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全球1.6億痛風患者,都在經歷4個階段?醫生提醒:小心4類升尿酸飲食

張大爺是一個健康的老人,他一直認為自己身體健康,所以經常吃喝玩樂。

可是最近幾個月來,他發現他的右腳趾頭開始變得腫脹疼痛。

在忍受了幾天之後,他最終決定去醫院看看。

在醫院,張大爺被診斷為急性痛風發作。

醫生告訴他,這是因為他吃了太多富含嘌呤的食物,嘌呤在體內分解成尿酸後沉積在關節里,導致關節疼痛和腫脹。

醫生開了一些藥物給張大爺服用,並告訴他需要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

幾周後,張大爺覺得自己已經痊癒了,他開始恢復他以前的生活方式,包括經常吃大魚大肉和喝酒。

可是很快他的腳趾頭再次變得腫脹疼痛,而且症狀比上一次還要嚴重。

張大爺很困惑,他不明白為什麼他已經吃了藥物,但仍然會再次發作。

於是他又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只要吃了藥並不意味着他已經完全治好了。

他需要繼續注意自己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避免再次發作。

張大爺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決定從此開始改變自己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不再大吃大喝,多運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全球約有1.6億人患有痛風。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是由體內嘌呤代謝產生過多的尿酸,引起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和周圍組織中,導致疼痛和炎症的疾病。

痛風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常常是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但女性在更年期後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1.6億人患有痛風。

在中國,痛風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佈的數據,2019年全國痛風患病率已經達到了1.16%。

痛風患者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和長江流域地區,其中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兩倍以上。痛風已經成為中國中老年人群體中常見的慢性病之一。

痛風發病機制涉及多個方面,主要包括體內嘌呤代謝過程、尿酸排泄和食物攝入等因素。

嘌呤是一種存在於食物和人體細胞中的化合物,攝入過多的嘌呤食物會導致體內尿酸水平升高。

此外,尿酸排泄受到腎臟功能的影響,腎臟功能不佳時,尿酸的排泄能力也會下降,從而增加尿酸在體內的含量。

一些疾病或藥物也會影響尿酸代謝和排泄,進一步加重痛風的發作。

二、痛風有四個階段?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其自然病程可以分為四期。

第一期是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期。

在此期間,尿酸水平升高,但患者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尿酸水平在男性中大約為7mg/dL,在女性中大約為6mg/dL。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意味着每個人的正常尿酸水平都相同。

人們的尿酸水平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年齡、性別、體重、飲食、遺傳因素等。

第二期是急性期。

在此期間,高尿酸血症引起尿酸鹽在關節周圍沉積,從而導致急性關節炎的發生。

急性痛風通常在夜間突然發作,受累部位多為足趾關節,但也可累及踝關節、膝關節等其他關節。患者往往感覺關節腫脹、紅、熱、疼痛,常常難以忍受。

急性痛風一般持續數天至數周,然後症狀會自行消退。

第三期是間歇期。

在此期間,患者沒有明顯的關節炎發作。然而,尿酸水平仍然較高,而且可能會逐漸升高。

在此期間,患者應該儘量避免引起尿酸水平升高的因素,例如高嘌呤飲食、酗酒等。

第四期是慢性期。

在此期間,尿酸水平持續升高,並且患者可能會出現慢性痛風關節炎、尿酸性腎病等併發症。

尿酸性腎病是痛風的嚴重併發症之一,它會引起腎小球和腎小管的損害,導致腎功能下降。

據統計,我國痛風的患病率在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已經成為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之一。

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中,痛風的患病率更是高達20%以上。

三、最升尿酸的食物是什麼?

痛風患者需要注意飲食,避免攝入一些富含嘌呤的食物,因為嘌呤是合成尿酸的重要物質,攝入過多會導致尿酸升高,從而加重痛風症狀。

下面是一些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痛風患者需要注意限制或避免食用:

內臟肝臟、腎臟、心臟等動物內臟富含嘌呤,痛風患者應該少吃或者不吃。

海鮮:蝦、蟹、貝類、魚等海鮮類食物中嘌呤含量也很高,建議痛風患者適量食用或者避免食用。

肉類豬肉、牛肉、羊肉等肉類也富含嘌呤,痛風患者需要注意限制或避免食用。

酒類啤酒、白酒等酒類含有豐富的嘌呤,容易誘發痛風發作,痛風患者應該儘量戒酒。

另外,痛風患者還應該多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蘋果、西紅柿胡蘿蔔等,這些食物有助於降低尿酸水平,緩解痛風症狀。

同時,也要注意控制攝入高熱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保持適當的體重,減少痛風的發作。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康復Therapy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02/189675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