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對生活有什麼樣的態度,生活就會給你什麼樣的回饋。
你認為,勤勞工作就能夠三餐無憂,那你大概率需要做牛做馬一輩子,也很難做到財富自由。因為「工字不出頭」,跟是否勤奮沒啥關係。
你認為,要通過不同的渠道來賺錢,那你有一定的幾率,可以碰到真正賺錢的機會,隨着你把握了機會,那實現財富自由,就不是一件難事。
給老闆打工,只是賺錢的一個渠道,而並不是全部的渠道。唯有多多挖掘不同的渠道,嘗試走各種不同的道路,才有可能改變手停口停的命運。
一般來說,積累原始的資產,分為三個階段:10萬一個階段,50萬一個階段,100萬一個階段。隨着你積累到了100萬以上,才有本錢,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02
做不同的事,都存在不同的挑戰,有不同的結果。
賺錢的時候,有賺錢時候的挑戰。擁有一定的本錢,也會遇到新的挑戰。前者的挑戰,跟如何積累資產有關。後者的挑戰,跟如何「用錢」有關。
有名人說過:一個人對於「錢財」持有什麼態度,決定了這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有的人,表面上說不喜歡錢,錢財不重要,背地裏卻利用各種手段賺錢。像這般口是心非的人,多半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有的人,不僅表面上不喜歡錢,就連內心深處,也覺得錢財不好,那他們大概率就是窮人,沒有為了利益而動腦筋的動力。
有的人,在擁有一定本錢的時候,就抓住機會進行投資,吃到了某些市場的紅利,那他們資產翻倍,就是大概率的事了。
有的人,看到別人投資賺錢,自己也去投資賺錢,沒想到遭遇了市場衰退期,那他們投資再多,也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
03
問題就來了,都是這麼生活、做事、投資,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成功,而有的人無法成功呢?跟「時機」和「變通」有關。
接觸過一個案例。
村里某戶人家,有兩兄弟,都是廣州的本地人。在2010年的時候,兄弟倆都各自握有200萬。雖然是兩兄弟,但他們對於200萬的使用方式,各不相同。
大哥拿着200萬,還找岳父岳母借了不少錢,在廣州當地買了4套房子。弟弟看到大哥如此操作,搞得負債纍纍,就嘲笑大哥,認為他沒事找事做。
弟弟拿着200萬,要麼存起來,要麼雞娃,從來不做任何的投資。在他看來,既然有200萬,那只要培養好孩子,平淡過日子,就足夠了。
10年過去了,也就是在2020年的時候,大哥的資產翻了10倍,從之前的200萬,翻倍到了2000萬。而弟弟,只有不到50萬的存款。
弟弟的兒子大學畢業後,買不起房,自然也就結不起婚。看着如今的工資、房價,也許工作一輩子都買不起。
04
問題又來了,10年前可以通過買房發家致富,如今還有這種可能嗎?沒可能。
首先,市場的大環境變了;其次,房產的紅利已經被吃光了;第三,婚育率暴跌,想要去接盤的人少了,導致有價無市。
錯過了十年前的房產紅利期,普通人要想發財,就比較困難了。這跟個人的實力無關,只跟時代的紅利、恩賜、機會有關。
上文的大哥、弟弟,對於錢財的態度,誰對誰錯?沒有對錯。
大哥對待錢財的態度,傾盡所有上車4套房,放在10年前,就是發家致富的好手段。可放在今時今日,那就是自找死路的行為。
弟弟對待錢財的態度,保守、存款,放在10年前,就是不理智的行為。可放在今時今日,就是明智之選。可惜的是,弟弟在適當的時機,做了不適當的事。
對於錢財的態度,反映了一個人的眼光、格局、手段、運勢。態度,從來都不是固定的,而應該「因時而變」。
05
一個人對錢的態度,決定了他是富貴命,還是勞碌命。
有些事,適合在10年前做,而不適合在今天做。有些事,適合在今天做,而不適合在10年前做。這,都需要考驗當事人的認知。
在十幾二十年前,普通人只要膽子大,就能做到隨便撈錢,上槓桿也風險不大。而在今時今日,普通人膽子大一點,就有可能瞬間破產,或者蹲了大牢。
這就是所謂的「時也運也」。道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會隨着時局、市場的波動,而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
什麼樣的態度,才是最好的選擇?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無不利也。
以前賺錢,有以前的一套。如今賺錢,有如今的一套。如何讓現實的一套,成為自己的一套,拼的就是個人的眼光和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