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國癌症高發,是吃太多肉引起的?勸告:這4種肉確實要少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隨着物質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幾乎餐餐有肉、無肉不歡。

但你知道嗎?有的肉已經被世衛組織認定為1級致癌物,吃肉過多不僅會讓你長一身膘,還可能有害健康,甚至增加患病、患癌風險。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曾發表的「全球肉類增長需求調查」數據顯示:從1961-2011年,中國人均每日肉類攝入量猛增13倍,由20克增長至254克。

中國農業農村部公開表示:中國14億多人口,每天消耗肉23萬噸,分攤下來,14億老百姓每人每天平均攝入164克左右。

而《中國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年人每天攝入禽畜肉40-75克。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國人目前每天肉類攝入量嚴重超標。

2022年,牛津大學研究團隊採用了英國生物樣本庫中40-70歲共472377名參與者的數據(男性46%、女性54%,且納入研究前均未患癌)。

研究人員統計了參與者的水果、蔬菜、肉類、穀物,甚至是對肉的種類,比如:牛羊豬雞肉、加工肉、油性魚和非油性魚等飲食數據,還考慮了煙酒、身高、體重、運動等習慣。

根據每周吃肉次數,將參與者分為魚素食者(2.3%,葷食中只吃魚)、素食者(1.8%,不吃肉)、少量吃肉(43.5%,每周少於5次)、經常吃肉(52.4%,每周超過5次)共4組。

隨訪11.4年期間,新患癌症54961名,其中前列腺癌患者9501名、絕經後乳腺癌7537名、結直腸癌5882名。

在排除干擾因素後,研究結果顯示:少量吃肉、魚素食者、素食者3類人群,比經常吃肉的人群(每周吃肉>5次),患癌風險分別低2%、10%、14%。

大口吃肉是肉食者的快樂,但有一種肉已經被列為1類致癌物,看看你家餐桌上有嗎?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在2015就已經公佈:培根、火腿等加工肉類均為1類致癌物。也就是說,有科學證據表明,加工肉對人有致癌作用。

加工肉類一般指的是熏制、醃製等方式處理過的牛肉、豬肉等肉類,比如:臘肉、培根、火腿、香腸、熱狗、牛肉乾、乾肉片、肉類罐頭等等。

為何這些香噴噴的肉類,會是1類致癌物呢?

九叔以培根和臘肉為例,來給大家科學分析一下。

培根,是一種熏制臘肉,起源於西方。培根可分為原切、重組和人造3類,其中原切指的是從豬腹肉直接切下來製作而成。重組是用碎肉,加入卡拉膠、大豆蛋白等添加劑製作的。而人造培根目前很少見,尚處於研究階段。

臘肉大家就很熟悉了,一般是醃製肉類風乾而成。

然而,臘肉、培根這類醃製、熏制製作的食物,會使用大量的鹽,這些鹽經過化學反應後會轉化為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並不致癌,只有達到一定劑量才會有毒性,適量食用確實無害。但如果它與肉品中的胺或胺化物發生反應,則會形成亞硝胺,這是一種明確致癌物。

而且,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在胃酸的環境下也會生成亞硝胺。

此外,肉類在煙熏過程中,還會產生雜環胺、苯並芘、甲醛等有毒、致癌物。

食用加工肉確實有一定的致癌風險,但並不是說吃了就會100%致癌,關鍵是劑量問題。只要不長期大量食用,日常適量食用一般不會有健康風險的。

如果喜歡吃,建議控制好食用量,偶爾吃一吃就好。食用時可以搭配一些新鮮的蔬果,蔬果中的Vc、葉綠素、鈣等成分能幫助抑制一些致癌物質的形成。

除開加工肉,這4種食物最好也要遠離。

2020年,英國醫學權威刊物《自然(Nature)》子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一項研究證實:酒精在人體內代謝所必須的乙醛脫氫酶,在中國人體內突變(失活)率極高,同時該基因突變還存在食管癌風險。

這種現象導致國人飲酒後,體內酒精清除代謝率很低(乙醛中毒所致),酒後臉紅和酒精代謝不良成為普遍現象。

充分的研究證明,酒精是口腔癌、喉癌、肝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病原因之一。

檳榔中的主要致癌物是檳榔鹼、檳榔次鹼,這類物質會對口腔、食道、腸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損傷,可能會增加口腔癌、食道癌和腸胃癌風險。

檳榔纖維粗糙,咀嚼時可能損傷口腔,還可能導致膠原纖維沉澱,引起口腔粘膜下纖維病變。此外,檳榔所含化學物質長時間咀嚼還可能生成亞硝基,同樣具有致癌性。

鹹魚製作時會用高濃度鹽醃製,而中式鹹魚在脫水時,可能會產生亞硝胺類化合物,這類物質具有致癌性。

食物霉變會滋生黃麴黴菌,產生黃麴黴毒素,這種物質具有高毒性,高溫100攝氏度20小時都無法分解。

黃麴黴毒素常見於霉變的堅果、穀物或發酵食物中,如果人體長期攝入黃麴黴毒素,會增加腸癌、胃癌、肝癌等癌症風險。

健康飲食能預防疾病,助力長壽,那怎吃才能吃得科學,吃得合理呢?

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和食材的多樣性,肉蛋、薯類、穀物、蔬菜、水果都不能少,建議每周食材種類最好在25種以上,每天食用12種以上不同食物。

葷素搭配、粗細搭配,才能讓身體攝入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比例更合理,以達到提供能量,滿足營養需求,維持身體健康的目的。

吃肉首選白肉,因為白肉脂肪含量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如新鮮的魚肉、雞肉等,日常要儘量減少紅肉和加工肉的攝入。

另外,高脂肪的肥肉也存在健康風險,血脂高的人群建議少吃肥牛、五花肉等高脂肪紅肉。

日常烹飪時,應少鹽、少油、少糖。食鹽攝入量每天不超過6克,還要考慮隱性鹽,油不超過25克,糖不超過50克。

在烹調時,建議低溫烹飪,優選蒸、煮的方式,儘量避免煎、烤、炸,以免高溫破壞營養的同時,產生雜環胺和多環芳烴類等有害物質,帶來致癌風險。

一個「癌」字,三個口,錯誤的飲食方式也是致癌的因素之一。肉類雖美味,但健康飲食最關鍵的是膳食均衡、營養豐富。

吃太多肉會增加肥胖和患病風險,尤其是紅肉和加工肉,長期大量食用會提升致癌風險,為了身體健康,肉食愛好者還是要儘量管住嘴,適量食用,科學烹飪,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收穫健康。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31/186125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