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讀書思考 > 正文

「取消市場經濟就是取消一切自由,只留下服從」

馮·米塞斯,奧地利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以降對市場經濟理論貢獻最大的人。米塞斯生於一個猶太家庭,力挽狂瀾地阻止了奧地利的饑荒和動亂。憑着犀利獨到的眼光,米塞斯準確預言了大蕭條,還預言了法西斯的上台。米塞斯活到了92歲,門下弟子大師雲集,其中最著名的,是諾貝爾獎得主哈耶克。

一戰後,凱恩斯國家干預主義盛行,米塞斯是那個唯一堅守自由市場的學者,他堅定地認為:自由市場是所有人的長期利益所在,是文明和繁榮的支柱。當時,他被當作全世界的敵人,然而歷史卻證明了,他是「那個時代唯一正確的人」。

在自由市場似乎出現挑戰的當下,米塞斯的思想值得我們深思。本文即為部分摘錄,即便你是一位普通市民,我仍然堅信從中會獲得共鳴和啟發。

01 生產與消費,每一次購買都是一次投票

01.使人的生活過得更有人味的社會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克服貧窮。

02.市場經濟是一種人人都有機會獲得財富的制度,它給予每個人機會。

03.在市場經濟中,要獲得並保有財富,除了成功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外,別無他法。

04.一個人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越是成功,他掙錢就越多。

05.工廠制度開創了一種嶄新的生產和銷售方式。它的特徵是:產品的設計不再針對少數富人,而針對的是曾經在市場上無足輕重的普通消費者。

06.資本家、企業家和農場主,都不能決定必須生產什麼,這是由消費者決定的。生產者從事生產不是為了自己消費,而是為了市場,他們希望賣出自己的產品。

07.消費者最終決定的不僅僅是消費品的價格,而是所有生產要素的價格,他們還決定市場經濟中每一個成員的收入。是消費者而非企業家,支付每一個工人和男女明星的薪水。正是消費者花費的每一分錢,決定了一切生產程序的方向和所有商業活動組織的每一個細節。這種狀況曾經被稱為市場民主,即每一分錢都代表一次投票權。

08.想獲得利潤的人,必須不停的探索新的機會。他在追求利潤時,要根據消費大眾的需求調整生產。

09.利潤體系的優點是,它為改進生產提供了極高的獎賞,使人願意冒很大的風險。假如取消或大大縮減這種獎賞,也就不會存在任何進步了。

10.工資的最後決定因素,是國民對其服務和績效的評價。勞動之所以和物品一樣就市論價,不是因為企業家和資本家的冷酷無情,而是因為他們受到鐵面無私的消費者的支配。消費者不打算滿足任何人的驕傲自得和自我陶醉,他們需要的是最便宜的服務。

11.無論怎樣決定消費品的價值,不管它是出自統治者的決定,還是全體消費者——即全體人民的選擇,價值永遠是相對的、主觀的和人為的,根本不可能是絕對的、客觀的和神授的。

02 資本與利潤,利潤來自對未來的洞見

12.能夠保證每個社會成員的需要得到滿足的,正是以下這個事實:那些比別人能更好預測未來的人們更能賺錢。

13.利潤的最終來源,總歸是對未來的洞見。

14.市場經濟獨一無二的效率要歸功於,它激勵每個人竭盡全力服務於其同胞。

15.使「勞動生產率」提高的,不是體力勞動者的某種程度的努力,而是儲蓄者的資本積累以及企業家對資本的合理使用。如果技術發明的使用所必須的資本沒有通過儲蓄而積累起來,技術發明將成為毫無用處的雕蟲小技。

16.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資本投資。如果還需要進一步的證據來證明這一基本原理的話,那就看看所有落後國家是多麼渴望為他們的工業搞到外國資本。

17.西方大眾之所以有目前的平均生活水平,是資本儲蓄積累以及富有遠見的企業家明智投資的結果。如果新發明的採用缺乏資本的加持,技術的進步就無法實現。

18.對企業家和資本家頗有微詞的人隨處可見。人們總喜歡嘲笑比自己富有的人。他們認為,有人之所以更富有,僅僅是因為比自己更不道德。言下之意是,如果他們也放鬆道德約束,同樣也能取得成功。因此,他們只在自以為是的陶醉中感受着榮耀。

03 市場與管制,沒有市場就沒有自由

19.假如私營企業以創造利潤為唯一目的,它就不可能成為官僚管理方式的犧牲品。企業追求利潤之外的唯一選擇,就是官僚管理。

20.官僚機構掌握着能夠對企業造成嚴重損害的權力。為了避免這種傷害,經理只好同掌權者搞好關係。

21.不保護私有產權的國家從來沒有發展到某個文明的較高階段,這是個無可否認的事實。

22.沒有市場經濟的地方,哪怕是立意最佳的法律,也不過是僵化的文字而已。

23.取消市場經濟,實際上取消了一切自由,只給個人留下了服從的權利。

24.的確,在市場工資制度下,個人沒有選擇永久不就業的自由。但是,也不存在其他可以想像的社會制度,能夠容忍一個人享有無限休息的權利。

25.特權給某一集團帶來的短期利益,是以其他人的利益為代價的。

26.使已婚婦女和兒童免於打工的,不是什麼勞工立法和工會的壓力,而正是市場經濟。

04 個人與社會,社會是手段而非目的

27.社會從本質上說,就是互相交換服務。

28.形成合作、社會、文明,使人脫離動物蒙昧的基本事實是:「分工下完成的工作比獨立操持更具生產力」,而且「人之理性都有能力認識到這一真理」。如果不是這樣,人們將永遠停留在相互敵對的狀態,為爭奪自然界稀少的生活資源而成為不解之仇敵。每個人都不得不把所有同類視為敵人,為求一己欲望的滿足必然與所有鄰人發生不可化解的衝突。在這種狀況下,不可能生出同情。

29.人們並不因為互愛或應當互愛而分工合作,他們之所以合作,是因為合作對於他們自己最有利。所以人們不得不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社會要求,尊重別人的權利和自由,以和平的協作來代替敵對與衝突。其原因,不是愛,不是仁慈,也不是任何其他的同情心,而是正確的懂得自私。

30.就人而言,改善生活最適當的方法是社會合作和分工,他們是人在生存競爭中最重要的工具。

31.和平合作與勞動分工的優勢是普遍的。這些優勢立刻惠及每一代人,而不只是未來的子孫後代。

32.分工與合作的較高生產力,使社會成為每個人達成他自己目的主要手段,不管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33.說社會有生命,說社會有靈魂,說社會有行動,這都是容易引起徹底錯誤的比喻。社會不思想,正如它不食,不飲。人的理智作用,從原始人的天真想法,演進到現代科學的精密思想,是發生於社會裏面。可是,思想本身則是個人的成就。我們有聯合的行為,沒有聯合的思想。我們只有「保存思想,並把思想傳遞給別人,以刺激他們思想」的傳統。

35.一個社會,如果瀰漫着對勞動的厭惡,就會墮落成由心懷仇恨、互相謾罵和疾世憤俗之徒組成的大雜燴。

36.社會利益與得到正確理解的個人利益之間,並非存在不可調和的衝突。社會不是需要個人犧牲個性的摩洛神。正好相反,社會是使每一個人獲得福祉與快樂的最為重要的工具,是個人得到生存與進步的最合適的武器。社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滿足人的需求的最佳手段。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先知書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07/182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