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31日,《華盛頓郵報》發文稱,續航里程是電動汽車的一大隱憂,尤其是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然而,在天寒地凍的挪威,這個國家幾乎所有新車都是電動汽車,他們是如何克服續航焦慮的?
就在幾年前,挪威幾乎沒人開電動汽車。在北極圈以北的這個偏遠地區,馴鹿數量甚至多過人類,冬季雪崩可能掩埋道路,陽光會消失數周,「續航焦慮」更加嚴重。
97%新車是電動汽車
然而,如今,挪威銷售的新車幾乎都是電動汽車,即便是挪威最北部的芬馬克郡也不例外。
挪威電動汽車協會負責人克里斯蒂娜·布(Christina Bu)坦言,挪威「並不是一個看起來會發生交通革命的地方」。
在芬馬克最大城市阿爾塔的斯柯達經銷店裏,銷售員厄爾揚·德拉格蘭(Orjan Dragland)對於這一變化感到驚嘆不已:五年前,展廳里的每輛車都是內燃機汽車,而現在,庫存全部是電動汽車。
2024年,在挪威新售出的乘用車中,近90%是純電動汽車。僅在上個月,電動汽車的佔比就達到了97%。
相比之下,去年電動汽車在美國新車銷量中的佔比為8%,歐元區為13%,中國為27%。
如何解決旅程焦慮?
耶爾蒙德·普萊姆·維克(Gjermund Pleym Wik)是一位電動汽車推廣者,他甚至組織過電動汽車車隊穿越極北偏遠山區,以緩解人們對續航的擔憂。
挪威天氣寒冷
覆蓋在充電樁上的雪
「是的,你確實需要停車充電,但這是可行的。」他一邊說着,一邊用手指戳着阿爾塔最大充電站的一塊藍色展示板上的地圖。
阿爾塔電動汽車充電站
挪威是一個狹長的國家,擁有約6萬英里的公路,這些公路蜿蜒穿過峽灣和山區地形。
維克目前從事公共衛生工作,他承認自己曾經誤算過一次行程的距離,最後不得不拔掉一位陌生人的聖誕彩燈來為電動汽車充電。但電動汽車支持者表示,這種困擾並不比燃油車拋錨讓人害怕。
為了確保駕駛者永遠不會離充電點太遠,挪威做出了很多努力。大多數人會在家中給電動汽車充電,法律上的「充電權」也保障了公寓居民的充電需求。挪威還建有範圍廣泛的充電網絡,幾乎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供電。根據負責維護政府數據庫的拉爾斯·倫德·戈德博爾特(Lars Lund Godbolt)介紹,目前全國有9771個快充樁,分佈在1684個地點。
戈德博爾特表示,芬馬克地區兩座快充站之間最遠的距離約為80英里。挪威政府官員稱,挪威輕鬆擊敗了歐盟制定的主幹道上「每60公里(約合37英里)一個快充站」的目標。
若論人口規模,挪威與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相當。但論快充樁密度,兩者卻天差地別。美國聯邦數據顯示,南卡羅來納州僅有633個快充樁,約合每10萬人11個,而挪威每10萬人擁有174個快充樁。
政府作用
「挪威如何做到的?」德拉格蘭說道,「是政府推動了這一切。」
挪威政府在充電網絡建設初期發揮了關鍵作用。為了確保主幹道上的充電樁間隔合理,政府通過「充電運營商」的競標機制,對部分站點的建設成本提供高達100%補貼。但自2022年6月以來,新的乘用電動汽車充電站已完全轉為商業化建設(政府仍繼續支持重型車輛的充電基礎設施)。
隨着充電站數量增加,消費者信心逐漸增強。電動汽車保有量上升後,更多私營企業願意承擔建站風險,龐大的電動汽車用戶群確保了充電運營商的穩定收益。
挪威每10萬人擁有174個快充樁
《華盛頓郵報》記者在奧斯陸探訪時發現,一些充電站甚至配備了WiFi和供應熱食的小型咖啡館,為正在充電的用戶提供了可以休息、二次消費的場所。
100%普及的障礙
2017年,挪威設定了一個目標:到2025年,新售汽車要實現100%零排放。如今,這一目標已近在咫尺,但還差幾個百分點。
《華盛頓郵報》對當地人的採訪還揭示出一些其他擔憂:充電App不好用、充電站排隊時間長、冬季續航降低等問題。
挪威汽車聯合會指出,電動汽車在寒冷天氣中的平均續航損失約為20%。使用熱泵為車內加熱,而不是直接使用電池,可以緩解這一問題。一位車主表示,他在極寒天氣會穿連體防寒服,以節省用於車內取暖的電量。
21歲的木匠托爾莫德·西蒙森(Tormod Simonsen)表示,他目前還不敢將電動汽車用於前往山區的出行。「我被困過很多次——封路、雪崩,」他在阿爾塔的一個加油站為自己的沃爾沃加油時說,「如果只是市區開開,那倒無所謂。但上山?你必須信得過自己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