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廣島縣尾道市,有一位名叫「哲代」的奶奶,今年已經105歲高齡了。
哲代奶奶26歲時,遠嫁到尾道市的一山村,一邊幫着顧家,一邊耕田勞作。
期間,她還在當地小學教書,直到56歲時退休。
在丈夫去世的,沒有孩子的她一直獨居至今。
20年間,奶奶的每一天都相當充實:
白天照看自家的小小菜園;中午小眯一會兒,起來干點家務活,和鄰里嘮嗑;到了晚上,誦讀完佛經後,一沾枕頭便呼呼大睡。
100歲之後,奶奶的生活稍稍變得忙碌了一些,因為當地的雜誌開始記錄和連載她的日常生活了。
盡避刊登的都是一些生活瑣事和個人感受,但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歡上了這個精神百倍、個性十足的奶奶,紛紛寄去了留言和鼓勵。
2021年,奶奶受邀成為當地一場「活到100歲的智慧」講座的演講嘉賓。
她說,小時候覺得活到100歲的人只存在於童話故事中,直到現在自己也到了這個年紀,才發現活到100歲也不是什麼難事。
隨後,奶奶以輕鬆幽默的語氣,向現場臂眾分享了自己長壽的5條法則。
1、學會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事物
每個事物都有兩面性,取決於觀察者的視角。
奶奶伸出雙手,做了一個比喻:你看,我這上了年紀的手背已經皺皺巴巴了,但翻過來看,手心一面卻是光溜溜的。如果僅從一個角度看待事物,就無法看到全貌。
例如,高考沒考好,或許會去第二志願、第三志願的學校,但也許在那裏,你會遇到一生的知己...
如果一直糾結於過去的失敗,就會陷入自卑、鑽牛角尖,讓人生逐漸偏離方向。要知道,任何失敗都只是事情的一個轉折點,它是暫時的。你總有機會重新開始,在未來的某一天獲得成功。
2、學會表達喜悅之情
當奶奶感到快樂,想要表達感激之情時,會毫不掩飾地將喜悅情緒表現出來。
比如,侄女經常會送來美味佳肴,鄰里們也會時常到她家門口幫忙幹些雜活,每次她都毫不掩飾內心的喜悅,大聲喊着「哇哦哇哦!」。
她認為老年人不應該性情乖戾,反而應該給年輕人做個榜樣,成為一個情緒管理者:性格上不沉悶要開朗、心態上不退縮要向前。
3、用心觀察與了解他人
奶奶年輕時擔任過小學班主任,其中一個上五年級的男孩,在數學課上總是顯得坐立不安。
她仔細觀察後發現,小男孩似乎對乘法題特別害怕,於是主動問道:「是不是乘法表沒搞明白呀?」小男孩聽後突然哭了出來,表情既羞愧又釋然。
隨後,她再次耐心地為他講解了乘法表,直到他掌握了為止。
從此,這個男孩的數學學習熱情愈發高漲。
奶奶在教書期間,養成了觀察與了解他人的習慣,這幫助她深刻體會到關心他人的重要性。
這種細心關心,在成年人之間交往中可是相當重要!因為不同程度的關切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反饋。當對方感受到你真心理解他們時,就會更容易拉近彼此的關係。
4、想辦法化解掉負面情緒
雖然生活中難免會有低落的時刻,但奶奶深知悶悶不樂無濟於事。她堅信心情的低落就像是一種魔鬼,一旦開始陷入這樣的狀態,就要迅速自我振作。
生活中,奶奶不願意說「沒有XX」,即便是「沒有錢」,多一些笑聲,至少心情會好起來。
所以每當說到「沒有錢」或者「沒有某件東西」的時候,奶奶就會用諧音梗講個笑話,大家聽了後都會被她逗笑。
5、尋找一位可以作為榜樣的人
奶奶26歲嫁到丈夫家時,開始潛移默化地模仿起了婆婆的樣子。
婆婆是一個既勤奮又親切的長輩,她總是將菜園子打掃得一塵不染。那時婆婆還會背柴火去集市賣,掙來的錢買一些當時還罕見的香腸,送奶奶做便當。
現在奶奶每天晚上大聲朗誦佛經,也是從婆婆那裏學來的習慣。
她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尋找一位可以作為榜樣的人。
無論是模仿他做事還是做人,都能受益無窮。
面對生活,奶奶始終選擇積極面對,時刻保持開朗的心態。
她相信通過自我調節,可以化解負面情緒,也相信老伴在天之靈會為她現在的生活狀態感到驕傲。
最近,有人決定將奶奶的故事整理匯總、出版成書,這讓奶奶感到受寵若驚。
活到這個年紀,奶奶已經十分知足了,雖然沒有老伴與子女的陪伴,但現在有這麼多人在關心她,自己的人生末期可能比任何人都要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