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快要到了,雪糕、冷飲、涼西瓜是絕大多數人的「消暑利器」。
但你知道嗎,中醫世家的家規卻是:不准吃冷飲。
這規矩看似頗有些不近人情,但其實卻藏着養生大道理——吃冷飲,鬧肚子是小事,傷了身體的「陽氣」才是大事!
人體就像窯洞,也「冬暖夏涼」
說起陽氣,可真不是「虛」的!陽氣,中醫認為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陽氣能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
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陽氣支持,所謂「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
雖然夏天讓人覺得很熱,但其實夏天的人體是「涼」的,夏季的時候陽氣居於外,陰氣守於內,這就是人體內部的「夏涼」;冬季的時候陽氣藏於內,陰氣居於外,這就是人體內部的「冬暖」。
如果你能像孫悟空一樣縮小鑽入人體,那麼感受就像住進了窯洞一樣「冬暖夏涼」,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老中醫們不讓家人吃冷飲了。
那麼為什麼人體「夏涼」,而我們在夏季卻感到熱?一方面是由於外部氣溫的炎熱,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夏季炎熱,此時人體陽氣最旺,陽氣容易外浮,所以讓人覺得「體表很熱」,當然這時候也容易引起內里虛弱。
Tips.這些行為都在破壞身體的陽氣
貪涼:長期在空調環境中生活或工作,或長期睡涼蓆等。
愛喝冷飲:愛吃雪糕,愛喝冷飲和冰水等。
常飲涼茶:夏天不少人喜歡把涼茶當日常飲品,但盲目多飲容易損傷陽氣。
冒雨涉水:夏天雨水多,冒雨涉水,不及時更換打濕的衣物容易使得寒濕之氣進入人體。
出汗過多:「氣隨汗脫」,天熱的時候如果出汗過多會導致陽氣耗散。
經常晚睡:「陽氣者,煩勞則張」,所謂「張」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陽氣應該內收,長時間熬夜就會使陽氣慢慢耗散。
貪涼傷陽,全身都遭殃
《本草綱目》記載,宋徽宗經常腹瀉,久治不愈,原因便是貪吃冷飲,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
貪吃冷飲會傷及脾、胃、腎,脾喜燥惡濕,胃喜溫不喜涼,腎喜暖惡寒。冷飲等生冷食物易損傷脾陽和胃陽,削弱人體陽氣;過多冷飲會沖淡胃液,造成食欲不振或胃脹。
此外,冷飲等寒性食物還易導致腎為寒邪所侵,增加腎臟負擔。
其實冷食冰飲除了傷陽氣,還會損害血管,增加疾病風險。臨床上,因為短時間內喝下大量冰涼飲料而誘發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例子並不少見。2019年,一位28歲的紹興小伙就因為喝冷飲心梗。
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在擴張狀態,血管容易迅速收縮,心臟、大腦等臟器的耗氧量加劇,引起血壓波動,所以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有的人在運動鍛煉後大汗淋漓,喜歡喝冰啤酒,嘴巴是爽了,但容易出意外。
而且,由於冰冷食物的刺激,血壓升高,這對於原本就有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問題的人來說,非常容易誘發病變,加重病情。
很多冰飲也屬於高糖高熱量食物,經常喝容易形成高血糖、高血脂等,加大患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夏季養陽,還得「熱」著過
夏季原本是「養陽」的好時機,此時人體陽氣達到最旺盛時候,培補陽氣能讓人體抵抗力更強,冬天少生病。那麼到底該怎麼養呢?
湯麵熱粥,好過涼食解暑
古語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這時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麵食,出一身汗,能夠帶走體內的大量熱氣,解暑降溫,開胃理氣。夏季以熱湯麵、熱粥等熱食作為主食,也能緩解吃過多冷食給身體帶來的不適。
溫水熱茶,勝過涼茶冰飲
夏季喝涼茶、冷飲非常容易損傷脾胃,特別是一些本身就脾胃虛弱、容易脹氣的人,喝了冷飲之後會更加難受。
溫開水,也就是煮沸後自然冷卻至20~25℃的白開水,既能迅速解渴,又不會引起腸胃不適。
而且,夏天多喝溫水、熱茶,能使血管擴張、促進排汗,從而帶走人體的熱量,使體溫真正下降,就會感覺非常涼爽。
生薑辣椒,幫助健脾開胃
「冬吃蘿蔔夏吃薑」,生薑味辛性溫,散寒解表,適合體質偏寒的人食用。在烹製菜品時,適當加入蔥、蒜、辣椒等溫性香辛料,不僅能增香提味,還可以殺菌解毒,調理腸胃。調料中醋性溫,拌涼菜時加入少許,可健脾開胃。
熱水泡腳,祛除暑濕更健康
天氣炎熱,洗個冷水澡,雖然痛快,但寒氣會侵襲人體,導致風寒濕邪。容易手足發冷、小腿抽筋、雙目視物不清,甚至發燒。另外,即使是洗完熱水澡,也不能馬上吹空調、風扇。
夏季可以多用熱水泡腳,不僅能預防腳部疾病、祛除暑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對心血管也有一定好處。
曬曬太陽,最便宜的溫補
夏天可在早上8點前和下午5點後曬曬太陽,讓陽光溫煦頭頂中心的百會穴,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腦補陽的作用。
傍晚則可以背對陽光曬後背,最好是邊曬邊拍打按摩,有助調理五臟氣血。注意曬太陽的時候身邊帶個水杯,及時補充水分。學會養背,人活百歲!春天背部最愛做「天灸」,曬一曬,不顯老!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是機體陽氣添加的最佳時機,養身保命,長壽天年,從珍惜夏季的每一口陽氣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