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金立揚:慘烈的國運對決【長文慎入】

作者:
在所有人類先祖的神話中,北歐神話是最為莊嚴、沉重、壯烈和狂暴的。那裏沒有愛琴海蔚藍的天空和明亮的陽光,而是茫茫暗夜中冰與火的世界。那裏沒有神與人歡樂的聚會和幸福的愛情,而始終是戰鬥與毀滅。那裏的眾神不是永生的、幸福的,而是最終要在與魔界的搏鬥中玉石俱焚。但是,即使清醒地意識到最終的結局,也要與優勢的敵人做絕望的戰鬥,在殺戮和毀滅中、在意志的張揚中感受到極度的快樂。在這樣的神話中成長起來的日耳曼民族,一直有着剛健、陰暗、狂暴的氣質。

從1943年3月起,德國作戰飛機在西線的損失就開始持續大於在東線的損失。

1943年7月初,德國空軍共有飛機7080架,僅僅7、8月兩個月里就在東線損失了1030架、在地中海損失了1032架、在本土防空中損失了1151架,合計損失3213架,幾乎喪失了一半的作戰力量。1944年初,東線德軍與蘇軍飛機的對比是3073架飛機對8813架,1944年6月則是2796架對14787架,根本談不上在東線掌握制空權或者有效支援地面部隊。

不僅如此,德軍連組織防禦也非常困難。德軍在防禦上基本遵循的是1918年魯登道夫時期的模式,即由步兵分隊實施縱深防禦,兵力主要用於預備隊而不是配置在一線。當敵人進攻的時候,一線兵力可以適當後撤,然後發動迅猛的反突擊擊退入侵者。西方研究蘇德戰爭的權威學者Glantz指出,這樣的防禦要行之有效,需要三個條件:一是有足夠的步兵建立防禦縱深;二是敵方步兵沒有實現摩托化,無法迅速發展進攻;三是德軍指揮官要有因地制宜選擇防禦地點和靈活處理的權力。但是,在戰爭的中後期,三個條件一個也不具備。

由於兵力枯竭,德軍一個師的防禦正面很寬,無法形成兵力縱深配置,很多地域不得不通過大量布雷來代替。蘇軍的快速機動能力已經在德軍之上,一旦突破,德軍根本來不及構築下一道防禦體系。更重要的是,希特拉完全剝奪了德軍指揮官靈活防禦的權力,而是堅持寸土必爭,不得放棄任何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築壘地域。

在戰爭末期,希特拉甚至下令,士兵可以就地處決命令他們撤離的軍官。日耳曼民族打仗一直有委託式指揮的傳統,上級只是告訴下級戰鬥應當達成的目標,至於具體怎麼打,由下級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正如十八世紀普魯士名將塞德里茲所說:"在會戰之後,國王可以隨他的意思來處分我的頭腦,可是在會戰之中,他卻應准許我用自己的頭腦。"但是,蘇德戰爭後期,德軍的優良傳統蕩然無存,只能聽任蘇軍包抄、包圍和最終殲滅。

1941年9月18日,蘇軍在葉利尼亞戰役中擊潰了德軍,取得了衛國戰爭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勝利,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發佈第308號命令,把戰功卓着的4個步兵師改稱近衛師,1690年彼得大帝創立的近衛軍重新回到俄羅斯大地上。近衛軍官兵均佩戴"近衛軍"胸章,擁有最好的武器,最高的薪金,從事最艱巨的戰鬥任務。蘇軍規定,近衛軍的軍官領取一倍半的薪金,士兵則是兩倍。為了維護近衛軍的威信,蘇軍明確規定,近衛軍不能用來打雜,在進攻時必須用於完成最重要的任務,防禦時則用於反突擊。

1943年1月,蘇軍決定換發新軍服,指揮員原來的大紅領章被象徵俄國軍官傳統的大肩章所取代,原來代表工農的樸素軍服煥然一新。在這緊張的戰爭時期,為了讓軍官穿上真正象樣的軍服,蘇聯專門向英國定購了禮服肩章用的金穗。

1943年8月5日,為慶祝奧廖爾和別爾哥羅德的解放,斯大林決定按照俄羅斯古時候的傳統,在莫斯科以124門火炮齊鳴12響,同時燃放禮花。從此以後,紅軍每當取得一次重要勝利,隆隆的禮炮聲就在莫斯科響起。18天之後,紅軍攻克哈爾科夫。哈爾科夫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曾經在蘇軍和德軍之間數度易手,為此,禮炮改為224門火炮齊鳴20響。在鳴放禮炮前,蘇聯所有的廣播電台轉播最高統帥部的嘉獎令,嘉獎立功的部隊番號和指揮員。有一次,嘉獎令播出時提到了烏克蘭第1方面軍,卻漏掉了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的名字,斯大林立即下令重新廣播。隨着紅軍從勝利走向勝利,莫斯科的禮炮越來越頻密,規模也越來越大。1945年5月9日慶祝戰勝德國時,莫斯科1000門火炮齊鳴30響。

重獎的反面是重罰,蘇聯對投敵、動搖的人毫不留情。開戰僅僅一個月,蘇軍基輔會戰失利,最大的一個重兵集團被圍殲,西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大將、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將,西方面軍通信主任格里高利耶夫少將,第四集團軍司令員科羅布科夫少將被判處槍決,立即執行。1941年8月16日,斯大林簽發大本營第270號命令:"凡在戰鬥中撕下肩章和投降者即為最可惡的逃兵,其家庭成員因其違背軍人誓詞、背叛祖國應予逮捕。此類逃兵應就地槍決。凡陷入包圍者應戰鬥到底,衝出重圍回到我方。凡寧願屈膝投降者,應以一切手段予以消滅。對投降的紅軍戰士的家屬,應剝奪其享受的國家補貼和救濟。"

嚴格的戰場紀律在殘酷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得到了最堅決的貫徹。1942年夏,德軍猛撲高加索油田,蘇聯巨大的戰爭機器有因為缺乏燃料而停止轉動的危險。渡過伏爾加河參加斯大林格勒巷戰的蘇軍官兵,平均存活時間不超過24個小時。

此時,斯大林簽署了國防委員會第227號命令,要求在各集團軍建立3-5個阻截隊,放在不堅定的部隊後面,把驚慌失措者和膽小鬼就地槍斃。

1942年9月,在斯大林格勒外圍戰中,德軍霍斯的裝甲集團軍所向披靡,蘇軍節節後退。一個步兵師因為逃亡人員過多,師長下令全師列隊,在訓話之後,他舉起手槍,走向前排,挨個數數,每數到十,就把士兵當場槍決,直到把彈匣中的子彈全部打光。

對古羅馬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就是有名的十一抽殺律,一種專門針對臨陣脫逃的部隊的刑罰。俄羅斯對此並不陌生,沙皇軍隊中就盛行此法。1918年,為了提高剛組建的蘇軍的戰鬥力,托洛茨基也動用過十一抽殺律。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數據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20/166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