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謝達文:美國黑粉你好,世界不是繞着美國轉

作者:

即使今天美中之間的矛盾突然消失,台灣仍然會受到中國的威脅。(美聯社

網絡上有個玩笑說「黑粉也是粉」,嘲笑有些人嘴巴上說討厭誰,心裏越是圍繞著對方轉。在兩岸議題的討論中,有些「美國黑粉」似乎就犯了這個問題。不管你對美國是討厭、是排斥、是徹底不信任,我們可不可以至少同意,台海問題並不是美國造成的,這世界不是只有美國?

畢竟,中國想要擁有台灣,不惜發動戰爭,這點來自於中國基於各種理由,將台灣視為「核心利益」、「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起源外於、也早於這波的美中對抗。因此,中國與台灣的關係,並不能只從美中關係來看。就算美國沒有要跟中國對抗,中國還是想拿下台灣的,所有對兩岸關係的思考,必須從這個前提出發,再來討論「我們『多做』什麼,會有什麼影響」。

中國對台灣的意圖,並不是美中對抗的產物

當然,在美中對抗格局形成之後,台海議題就與美中關係密不可分(香港議題乃至新疆議題也有類似的狀況)。在今天,要了解、預測台海局勢,不能不注意美中關係。但是,我們在辯論台灣未來策略的時候,絕不能誤以為衝突的根源是美中關係,否則會造成嚴重的誤判。這點不只是適用於「反戰四學者」,也適用於一些倡導「等距論」的論者,這些人背後都潛藏一個論點,認為避戰的關鍵是遠離「美中對抗」。

對於這些人,或許可以問一個不客氣的問題:請問你們過去幾十年是活在哪一個時空?早在這一波美中對抗格局成形之前,中國就想要拿下台灣,不惜「武力解放」了,好嗎?毛澤東時代就已經在談解放台灣,中共一直都說不排除使用武力,1996年還有台海飛彈危機,你們都忘了嗎?

有些人或許會問,你可以說這也是「冷戰格局」的產物,但如果沒有韓戰以降的兩大陣營對抗,造成的結果頂多是「中共已經打下台灣」(但這也並非唯一可能的狀況,也許會有蔣介石以外的人統治台灣),而絕非「中國不想拿下台灣」。如果我們關注的是「中共對台灣有沒有意圖」,乃至「是否可能動武」(而非兩岸是否「分治」),這點並不能夠說是美國造成的。

換個說法,就算美中之間的緊張,可以如魔法般消失,突然大和解,中國對台灣還是有意圖的,武力犯台的威脅仍然會存在。

政策的辯論,應建立在中國對台有意圖的前提下

任何對台灣與中國關係的論述,都必須建立在這個前提上面:中國對台灣就是有意圖,那麼,在現在美中對抗的格局下,怎樣的策略最可能保護我們的安全?

而這就是可以理性辯論的問題:粗略來說,蔡英文政府的策略,是透過加強跟美國和其他歐洲民主國家的合作,增加防衛能力,藉以嚇阻侵略,並保持實際被侵略時的實力。但也有些人擔心,這會讓中國「更急切」於拿下台灣──中國是否真的會因此更急切,需要進一步佐證,但這確實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反過來說,比較合理的國民黨論點,應該不是「貼近美國會造成戰爭」,而是「加強與中國的經濟整合甚至政治合作,可以降低中國侵略的機會」。對此,當然也有些人擔心,在中國「亡我之心不死」的前提下,過度的整合將造成依賴,更會增加中國影響台灣社會的管道,反而會削弱我們的防衛能力,也有些人擔心,談判經濟整合時所接受的政治前提(比如一中),也可能會使得真正發生戰爭時更危險。

這些都是可以辯論的,我在這篇文章中無意討論哪個立場比較好。但這些都是「在中國有意拿下台灣」的前提下的辯論,是要討論在現今局勢下,要往哪個方向走比較好,而不是想像「化解美中對抗」或「不要選邊站」就能安全。

台灣顯然不只是「棋子」

也因為中國對台灣自始就有意圖,所以,台灣有外於美國、外於美中對抗的核心國家利益。

我們不必美化局勢,歐美很多政治人物,確實不是真心關心台灣,是因為「想要牽制中國」所以「關切台灣」──但台灣政府跟民間的力量,何嘗不是想要利用現在雙方對抗的國際局勢,為台灣對爭取一點安全與自主的空間?

國際關係之中,本來就充滿互相利用、各取所需。提醒主政者「要保有我們的策略自主」是個合理的提示,怎樣的策略最好當然可以辯論,但說得好像台灣與美國和其他國家合作,就「只是」在涉入美中對抗、必然淪為馬前卒,甚至說成是為美國帝國主義張目,恐怕是忽略了台灣本來就有外於美中對抗的利益與風險,是罔顧現實的說法。

認為台灣與美國和其他國家合作,就「只是」在涉入美中對抗、必然淪為馬前卒,是罔顧現實的說法。(圖片由總統府提供)

台灣不只是「被捲入」美中對抗。我們有自己的利益與風險,自己的追求與顧慮,只不過現在的局勢剛好進入美中兩大陣營的對抗,因此在新的局勢下,允許也需要新的策略──不要忘記,在美中衝突格局形成之前,陳水扁政府與中國的衝突,反而被美國認為是trouble maker,只是新的國際局勢,使得爭取台灣自主性的策略更有空間,更可能被美國接受。

在「如何維繫安全」之上的其他辯論

唯有在正視「中國就是對台灣有意圖」、「台海問題不只是美中問題的延伸」的事實下,我們才能進行更進一步的辯論,包含「怎樣的策略最能避險」的策略辯論,以及「維繫台灣民主與自主」是否至少跟「避免戰爭」一樣重要的價值辯論。

第一個策略辯論前面已經提及,而第二個價值辯論也相當重要:雖然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樂見戰爭,但調查資料顯示,超過七成的台灣民眾,在戰爭下願意為國家而戰,其中,認為台灣民主有及格的人,願意為作戰的比率更高,但即使不這麼認為的人也不低。這顯示「抵抗意志」是台灣人目前的共識,而「民主成就」是提升抵抗意志的重要因素。從這點來看,台灣很多人可能並不認為「避免戰爭」是唯一重要的事,維繫「自主」乃至「民主」至少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要避免淪為各說各話,或許各方論者都應該申明自己在這方面的立場。

不論策略或價值,都是可以辯論的事,在民主的社會中本該有不同意見,但我希望,在基本事實層面的問題上,我們能夠共同承認這個基礎: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矛盾,並非由美中衝突開始,而台灣也有外於美國的利益。即使今天美中之間的矛盾突然消失,台灣仍然會受到中國的威脅。因此,任何政策的辯論,應該建立在「已知中國對台灣持續有意圖,怎樣做才對我們更好」之上。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13/188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