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歷史之瞳:逆全球化 論巴別塔的倒掉

—論巴別塔的倒掉

逆全球化已經是大趨勢,疫情加速了這個趨勢。正常有腦子的人,都盼着全世界的疫情減少蔓延、快點結束,看到一些無知者歡呼國外的疫情爆發,在他們充滿仇恨的猥瑣腦子裏,別人越倒霉他們越開心。蠢貨這麼多,實在讓人擔憂。

前言

本文說三個問題,供參考:1、全球化的問題在哪裏?2、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嗎?3、不同區域的前景如何?

巴別塔,是《聖經·舊約·創世記》中人類建造的塔。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通往天堂之路從此無望。現代語境中,用「巴別塔」來形容人們試圖創建「烏托邦」的空想。

~1~

全球化的繁榮背後

我們所說的全球化,是指近三十年經濟合作的全球化。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全球化觀念興起,那些主流的經濟學家或是社會學家,他們異口同聲的說,這麼做可以打破邊界限制,形成全球最佳資源配置,最終實現商業利益最大化。當然,政治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通過經濟的全球化,實現價值觀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時代背景,是老布殊把伊拉克趕出了科威特,還有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的自我解體。但共和黨新保守派堅持對外干涉主義,卻忽視了國內的社會發展,在驢黨壓力下,老布殊違背諾言加稅失去了民眾支持,導致了克林頓的上台。到了後面小布殊也是如此,他作為典型的官二代顯然智商不夠,比老布殊走得更遠。美軍在中東死傷慘重,八萬億美元打了水漂,民眾生活水平下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奧巴馬打出了Change的口號,借勢上位。至於Change什麼,誰也搞不清。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引用克林頓的那句話。那是克林頓在1992年的競選口號:「笨蛋,問題是經濟!」然後他贏了大選。這種唯經濟的理念,既是當時美國經濟停滯的反應,也是後面全球化的思想基礎。

克林頓的競選口號,說出了全球化的實質:一切向錢看,物質決定一切。但什麼是經濟?什麼是繁榮?是數字式增長,還是大多數人分享發展的成果?烏合之眾是不會多想的,他們只要聽到人類、全球這樣的大詞就高潮了。

要理解全球化,還要先回到近代文明的發源地—-歐洲,當今的世界各國都是不同歐洲路線的本地化。歐洲經歷二次世界大戰差點成為廢墟,精英們決心徹底淡化國家與民族的概念,走向大融合。1957年以法德主體搞出來了歐洲經濟共同體,1965年升級為歐洲共同體,1993年再次升級為歐盟。從經濟合作走向社會融合,這就是二戰後歐洲的集權統一史。

但歐洲是否有大融合的基礎呢,當然不可能,這只是某些精英的幻想。單純的經濟合作還好一點,畢竟傳統文化上都屬於大基督教的範圍,政治體制都是民主國家。但要深度融合的話,難度就相當大了。不信,看看當年天主教和東正教吵成什麼樣子,十字軍東征時對東羅馬都幹了什麼。法國人德國人寧願與奧斯曼帝國合作,也不會對斯拉夫人施加援手。

二十世紀末的全球化,可以看作是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擴大版,但比歐洲經濟共同體更加激進,因為囊括了差異巨大的政體和文化。

1991年蘇聯自行解體,核戰爭陰雲散去,美國在世界一枝獨秀,帝國找不到對手,失去了方向感。在華爾街的全力包裝和與知識界的強烈忽悠下,全球化的說法,獲得了強大的理論支持,比如福山的【歷史終結論】,托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都風靡一時。但不管此類理論怎麼包裝,核心觀點都是: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已經出現,人類是進步的,前途是光明的。其前提是:各種文化都差不多,各個族群都差不多。

於是,轟轟烈烈的全球化開始了,WTO的大門敞開了。從簡單的日用品,到複雜的工業品,很快實現了各產業的全球化。最典型的就是蘋果手機,品牌、設計、系統由美國負責,關鍵元器件或組件由日韓負責,管理由中國台灣負責,低端部件和組裝由中國大陸負責,一片繁榮和諧氣象。但隨着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暴露出一些深層次問題。

1、不同經濟體的合作,未必遵循同樣的經濟規則。各地的規則意識有強弱,產權保護有差異。通常來說,不遵守規則的一方,短期內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這在快速成長的通訊和電氣行業,非常普遍。

2、短期的經濟效益,可能給企業帶來長期的經濟災難。一些有名的大公司,強制要求全球供應鏈每年都要下降一定百分比的零部件供應價格,這種注重短期營收的趨勢,早晚會出質量事故。比如波音公司的737事故,有說法是波音公司為消減成本,把失速控制系統的研發分包給了印度,可能看着節省了幾千萬美元,但是軟件的系統問題導致了飛機連續失事,完全得不償失。

3、供應鏈的高度集中,容易導致巨大的行業問題。如果某公司壟斷了某個部件或供應鏈上的某個環節,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全球的供應。富士康是全球筆記本、平板產品的代工No.1,如果富士康佔據全球代工的80%,那其實富士康公司就會成為甲方,委託方成為乙方。這種案例很多,各種意外,罷工、地震、事故,都會引發全球電子產品市場的震盪和短缺。

4、全球物資的集中供給,更會導致嚴重的社會風險。高端產品如軍用的戰鬥機零件,普通產品如醫用口罩,生活用品如衛生紙,都可能在社會衝突中成為地緣政治的武器。當國家資本對市場不斷滲透,問題變得更加嚴峻。古人是挾天子令諸侯,現代是挾產業控全球。如果暗黑勢力借全球化不斷增長,很可能反噬文明。

全球化的三十年,已經深重地改變了世界的產業格局。疫情突然爆發,然後失控。病毒藉助全球化列車,快速傳遍全球。人們在嘗到一些甜頭後,又將為烏托邦理想再次付出慘重代價。

~2~

第三次世界大戰?

有人把疫情比作第三次世界大戰。

從疫情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傷害來看,是可以作這樣的比方。中國從1月下旬到3月中旬停工近二個月,現在歐美各國也開始家裏蹲的政策,通常是2-3周,這對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是致命的。高盛有報告認為2020年全球GDP會下降1%以上,但我認為這個數字太樂觀了。

2019年全球GDP近87萬億美元,其中旅遊業的貢獻是10.4%,帶來的工作機會總就業數的10%。而世界旅遊協會WTTC剛剛預測,2020年全球旅遊業GDP損失將達2.1萬億美元,下面是其估算全球疫情導致的各國旅遊業者失業人數:

加上工業停滯、消費疲軟、醫療支出劇增等因素,全球GDP到底會下降多少?已經有獨立學者提出非常悲觀的看法,隨着實體經濟的停滯,將帶來多國的金融系統崩潰,全球GDP減少30%以上,走向類似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歷史之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011/151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