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金立揚:慘烈的國運對決【長文慎入】

作者:
在所有人類先祖的神話中,北歐神話是最為莊嚴、沉重、壯烈和狂暴的。那裏沒有愛琴海蔚藍的天空和明亮的陽光,而是茫茫暗夜中冰與火的世界。那裏沒有神與人歡樂的聚會和幸福的愛情,而始終是戰鬥與毀滅。那裏的眾神不是永生的、幸福的,而是最終要在與魔界的搏鬥中玉石俱焚。但是,即使清醒地意識到最終的結局,也要與優勢的敵人做絕望的戰鬥,在殺戮和毀滅中、在意志的張揚中感受到極度的快樂。在這樣的神話中成長起來的日耳曼民族,一直有着剛健、陰暗、狂暴的氣質。

麼買賬。如果把德國拖入一場曠日持久的總體戰,讓全國上下自覺自愿地忍受犧牲,那麼納粹的統治還能不能穩固地維持下去,就很難說了。

對此,希特拉心知肚明。

因此,儘量避免陷入持久戰和總體戰,就成了希特拉領導下的德國的戰略目標。所幸的是,在古德里安為代表的德軍將領的努力下,德國的閃電戰逐漸爐火純青,避開總體戰似乎有了可能。

閃電戰的基本打法是在決定性的地段,大量集中使用坦克集群,在空軍的配合下突然發起進攻,突破對方戰術防禦地域後,高速向戰役縱深進攻,進而圍殲敵主力集團。從戰略層次講,閃電戰不僅要在敵人重兵集團展開之前,癱瘓其防禦體系,更重要的是摧毀其抵抗意志,使得敵國很快投降。

閃電戰在波蘭戰役中初試鋒芒,在西歐戰役中達到頂峰。德軍1天時間就拿下丹麥,5天佔領荷蘭,12天打下南斯拉夫,18天蕩平比利時,23天奪取挪威,27天內征服波蘭,39天就讓號稱"歐洲第一強國"的法國俯首稱臣。

到蘇德戰爭爆發前,德國已經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兵鋒所向,無不披靡。在這個過程中,德國並沒有投入全部國力,只是利用其現有的工業基礎實行了寬度軍備計劃,軍備生產的戰線很長,但是規模不大。在二戰爆發前的六年,整個德國工業產值僅有6%~7%直接用於軍事。

二戰爆發以後,德國也沒有實行總動員,就順利地橫掃西歐、北歐和巴爾幹半島。對蘇開戰以後,因為前幾個月打得比較順手,德國甚至把一部分軍工生產能力轉入了民用。

蘇德戰爭前,德國國防軍蒸蒸日上,蘇聯卻出現了傷筋動骨的大清洗。1937-1938年間,紅軍高級將領大部分被槍決,軍官總共被槍決1.5萬人,元氣大傷。在1939年冬天的蘇芬戰爭中,蘇軍丟盡了臉面。為了拿下只有400萬人口的芬蘭,蘇聯投入了百萬大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原定三四天的戰爭,打了三四個月,喪師數十萬。

相比之下,德軍開戰以來還沒有敗過,難怪希特拉對進攻蘇聯充滿了自信:"我們只要在大門口踹一腳,整座破房子就會倒塌下來。"根據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將用3-4個月的時間,即在冬季到來以前,基本殲滅蘇軍主力,攻佔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推進到伏爾加-阿爾漢格爾斯克一線,基本結束對蘇戰爭。至於蘇聯剩下的烏拉爾工業區,用德國空軍就可以解決了。

斯大林明確指出,蘇聯將面臨"一場長期的、殘酷的競賽,交戰雙方的全部經濟和政治基礎都將在這場競賽中受到考驗"。

當時蘇聯的軍事學說,對於未來戰爭的長期性有清醒的認識。蘇軍認為,未來戰爭將是數百萬人進行的武裝鬥爭,參戰雙方的最終目標都是徹底消滅敵人。戰爭將具有極大的規模,而且不可能是閃電性的,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必須實施一系列戰略性戰役才能最終粉碎敵人。

二十年代後期,蘇軍總參謀長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就說過:"現在我們不能期望那樣的交戰,它們能夠導致以一次突擊就消滅敵人全部作戰軍隊的結果。正面的寬度、鐵路網的高效率和戰區的大縱深都不允許達到那樣的結局。""我們應當準備進行長期的戰爭,如果各帝國主義者在他們之間發生衝突的情況下爆發的戰爭是長時間的,那麼毫無疑問,在我們蘇聯和周圍的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鬥爭,也將是長期的、曠日持久的和十分殘酷的。"

在這樣的環境、認識和心態之下,蘇聯以舉國之力,全速發展重工業,為未來的戰爭做好準備,就不難理解了。

從192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蘇聯最大限度強化勞動紀律,經濟、外交和社會生活全部服從軍事目的。1939年二戰開始以後,隨着德國橫掃北歐、西歐,戰爭的陰雲已經籠罩整個蘇維埃俄國,蘇聯的備戰工作加快了步伐,其規模是驚人的。

1938-1940年間,蘇聯工業生產增加了44%,國防工業的增長比全部工業要快2倍。1939年軍事撥款佔國家預算的25.6%,1941年增加到43.4%。一個又一個重工業基地,在烏拉爾和中亞的荒野中拔地而起。

從1939年到1941年戰爭前夕,蘇聯軍隊規模從200萬增加到550萬,其中大規模機械化部隊的建設成為重中之重。根據蘇軍總參謀部擬定的計劃,將組建20個機械化軍,配備坦克29899輛,其中包括15834輛T-34、KV坦克,這是同期德軍坦克和強擊火炮總數的5-6倍。

蘇軍把德軍當成了一個可怕的對手,進行了嚴肅認真的準備。他們相信德軍也會這麼幹,為此甚至導致了蘇軍總參謀部軍事情報局(即格魯烏,其情報滲透能力比克格勃還強)誤判了蘇德戰爭爆發的時間。

格魯烏情報專家認為,德國要進攻蘇聯,不是幾個月能夠完成的,必須應對蘇聯冬季的嚴寒。為此,德軍要大量採購羊皮襖,這意味着有數百萬頭公綿羊被宰殺,大量超出日常需要的羊肉湧入歐洲市場,引起羊肉價格的大跳水。同時,德軍必須換用適合寒冷地區的特殊擦槍布以及在嚴寒地區使用的燃油。基於這樣的判斷,格魯烏密切注意歐洲各綿羊產區動向,收集整理各地公綿羊的數量、主要集散地和屠宰中心的情況,格魯烏局長葛利柯夫每天兩次聽取歐洲各地公綿羊的價格情況。

蘇聯情報員還費盡千辛萬苦搜集德軍使用過的擦槍布,偷運大量煤油燈、煤油爐和打火機等物品。直到戰爭前夕,格魯烏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綿羊價格沒有異常波動,擦槍油和燃油的配方也沒有變化。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數據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20/166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