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金立揚:慘烈的國運對決【長文慎入】

作者:
在所有人類先祖的神話中,北歐神話是最為莊嚴、沉重、壯烈和狂暴的。那裏沒有愛琴海蔚藍的天空和明亮的陽光,而是茫茫暗夜中冰與火的世界。那裏沒有神與人歡樂的聚會和幸福的愛情,而始終是戰鬥與毀滅。那裏的眾神不是永生的、幸福的,而是最終要在與魔界的搏鬥中玉石俱焚。但是,即使清醒地意識到最終的結局,也要與優勢的敵人做絕望的戰鬥,在殺戮和毀滅中、在意志的張揚中感受到極度的快樂。在這樣的神話中成長起來的日耳曼民族,一直有着剛健、陰暗、狂暴的氣質。

基於上述情況,葛利柯夫雖然知道了德軍的大規模集結,甚至知道了德軍行動的代號,卻向政治局擔保德軍沒有做好開戰的準備。結果,10小時以後,德軍的全面進攻就開始了。因為,希特拉根本沒有打算將對蘇戰爭拖到冬天。

在蘇德戰爭開始的時候,德國具有一切有利條件在武器裝備上壓倒對手。德國本來就是一個工業高度發達的強國,二戰爆發以後還佔領和控制了幾乎整個歐洲大陸。1941年,德國直接統治區就產煤4億噸,鋼3180萬噸,而蘇聯的產量僅為1億5千萬噸煤、1790萬噸鋼。德國擁有126萬台金屬切割機床,蘇聯僅有58.4萬台,至於機器製造工人,德國超過蘇聯1倍。德國還有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造出了當時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德國的MP43突擊步槍,MG42通用機槍,虎式坦克,88毫米高炮,都是同類武器中最優秀的。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德國軍隊是一支武裝到牙齒的軍隊。但事實上,德軍在二戰中雖然擁有一些世界上最好的武器,數量卻嚴重不足,在大多數時候,德國國防軍都是普遍缺乏技術裝備的情況下苦苦支撐的。

德軍與蘇聯開戰的時候,德國及其盟國在邊境的主要裝備數量就低於蘇軍,坦克和突擊炮是4171輛對15687輛,飛機是4389架對11537架,火炮和迫擊炮是42601門對59787門。當時蘇聯的武器大多陳舊,但是T-34坦克和122毫米A-19加農炮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主戰裝備。德軍進攻部隊只有19個裝甲師和14個摩托化步兵師,其餘112個師都是步兵師,靠着士兵的雙腳或者馬車進行機動。

1941年冬天,德軍從莫斯科城下敗退,損失了大量重裝備,從此就再也沒有恢復過來。第二年春天,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因為要進行主力方向的作戰,裝備達到了編制標準的85%,算是情況最好的,這還是從其他兩個集團軍群中抽西牆補東牆才拼湊起來的。

總體來看,德軍在戰爭中經歷了一個"去現代化"的過程。

在蘇德戰場上,開戰時期德軍擁有3600輛坦克,到戰爭中期的1943年夏天只有上述數量的三分之二。德軍一個裝甲師在二戰初期裝備328輛坦克,到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的時候,平均擁有坦克73輛,到1945年,更縮減到54輛。非戰之罪也,在戰爭中,德軍主要裝備的交換比都優於蘇軍,坦克經常是一輛換蘇聯的三四輛甚至更高。但是,德國的坦克經常是損失一輛少一輛,蘇聯卻總是能夠造出更多的坦克,直到把德軍徹底淹沒。這就不能不從軍備生產上找原因了。

蘇聯在軍備上的勝利,首先是武器哲學的勝利。蘇聯武器在國際上一直簡單、可靠、耐用着稱,而這正是大規模、長期性戰爭所要求的。

在這樣的戰爭中,兵員傷亡比率很高,武器的耗損也很快。因此,武器沒有必要造得太精密、太複雜,因為根本沒有時間讓士兵接受長時間的訓練。

一個叛逃到西方的蘇聯軍官問得好:"假如明天必須動員中年的後備役人員或戲劇學校的學生去保衛國家時,又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同樣,武器的使用壽命也沒有必要太長,因為在達到壽命前很早就已經被摧毀了。

所以,蘇聯武器非常簡單,型號簡單,使用簡單,維修也簡單。

例如,衛國戰爭期間,蘇聯生產了34.8萬門迫擊炮,佔二戰所有參戰國生產量的一半,德國只生產了6.8萬門。蘇軍特別喜歡迫擊炮,主要原因是結構極為簡單,只花幾分鐘就會教會士兵使用它。可靠性高,幾乎不需要維護。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立即準備好,隨即向敵人發射炮彈。雖然射擊精度較差,但是它好歹是門炮,有還是沒有是大不一樣的。

在整個戰爭期間,蘇聯只有兩種主要的坦克,即中型的T34和重型的KV,總共只有五種主要戰鬥機。

相比之下,德軍的武器則是五花八門,軍隊經常隨心所欲地提出生產新式武器或者改進現有武器的要求,為了彌補生產能力的不足,德國還搜羅了佔領的歐洲各國各式各樣的裝備。德國一度同時生產着425種飛機或改進型。中央集團軍群在戰爭中期裝備了151型不同的卡車,150型不同的摩托車,要儲備一百萬種配件。一個裝甲師投入作戰的時候,有96種人員輸送車,111種卡車,37種摩托車。這是生產企業的噩夢,也是後勤部門的噩夢。

德國的武器發展計劃同樣雜亂無章,僅以飛機為例,就研製過噴氣式戰鬥機、噴氣式轟炸機、四引擎遠程轟炸機、載重22噸的巨型運輸機、無尾翼的隱形轟炸機等,有的遠遠超越了時代。德國軍備部長施佩爾曾經感嘆:"我們確實吃了發展計劃過多的苦頭。假如我們集中發展少數幾項,肯定早就完成了。"

為了對付蘇聯的T-34坦克,德國研究開發了虎式和豹式坦克。但是,生產一輛T-34僅僅需要8千個工時,而同級別的豹式坦克則需要15萬個工時,重型的虎式坦克則需要25萬個工時。戰爭期間,德國共生產了1350輛虎式坦克,4814輛豹式坦克。蘇聯卻生產了10.2萬輛坦克,其中T-34超過5萬輛。蘇聯紅軍坦克維修部門還搶修了43萬輛次坦克、裝甲車輛,相當於蘇聯戰時年產量的15倍。

與簡單的武器設計相結合的,是軍備生產的全力以赴。蘇聯本來實行的就是計劃經濟,完成這個轉變並不困難。蘇德戰爭爆發後兩小時,最高蘇聯就發佈了"關於戰爭狀態"的命令,規定了公民勞動義務、徵用運輸工具、生活必需品定量供應等措施。戰爭爆發的第四天,蘇聯就通過了《戰時職工工作時間規定》。12月又規定了《追究軍工企業職工曠工責任》,工作消極或者遲到的,可以被判刑。建築、彈藥、鐵路等行業,先後實行軍管。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數據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20/166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