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一個女人出軌,直接顛覆了金融界30年

01

投資有三座高峰——哲學投資索羅斯、價值投資巴菲特和量化投資西蒙斯。

三人中西蒙斯名氣最小,但他的大獎章基金其實收益最高,從1988年到2018年,只有一年虧損4%,平均年化收益66%,而且賺錢最多的年份出人意料,2000年收益128%,2008年收益達到152%,這正是鬧危機的時候,別人越慘,他賺的越多,「量化之王」的名頭真不是白來的。

更關鍵的是,索羅斯的方法對普通人來說基本就是玄學,巴菲特的方法入門易、精通難,而西蒙斯的量化投資對於懂數學、懂物理、會編程的人來說,更像一個容易挖掘的金礦,這也是未來機構的大趨勢,現在很多人已經撲上去了,他們的公司,都該供着西蒙斯的照片。

這個86歲的老爺子現在去世了,今天來講講他的故事。

1938年出生的西蒙斯有兩個興趣:一是數學,二是賺錢。

關於數學他是有天分的,20歲從麻省理工畢業,23歲在伯克利拿了數學博士。上學的時候他也沒閒着,結了婚生了娃,一生就是三個。

這樣一來,生活壓力很大,西蒙斯就想着趕緊掙錢,先去哈佛大學當老師,幹了兩年覺得沒意思,緊接着去了國防部,工作主要是破譯蘇聯的通訊密碼,他的同事裏牛人很多,包括隱式馬爾科夫鏈的發明者,以及相關算法的發明者,後來都成為了西蒙斯的手下。

國防部的工作很對他胃口,薪資不錯,工作量也不大,西蒙斯利用閒暇時間還能發表數學論文。

但安逸久了就容易出事,他在國防部工作,結果有一天面對記者,發表了長達6頁的反對越戰的宣言,結果不出所料,當天就被開了。

他需要養家啊,國防部全是秘密工作,在簡歷上也沒法寫,結果呢,紐約大學石溪分校正在籌建數學系,他之前寫的數學論文被看上了,於是就去了石溪分校當數學系主任,當時29歲。

別看年輕,但西蒙斯管理有一套,他知道對於學校來說,教授是最寶貴的資產,所以他就從各個母校挖牛人,而且投其所好。

教授不喜歡在行政事務上花時間,那就一分鐘都不耽誤他,教授喜歡錢,他就敢開雙倍薪水,所以搞來很多牛人,當然他也有走眼的時候,他覺得小師弟丘成桐不錯——對,就是後來拿了菲爾茲獎,這兩天說中國

數學太落後的丘大師——丘成桐要求終身教職,但西蒙斯沒有答應,後來覺得虧大了。

02

他不光四處找人,自己也沒耽誤,後來拿了維布倫獎,這個獎5年頒一次,是幾何學界最高獎。

然後還跟清華畢業的幾何大神陳省身發表了「陳-西蒙斯定理」,這個定理對理論物理學具有重要意義,被廣泛應用到從超引力到黑洞的各大領域,這麼一來,西蒙斯在學術上達到巔峰。

但是有得必有失,當時美國性解放,他老婆就送了他一個綠帽子,西蒙斯很受傷,不僅離了婚,還辭了職。

但是美國數學界都驚了,尤其是聽說他要去搞投資,紛紛覺得,大神墮落了啊,他的父親特別傷心,「我希望跟別人介紹我的兒子是一名數學家,而不是一個商人。」

其實他不理解自己的兒子,因為西蒙斯這時候想發展一下自己的第二個興趣,掙錢。

他想干投資,當時市場的主流是主觀投資,主要看人的能力,量化剛起步,很不成熟。

西蒙斯的公司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量化之神」文藝復興,但當時他是兩邊搖擺。

他在國防部的時候還幹了個私活,做了8個量化模型,現在一試,虧了很多錢,完全不行,他的合伙人是個主觀投資者,壓准了黃金賽道,一路做多,從200多做到800多掙了不少,但是掙的錢沒多久又在利率市場上基本虧完了,於是倆人散夥。

單幹的西蒙斯想來想去,還得做量化,於是就開始找碼農當合伙人,不斷試。

他試過回測策略,比如連續漲3天,第4天也漲的概率,失敗了;

他又找了碼農,搞數據清洗,用分筆數據做模型,後來因為他每天抽三包煙,碼農受不了每天沒完沒了的二手煙,也沒成功;

他還用日線數據,認為市場可以用馬爾科夫鏈來建模,為此他請了大牛教授,但效果也一般;

這麼一串試下來,虧了不少錢,產生了不少矛盾,步履維艱。

心灰意冷的西蒙斯去母校伯克利閒逛,遇到了數學系的一個大牛,兩人談半天,大牛提出三點建議:

1、你這個模型計算頻率太低,好幾天一次這不行,至少得一天一次;

2、不能用日線數據,得用日內數據;

3、每次下單量要跟盈利概率正相關。

就這三條建議正中要害啊,聽得西蒙斯心花怒放,一般老闆這時候得說,要不你來我公司吧,高薪外加股份,但西蒙斯不是一般老闆啊,他說,要不你投資入股我的公司,然後咱們一起做大做強?

順便融了一筆資。

要說伯克利的大牛確實厲害,半年調整之後,西蒙斯的公司開始掙錢了。

03

這時候是1988年,掙到錢之後,倆人的矛盾也來了,主要是大牛教授覺得西蒙斯只想掙錢,根本沒有一個知識分子該有的節操,所以很不爽。

最後西蒙斯用6倍的價格收了大牛的股份,大牛繼續回去教書,西蒙斯又一次失去了自己的合伙人。其實他也不需要了,從1990年開始,西蒙斯沒虧過一分錢,1990年費前收益78%(就是沒有扣除管理費、收益分成之前的收益率),1991年是54%,1992年是47%,1993年是54%,1994年是94%。

這收益完全逆天了,所以他的大獎章基金規模持續擴大。

但瓶頸期很快就到了,之前西蒙斯掙錢的商品、外匯、債券,在1994年之後似乎都不太行了。

咋辦呢?

他就考慮進入股票市場,為此他還從大摩找了個金融大師,做股票統計套利,但倆人搞出來的模型收益實在一般,倆人復盤半天一致認為:

模型很牛、回測很牛、程序太差。

問題找到了——缺少碼農。

那就解決問題吧。當時哪的碼農最牛?IBM,於是西蒙斯從那裏找了兩個人——Robert Mercer和Peter Brown。

要是讀過李開複寫的書,對這個Peter Brown可能不陌生,李開復很早就給他背書過,牛人一個!

這倆人入職之後一通表現,寫了50萬行的代碼,一測試,這個平均持倉兩天的策略非常牛,但就有一個問題,資金一加量就不行。

想解決這個問題,兩個碼農是不夠的,那就繼續找人,沒多久,Peter Brown在IBM工作時的那個小組基本都跳槽過來了。

這裏面有不少小年輕,其中一個小伙子把Robert Mercer和Peter Brown寫的代碼看完之後直搖頭,說你們這是80年代的編程水平啊,太差了,我們新一代都用c++!

這一說,原來的那些數學家都跟撿到寶一樣,這些碼農帶來了新希望啊。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貓真探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13/205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