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調查181個國家發現:吃得咸反而活得久,是真的嗎?需要限鹽嗎?

沒有什麼是亘古不變的。

一直以來,各個醫學專家都不停告誡我們:少吃鹽。吃得過咸容易傷血管,誘發高血壓。為此,很多商家還研發出了控鹽瓶,讓我們把低鹽飲食付諸實踐。

但最近的一項研究卻把這一「既定事實」推翻了,研究人員認為:吃得咸,反而活得久。

怎麼一回事?高鹽飲食比低鹽飲食更健康?

一、「吃得咸,活得長」是真相還是謬論?

最近《歐洲心臟雜誌》一篇關於鈉攝入量及全因死亡風險的研究可是讓小編瞠目結舌了。

該研究稱:攝入的鈉量越多,預期壽命越長,死亡風險也越低。

這項研究納入全球181個國家,通過對鈉攝入量、人均壽命和死亡情況數據進行對比。發現日平均鈉攝入量每增加1克(約相當於2.5 g食鹽),與自出生起預期健康壽命延長2.6歲,60歲時預期健康壽命延長0.3歲,全因死亡減少131例/每10萬人有關。

吃得太咸,會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風險,這項研究的結論確實顛覆了人們以往的認知。

本次研究是一項從全球層面分析鈉攝入量與預期壽命的相關性研究。研究也納入了各國的GDP和體重指數,畢竟很多國家的窮人並不一定能吃得起太咸。但不管是全面對比還是只對比富國,其趨勢都是一致的:鈉攝入量增加,確實與出生起預期健康壽命延長、全因死亡減少有關。

研究團隊也在論文中承認,影響疾病、死亡的因素太多,關於鈉元素的攝入是能作為一項觀察性研究結論,不能作為指南推薦的證據,但至少對大行其道的限鹽論是一種反駁。

二、「限鹽論」到底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

在大多數人的意識里,高鹽飲食可引發高血壓、心臟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在我國的膳食指南也明確提出:吃清淡少鹽。那麼「限鹽論」到底是否有利於健康呢?

2014年,一項涉及13萬例受試者的匯總分析顯示:每日鈉鹽攝入<3 g者,發生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風險均增加。

美國芝加哥醫學中心也進行了一次低鹽飲食研究,研究納入了800多位心衰患者,結果卻令人震驚,低鹽飲食的死亡率比不限制鹽飲食高出85%。

2017年,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副教授Lynn L. Moore的一份跨越16年的追蹤報告指出,每天攝入<2500 mg鈉的參與者的血壓比攝入高鈉的參與者血壓高,攝入較少的鈉與降低血壓無關。實驗表明,目前沒有任何證據,低鈉飲食對血壓有任何長期有益的影響。

但事實上,這類研究多以國外居民為樣本,而且他們沒有高血壓等基礎疾病。

《JAMA》上曾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攝入過量的鹽是心血管相關疾病最高死亡率最高的因素,而在全球心血管病死亡中,每年165萬歸因於過多鈉鹽攝入。

據2019年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發佈的調查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10.5克,食鹽攝入量大,高血壓患者又多,在這樣的形勢下,限鹽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三、咸還是淡,該如何選擇?

「我吃過噶鹽比你吃噶飯仲多啦」。這句話,從小到大我們聽過無數次,總以為是個誇張說法。不過,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最新的研究證實:中國是世界上食鹽攝入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中國是大力提倡限鹽的國家。在我國,中風和心臟病是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過多的攝入鹽及高鈉飲食會導致血壓升高,從而觸發心血管相關疾病。

除了增加高血壓、高鹽飲食還會加重腎臟負擔,導致人尿意頻頻;太多的鹽還會引起人體脫水,一旦體內水分不足,就會導致記憶力、注意力等認知功能滯後;食鹽過量與胃潰瘍和胃癌也存在關聯,當胃部出現不適,很可能是日常吃得過咸有關。

當然,不吃鹽,或是攝入的鹽分太少,也會對人體有不利的影響。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它是人體內一類非常重要的電解質,可以保持電解質和體液的酸鹼平衡。

長期低鹽飲食勢必造成潛在低血鈉的威脅。患者因低鈉可引發疲勞、噁心、嘔吐、肌肉痙攣、內穩態紊亂等臨床表現,而隱性低血鈉,同樣會增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究竟吃多少鹽,才是正確的?

高鹽飲食和低鹽飲食都是不可取的。鹽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因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鹽的攝入量最多不超過5g。在規定的食用量內,造成的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也可以降到最低。

四、吃鹽太多有哪些表現?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吃鹽過多呢?

1、嘴干:食用鹽過多,體內鹽和水含量失衡,為了恢復體內水分,大腦就會發出口渴的信號

2、手指變粗:美國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吃鹽太多,可導致身體組織中液體過剩所致,造成身體水腫。

3、頭痛:英國一項研究發現,每天食用超過3500毫克鈉的成年人會比正常食鹽者更容易頭痛。

4、總想上廁所。吃太多鹽,腎臟就會超負荷工作,通過刺激膀胱,將體內多餘鹽分通過尿液快速排出。

對於喜歡「重口味」的中國人而言,讓人一下子改變口味確實很難。生活中不妨嘗試用其他調味品替代鹽分,例如芥末、胡椒等,豐富調味;又或是儘量少吃火腿、罐頭等加工食品,減少不必要的鹽分攝入。儘可能的一點點開始改變「吃得過咸」的習慣。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02/164138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