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詹天佑強不止在技術,還在精準的預算控制。京張鐵路難度那麼大,預算報了七百二十九萬兩,實撥了七百二十二萬兩,建成後的實際花費是六百九十三萬兩——當然,整個京張鐵路從報預算到每年撥款再到決算,頗多曲折。單是朝廷解決這幾百萬兩銀子的過程,就是好大一篇財務文章。
@看老照片:1901年,北京,簡樸得寒酸的大清鐵路公司,鐵道事務官室~~不知道這個鐵道事務官是什麼級別。不過從門口掛的多語種的「鐵路公司」牌子:英,德,法,俄,印,漢……可見當時的大清正努力融入世界。
@茨威格死於昨日世界:《五四的另一面》裏提到清末有一個叫莎泉生的作者,寫了一篇《個人主義之研究》:「……個人主義者,政治自由之極致也,變詞言之,即謂國家之設,原為各個人,國家不得反藉群力而干涉個人之自由……在社會範圍以內,苟個人行為無直接損害於他人者,無論其思想言論如何,社會不得而干涉之,此即按之國家原理亦無所悖。」那是1908年啊,112年就這麼過去了。
@十年砍柴:嚴格地說,1900年農曆五月,老佛爺發佈的這份詔書,不是國際法層面的「宣戰書」,沒有具體而明確的受書國。這是對國民的戰爭動員令,如有「甘心從逆,竟作漢奸,朕即刻嚴誅」之語。難道當時清廷一點國際法常識也沒有呀?非也,這麼做主要是給國內人看的。
@走出周期率2:庚子之役中,有一支「大放異彩」的「華勇營」,一支英國人在威海招募訓練的山東軍隊,一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聯軍中率先攻入天津城,又克廣渠門攻入北京,被英國人稱為「最優秀的軍隊」。一兩千人的部隊,戰後255人被授予維多利亞勳章,12人受邀出席愛德華七世的加冕禮。(圖為1904年,英國在威海衛的行政長官駱克哈特為「中國軍團」士兵頒發維多利亞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