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王維洛:紅旗渠失敗原因的分析

—紅旗渠工程目標從解決林縣缺水問題轉變為紅色旅遊

作者:

紅旗渠是一個目標單一的工程:引水,解決林州市(原林縣)的所謂缺水問題。紅旗渠的最大引水能力為每年7.25億立方米,但是這個目標從來就沒有達到過。紅旗渠建成後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年引水量曾一度達3.7億立方米。之後年引水量一路下降,不時出現斷水,至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年引水量只有0.7億立方米,不到工程最大引水能力的十分之一。逐步乾涸的紅旗渠,漸漸轉變為紅色旅遊的景點,偏離原來的工程目標,真實地體現出紅旗渠不講科學與技術的亂干蠻幹精神。

圖1:紅旗渠示意圖,圖片來源:網絡截屏

一、習近平: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紅旗渠確實是用命換來的

中共二十大結束後,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陝西延安、河南安陽等地朝拜,發出的政治信號十分明顯。

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在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參觀時說:「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於戰天鬥地的英雄氣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沒有老一輩人拼命地干,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1]習近平也曾這樣說過:「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2]

社會主義是拿命換來的這句話,道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也道出了紅旗渠工程的本質,確實體現了中共的特性和宗旨。

單從紅旗渠這個引水工程而言,它是一個失敗的工程。從工程目標的建立到工程的實施,沒有一點科學與技術含量,靠的是敢幹、蠻幹的精神。2016年6月18日大陸《大中華在線網》刊登了一篇題為《李銳:紅旗渠是一個失敗工程》的文章,李銳指中共60年代曾用10年時間修建的「紅旗渠」,目前已淪落成了一個「旅遊景點」,與當初豪氣沖天的灌溉,估計早已不沾邊了。[3]原河南省水利廳副廳長王璋和原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環境工程系主任王季震指出「乾涸的紅旗渠,將有漸變為現代文物的危險」[4],這是十分中肯的評價。

紅旗渠是拿命換來的,這話不假。有報道說:在建設過程中81名幹部和民工失去了生命,年齡最大者63歲,最小的只有17歲[5];另有報道說:官方統計的死亡189人,重傷致殘256人的代價[6]。據說紅旗渠是為了解決當年不到60萬林州人的缺水問題,用幾百人的死亡與重傷致殘來換取,這個代價難道不是太高了嗎?這和習近平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示不是矛盾的嗎?在和平時期用生命代價去換得一個血色旅遊景點,這正是紅旗渠的悲劇所在。

圖2:紅旗渠是拿命換來的,在紅旗渠建設過程中數百人死亡或重傷致殘。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百鍊成鋼:中國共產黨的100年》的第一張宣傳畫:哎喲,又有人犧牲了。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紅旗渠引發了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圍繞漳河水量的爭奪,村民發生械鬥,甚至動用土槍土炮和炸藥,造成人員和財產的嚴重損失,最後中央政府直接插手介入。在紅旗渠紀念館中保存有關爭水的案例30餘件。這是否也體現中共的宗旨和性質?爭水衝突中的真實的死傷人數至今沒有公佈。

二、建設紅旗渠工程的依據:林州嚴重缺水,是一個十年九旱的地方

紅旗渠原名是引漳入林工程,指通過70.6公里長的人工乾渠把山西省長治市的漳河水引導至河南林州市、再通過灌溉渠道送往林州各地的引水灌溉工程,是中共改天換地、人定勝天的典型工程,是中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被神化為世界建築史上的第八奇蹟。

建設紅旗渠工程的依據是:河南省林州市歷史上嚴重缺水,是一個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貧窮山區。每逢乾旱,不僅顆粒無收,連飲用水都成問題[7]。

習近平參觀完紅旗渠後,28日來到了安陽市的殷墟博物館參觀,感慨地說,「殷墟我嚮往已久」。殷墟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市西北郊,根據考古發掘證實是商代晚期都城遺址,因此河南安陽市也被稱為中國古都之一。

圖3:安陽是中國古都之一,難道這裏歷史上嚴重缺水,是一個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地方?中華文明起源於這個窮山惡水的地方?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林州市是安陽市的一個下屬縣級市,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東經113°37′~114°51′,北緯35°40′~36°21′之間,背靠太行山,面向華北平原,自然生態環境相當不錯。林州又地處中華文明搖籃地的中心地帶,歷史悠久。夏朝歸屬冀州,周屬衛,秦屬邯鄲郡,民國時期屬河北道,與河北關係密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林州市歸屬河南省。

林州市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林州市屬於半濕潤地區,根據《林縣縣誌》記載,年平均氣溫12.7℃,年平均降雨量683.9毫米;根據《紅旗渠網》資料,平均氣溫13.1℃,年平均降雨量645.6毫米。另有資料說,年平均氣溫12.8℃,年降水量672.1毫米。王瑞芳在《中國當代水利史》一書中指出,年平均降雨量697.7毫米,年平均氣溫12.7℃。本文採用年降雨量683.9毫米這個中間的數據。全市屬海河水系,有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條天然河流,水資源總量5.652億立方米,另有可利用的過境水3.78億立方米,水資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組成,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5.04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3.556億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量有重複計算部分,所以水資源總量為5.652億立方米。

林州市面積2046平方公里。根據河南省統計年鑑2019年的數據顯示:林州市戶籍總戶數有32.52萬戶,戶籍人口有108.9萬人,常住人口有81.5萬人。林州市水資源總量5.652億立方米,常住人口有81.5萬人,每個常住人口的水資源擁有量為693立方米。這人均水資源擁有量都沒有計算可利用的過境水資源量。按照吳季松的《中國可以不缺水》一書提供的資料,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的人均水資源量分別是441.1立方米、363.1立方米和456.9立方米,林州市的人均水資源量高於這三個省的水平[8]。

建設紅旗渠時林州的人口約為60萬,那時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為942立方米。

按林州市平均年降雨量683.9毫米和面積2046平方公里計算,林州市平均每年的降雨量為14億立方米,而只有5.652億立方米被計算成水資源量,只佔降雨量的40%。5.652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量可以折算成276毫米的地表徑流深。

水資源量折合成地表徑流深可以用來衡量生態系統。當地表徑流深大於150毫米,可以保持有植被的生態系統,基本可保證適當人類活動,維持原有生態系統不退化,即最低水資源量。如果要在人類活動的條件下維繫較好的植被生態系統,地表徑流深要大於270毫米[9]。

而林州市在40%的降雨量被折算成地表徑流深的條件下,地表徑流深依然大於270毫米。這就說明,林州歷史上嚴重缺水是一個不能成立的假說。安陽會被選作商朝後期的皇城,如果安陽周圍地區的水土條件這麼不好,十年久旱,為什麼安陽會被選作商朝後期的皇城呢?這在生態環境、在地理條件上都講不通。

根據史料記載,從明朝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1949年的514年期間,一共發生自然災害100多次,大旱絕收30多次,有時連年大旱,河乾井涸,莊稼顆粒無收,由此也不能得到林州歷史上嚴重缺水,是一個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貧窮山區這樣的結論。514年期間,一共發生自然災害100多次,平均五年發生一次自然災害。514年期間,一共發生大旱絕收30多次,最低也是150多年發生一次嚴重乾旱。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但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沒有一個地方是十年九旱的。安陽市殷墟是習近平嚮往已久的聖地,而在聖地不遠的林州怎麼可能是這麼一個窮山惡水的地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生自然災害的頻率比之前更高,這和毛澤東的改造山河、破壞生態環境有關。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20/183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