泡腳甚至能致殘!

所以,安全起見,建議把水溫控制在40℃以下。

把腳放下去的時候,一定要用手試試溫。

2

別加料

中藥材五花八門,效果各異。

如果不具備一定的藥理知識,也沒有諮詢過醫生,自行往泡腳水中「加料」,白泡了不說,還可能因為用藥不當反而受傷。

既然如此,何必加小料,又不是要給腳入味。

3

別太淺

泡腳的時候,水不要只沒過腳背。

水深可以選擇在30厘米左右,相當於沒過腳踝的三陰交,如果能沒過小腿的承山穴則更好。

想要達成這一要求,選擇的泡腳容器就要足夠深,比起盆,桶顯然更「合腳」。

4

別太久

我知道泡腳的感覺很舒服,但真的不能太久了。

每次泡腳持續20分鐘即可,最長也不建議超過30分鐘,只要身上微微出汗就可以停下了。

之所以要這樣做,和上文說到的一個「知識點」有關——泡腳的熱量會沿着血管傳遞到全身,其中自然包括大腦

泡的時間太長,腦部便容易供血不足,出現頭暈、胸悶的症狀。

泡腳這件事,就是看起來簡單,但操作卻很講究。

如果你想享受泡腳的舒爽,泡腳的「姿勢」可別弄錯了。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名醫在線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25/196989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