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科學研究:青少年熬夜更易產生反社會行為,還會延緩大腦發育

青少年熬夜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這回不是危言聳聽!科學家對200多名青少年進行了持續7年的追蹤,最終得出結論:

青春期早期經常熬夜的孩子,幾年後更有可能出現行為問題,包括更有攻擊性、更易違反規則和出現反社會行為等。

不僅如此,其大腦發育速度還會落後於早睡早起的孩子。

況且,就像網友所說,即使不說那些嚴重的後果,光是睡眠不足就足以讓人白天萎靡不振了。

對此,科學家們表示,熬夜或早睡早起並不是不可逆的,他們還在文末給出了幾個調整生物鐘的小建議。

話不多說,趕緊來看看。

持續7年的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花費7年時間,追蹤了209名青少年12-19歲的成長軌跡。

在四個重要節點,也就是12、15、17和19歲時,分別對他們及其父母進行一系列關於睡眠偏好、情緒和行為健康的問卷調查。

其中包括用來檢測情緒健康的抑鬱自評量表CESD、貝克焦慮量表BAI,以及檢測行為健康的兒童行為量表CBCL。

除此之外,這些青少年還先後進行了兩次腦部掃描,以記錄他們的大腦發育情況。

通過對問卷數據的評估,以及大腦影像的擴散加權成像採集,再比照其作息時間,科學家最終得出結論:

在12-13歲左右經常熬夜的青少年在幾年後更可能出現行為問題,包括更有攻擊性、更易違反規則和出現反社會行為等。

但與想像中不同,熬夜並沒有直接導致情緒問題(例如焦慮或情緒低落)的風險。

而且,實驗證明,熬夜對行為問題的影響是單向的,沒有證據顯示,有行為問題或情緒問題,會反過來影響青少年的作息。

除此之外,實驗還首次記錄了睡眠偏好如何影響青少年大腦白質的增長:經常熬夜的孩子的白質並沒有像早睡早起的孩子一樣增加。

要知道,在青少年時期,白質的生長對於支持認知、情感和行為發展非常重要。

針對這一情況,研究人員也提出,熬夜的習慣並不是不可以改變的。

如果你苦於晚上睡不着覺,那麼可以試着讓自己減少深夜暴露在燈光和手機屏幕之下。

並且,早上接觸陽光也有助於轉變我們的生物鐘,為此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上學前去陽台曬曬太陽或者在陽光下吃早飯等等。

研究團隊

該篇論文發表在兒科醫學SCI期刊《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上。

論文一作Rebecca Cooper,是墨爾本大學精神病學的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是青少年睡眠、精神病理學和大腦發育。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11/182845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