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歷史之瞳:逆全球化 論巴別塔的倒掉

—論巴別塔的倒掉

逆全球化已經是大趨勢,疫情加速了這個趨勢。正常有腦子的人,都盼着全世界的疫情減少蔓延、快點結束,看到一些無知者歡呼國外的疫情爆發,在他們充滿仇恨的猥瑣腦子裏,別人越倒霉他們越開心。蠢貨這麼多,實在讓人擔憂。

1929年經濟大蕭條,由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世界大戰結束。但這次情況不同,真正的世界級戰爭,肯定打不起來。原因不複雜,世界級的戰爭需要世界級的對手,比如一戰時期的奧德對陣英法,二戰時期的英美對陣德日,而這次沒有。認真觀察一下,二次大戰都是源於歐洲,都是工業化後國家之間的衝突。未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應該是五十年後的事情了。當美國人口失衡,自顧不暇。歐洲強力左轉,德國將重新武裝,為今日默克爾的決策付出代價。

二戰期間,美國以一己之力消滅了德日聯盟。後面的美蘇冷戰,只是軍事力量的對峙,兩者的綜合實力完全不對等。目前,美國依然在全球保持領頭羊地位,無論是科技、軍事、農業,都不存在真正的挑戰者。用張局的話,全世界的軍隊加起來,都打不過美軍,怎麼可能有世界級的戰爭呢?如果真有二師兄想不通衝上去硬抗,會在一個月之內見分曉。

現在的全球秩序,是二戰的結果,人類經歷了近70年的總體和平,又一次面臨轉折點。無論如何,逆全球化是個慘痛的過程,有的地方抗不過去,鋌而走險向外輸出壓力,爆發局部戰爭成為大概率事件。爆發的地點,就是在逆全球化過程中,受壓最大的區域。

不同的地方,命運自然不同。

~3~

不同區域的前景

首先我們要清楚逆全球化進程會有哪些趨勢。

1、企業將會縮短供應鏈。以前那種引以為傲的全球分包模式將退潮,而代之以更加均衡的風險評估。比如,工商界將會突出公共安全和物流半徑的概念,那些處於公共安全(有敵意的、法治差的)不達標地區的企業,以及超出物流半徑的供應商將被踢出供應鏈。

2、發達國家將限制關鍵能力的外包。涉及公共安全、健康和高科技的產業,將會用更嚴格的法律和法令限制對外的分包和輸出,已經在外面的儘快撤回。具體行業有:軍事、航空、通信、醫療、生物、晶片、精密製造、人工智能等。

3、國家之間將會要求同等規則。比如,同等的稅率和非關稅壁壘,我對你的商品征5%的稅,你對我的商品也只能征5%的稅。比如,同等的社會開放規則,你的媒體電視網站可以在我這邊落地,我的媒體電視媒體也可以在你那邊落地。你不同意,大家就不要一起玩了。

這樣的趨勢,受打擊最嚴重的是那些出口主導型國家,這些國家也是在全球化浪潮中受益最多的國家。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主要依賴於出口,一直在悶聲發大財。

理解這個觀點,首先要說清楚經濟的基本概念。利潤只能在市場中產生,不會在管制中產生。在一些經濟理論中,有經濟的三架馬車之說法,但其實不成立。所謂的「投資」和「消費」,更多是讓帳面數字好看,實際上損耗社會財富。

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只能本着夠用實用的原則進行。但因為其產生漂亮的GDP數字和潛在的灰色收益,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動。無論前期的天量投入,還後期的巨額維護,都需要全體納稅人承擔。很多地方的高速,長年就沒有幾輛車跑。很多地方的高鐵,本不需要那麼高的速度。原來可以用1/10的投入,就可以實現95%的功能,省下的錢要麼減稅,要麼投入更多的社會民生保障。有個笑話,如果修路築橋就能夠發展經濟的話,那把地球表面都修上高速好了。

至於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之說,邏輯上不成立。我媽一直教導我,天上不會掉錢下來,要量入為出。有錢就多花,沒錢就少花,很樸素的道理。消費不存在拉動的問題,而是能力的問題。民眾的消費能力,本質上是稅收問題。做企業的都知道,一個公司發展的終極目標就是美國市場,因為美國雖然只有三億人,但有着全球最強勁的消費力。原因是什麼,因為美國人有錢。美國人為什麼有錢?因為在所有的發達國家中,美國社會的管制最少、稅率最低、競爭最激烈,商品價格最低。

有人說美國是全球化的受益方,因為美國人印鈔票,就獲得了低價格的商品。這種說法是缺乏思維的表現,美國社會並不存在一致的公共利益。部分人確實在全球化中獲益,比如華爾街的金融資本、跨國公司、娛樂業,和依附撥款生存的教育界、知識界等,但產業空心化卻導致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比如中小企業生存困難、中產階級數量萎縮、平均收入下降,導致族群矛盾激化。

2016年老川上台,說明美民眾首先覺悟,全球化進程開始逆轉。2019年後,英國跟上美國步伐強力脫歐。現在病毒一來,疫情從爆發到蔓延,大大地加速了逆全球化進程,這使得各種潛伏的危機短時間集中爆發,全球動盪變得劇烈。

歷史轉折關頭,人類與新病毒之間展現出一種長期共存式的對抗,也許是一年二年,或者更長。不同的地區,決策機制不同,民情民意不同,醫療基礎不同,社會保障不同,自然會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有些人嘲笑美國失控了,其實是不了解他們的決策機制。面對未知的病毒和疫情,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只有見招拆招的彈性決策,觀察他們從旅行限制、撤僑、邊境管制、部分隔離和啟動緊急狀態,有着清晰的升級響應過程,從來沒有「不惜代價」的說法。正如張文宏醫生所說:「美國現存的醫療資源和生產能力都很強,多少時間控制住,看他們採取哪種方式。相信美國會採取最合適的政策。」

讓我想起了七十年前的世界大戰,當年軍國主義思潮就象病毒一樣在地球蔓延,戰爭爆發了。剛開始病毒佔優勢,希特拉的坦克佔領了大半個歐洲,日本的軍艦在太平洋耀武揚威,只剩英倫三島和中國在苦苦支撐。當聽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歐洲有一個人終於睡了個踏實覺,他叫丘吉爾。後面的戰爭,基本上都是美國人唱主角了。美國既是盟國的後勤部長,又在歐洲和亞洲直接參戰。誰也沒有想到,三年後戰爭就結束了。

如果把這次疫情看作戰爭,那將是類似的劇情。病毒不認人,不管你是總統還是議員,不管你是公主還是平民,都可能感染。但疫情的控制,卻是公共衛生問題。如果美國陷入困境,其它地方會更困難。在這裏,我可以直接下個結論:將來最先走出疫情的,應當是美國。隨後,是那些英系國家,包括英澳加日等。因為疫情考驗的,本質上是私權和公權的平衡問題。這些海洋法國家,有着最好的產權保護制度。

正在進行的逆全球化進程,包含着產權的再次明晰、經濟活動走向理性、社會發展更加均衡等內容。所以,產權保護越好的地方,受到的衝擊就越小。而我們討厭的通貨膨脹、貨幣超發、經濟停滯、烏托邦思潮泛濫,都可以看到產權的嚴重問題。

全球化的巴列塔正在倒塌,相當於人體的自我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經過逆全球化的洗禮,人們的觀念會從物質至上轉向,社會的發展會更加均衡。在這個過程中,經濟規律依然起作用,發達國家不可能撤回全部生產能力,而是會更加關注彼此的價值觀和法治水平。價值觀接近的地方,就能夠保持良好合作,資金和技術將會流向那裏,這就是未來的發展熱點。

綜述

近代的巴別塔思潮,是隨着工業革命的興起而一波又一波。科學的理論和實踐獲得不斷突破,從牛頓律到相對論,從蒸汽機到內燃機,從汽車到飛機,從基因工程到人工智能。人類覺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拓展,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已經初步具備。

從法蘭西大革命開始,人類已經很難崇拜皇帝,但轉而崇拜科學和理性。但所謂科學,不過是人類目前的認知。所謂理性,不過是人類有限的思維。對科學和理性的崇拜,依然是對人自身的崇拜。

1929年的美國大蕭條,其源頭恰恰是建設人間天堂的努力。所有人都一樣,每個人都有裘皮大衣,每個人都有汽車,每個人都炒股發財。羅斯巴德早就清晰地證明,美國大蕭條的主要原因就是從胡佛到羅斯福不斷強化的各種管制。胡佛在任期內大興土木,而羅斯福甚至搞起了計劃經濟。但對大蕭條的種種錯誤認知一直延續到今日,被大多數知識人解說成市場放縱的結果。

從這點來看,人類確實是愚蠢的。

逆全球化已經是大趨勢,疫情加速了這個趨勢。正常有腦子的人,都盼着全世界的疫情減少蔓延、快點結束,看到一些無知者歡呼國外的疫情爆發,在他們充滿仇恨的猥瑣腦子裏,別人越倒霉他們越開心。蠢貨這麼多,實在讓人擔憂。

發達國家是我們是外貿的主要對象,也是盈利的關鍵主體。他們的市場越好,我們的收益就越大,可以繼續悶聲發財。至於那些老朋友國家,連那些長年在市場中摸爬滾打的企業都很難盈利,就別期望產生經濟效益了,少虧點就算好了。

如果發達國家市場萎縮,就象現在實施的短期隔離,會導致訂單大批取消。就算我們想復工,也無工可復。無工可復,企業會倒閉,員工會失業。出口下降,外匯就緊缺。外匯缺了就不能買糧食、醫藥、石油、天然氣這些原材料,和先進的設備、儀器、軟件和晶片這些關鍵物資,至於出國留學啥的普通人家就別想了。

某位大佬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說:「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反過來也成立,凡是和美國搞不好的國家,都變窮了。他還有句話值得記住:「不要批評別人,指責別人,過頭的話不講,過頭的事不做。外交活動要以趨利避害為主,不為自己樹立對立面,越發展越謙虛。千萬不要當窮國家的頭,他們只是想要錢而已。」這句話到現在依然適用。所謂改革開放,本質上就是不再樹立外部敵人,積極融入世界,走向合作共贏,然後全國人民都吃飽飯了。

面對大時代巴別塔的崩塌,我們需要更多的反思和自律。經濟發展,只是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否則會掉入物化的陷阱。而社會發展,是人們觀念的結果。同樣是中東的不毛之地,猶太人建立起來一個發達國家,而阿拉伯人搞得一團糟。道理很簡單:

自己都過不好,還想去指導別人?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歷史之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011/151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