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焯水用冷水還是熱水?簡單煮一下可不太行

許多人發現,打開菜譜學習如何做菜,洗完食材後的步驟大多都指向了——焯水。別說是容易「炸廚房」的下廚新手,很多做飯多年的老手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焯水這項「神功」。焯水,到底有啥用,燙一下食物就可以嗎?用冷水還是熱水?今天,我們就來揭秘這一烹飪的工序。

到底啥是焯水?

焯水,又叫飛水、出水,是中餐製作過程中常用的手法,是指將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在加水的鍋中適當加熱,取出以用於下一步烹調。焯水時長通常在幾秒到幾分鐘不等。

此前,#原來焯水不是簡單煮一下#還一度登上熱搜榜第一,引發諸多網友討論。焯水仿佛像做菜途中的奠基人,具體來看,焯水確實能夠起到很多積極的作用。就蔬菜來說,焯水能夠幫助去除異味、草酸、殘留農藥和亞硝酸鹽等物質。而對於肉類來說,焯水可以排除其部分血污,降低肉類的腥、膻等味道。

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曾進行實驗驗證,未焯水的香椿,硝酸鹽含量為1590微克/公斤。焯水2分鐘的香椿,硝酸鹽含量為160微克/公斤。

除了去除不良物質之外,焯水能夠使蔬菜的顏色更加鮮艷,經適當焯水後,蔬菜的顏色會變得鮮。很多人認為,做中餐才會焯水。其實在國外,也有焯水的烹飪步驟。除了也對排骨進行焯水,他們大多看上的是焯水會讓蔬菜更具視覺吸引力這點,但通常會在焯水後將蔬菜放入含冰塊的水中(ice water bath),以防止蔬菜隨餘溫繼續變熟而影響口感。

哪些食物需要焯水?

那麼,在做飯時所有的食材都需要焯水嗎?

並非所有食材都需要焯水,只有部分肉類和蔬菜需要進行這一步驟。排骨、羊肉、內臟等動物性食物,可能會攜帶血污或腥、膻等異味,焯水能減輕它們的影響,提高菜餚的品質。

需要焯水的蔬菜就五花八門了,有的是因為自身的特性,有的是因為受到生長環境的影響。

草酸含量高的蔬菜。菠菜空心菜芹菜、莧菜、馬齒莧等蔬菜草酸含量都比較高,吃之前最好用焯水等方式去除草酸。草酸是很多蔬菜中都含有的一種抗營養成分,由於草酸可降低礦質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在人體中容易與鈣離子形成草酸鈣,但若攝入過量,可能會導致腎結石

含「毒性」的蔬菜。有些蔬菜自帶「毒素」,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四季豆、豆角、豇豆、扁豆等各種豆類,因為這些含有「皂苷」毒素,在沒完全做熟的情況下進食,容易導致食物中毒,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如果不好掌握熟製程度,烹調前焯水會比較安全。

新鮮黃花菜蘊含秋水仙鹼和其他暫不明確的物質,食用後可能會導致噁心、嘔吐、口乾舌燥和腹瀉。因此,無論食用新鮮黃花菜還是黃花菜乾制菜式,都先用沸水煮3-5分鐘,以降低中毒風險。

亞硝酸鹽含量高的蔬菜。亞硝酸鹽本身沒有致癌性,但它在被我們吃進身體後,該物質在體內會轉化為致癌物——亞硝胺,帶來嚴重健康隱患。油菜、芝麻菜、芥蘭、菠菜等綠葉蔬菜中含的亞硝酸鹽會多一些,尤其需要注意香椿,它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較高,不建議生吃。

不好清洗的蔬菜。菜葉密集、表面不平整的蔬菜,容易殘留農藥、小蟲及蟲卵,表面灰塵多,通過清水沖洗或用上鹽和小蘇打輔助泡洗,也只能把部分蟲卵和灰塵洗掉,農殘物則需要通過焯水1-3分鐘,才能更好的達到健康飲食。西蘭花、菜花、木耳、泡發香菇等就屬於這類蔬菜。

焯水應該怎麼操作?

既然焯水不是簡單的煮一下就完事了,在做飯時我們應該學會正確的焯水方法。

冷水還是熱水?通常來說,肉類食材需冷水下鍋,不容易讓肉變老,還能夠逼出裏面的血水,達到去腥的效果。蔬菜、海鮮類則建議是熱水下鍋。同時,焯水時水量要足夠,最好能淹沒食材,並保持旺盛的火力,讓水一直處於沸騰狀態。

焯水的時間總體上不宜過長,但具體時長應根據不同的食物來決定。

葉菜一般只需十幾秒,花菜、胡蘿蔔等需要1分鐘左右,豆角、四季豆等豆類建議焯水10分鐘以上,鮮黃花菜建議焯水3-5分鐘。塊狀的肉類,建議焯水1-2分鐘,煮至沒有血沫即可。至於切得比較薄的肉片,只需等完全變色後就能撈出。

此外,在焯水時,還可以適當添加鹽、油、料酒、香料等。比如,在蔬菜焯水時,加一點點鹽,可以鎖定風味並防止天然糖和營養物質滲入水中,而加幾滴食用油可以幫助蔬菜更好地保持本色。在肉類焯水時,可適當加入料酒、薑片、蔥等幫助去腥。

總結一下,焯水需掌握「旺、水、時、料」,火要旺、水要足且根據食材區分冷熱水、控制時長、適當加料。

如今,許多人用剪刀剪菜、一鍋出等方法來快速解決吃飯問題,但如果遇到需要焯水的食材,再偷懶也最好不要省略這一步。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搜狐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22/195700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