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開發商下手太狠了

差不多一半房子沒有了。今天看到一個新聞,青島李某買了一套110平的房子,收房後才發現,套內面積只有60多平方米。

一半房子去哪了?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青島李某買了一套110平的房子,收房後才發現,套內面積只有60多平方米:

差不多一半房子沒有了。

這是為啥呢?

因為李某買的是超高層樓盤,一共55層,這下電梯的公攤肯定不小了,當時向中介反覆詢問得到的答覆是公攤31%,嚯,這種房子也敢買。

誰知道,到了收房的時候李某才發現,房子小的可憐,小三房最大的也不超過9平米,明顯縮水啊。

於是找到測量師一測,才發現得房只有60多平方,幾乎一半都公攤了。

找中介和開發商理論,被告知一米厚的外牆有一半也算進公攤面積里,但是銷售的時候沒有說明,卻用公攤係數等專業術語來混淆概念,把購房者繞暈。

一般來說,樓層越低,利用率越高,公攤越少,31%公攤應該到頂了,但是公攤差不多50%,只能說:

這家開發商下手太狠了。

 

110平米房子到手僅61平,業主:公攤攤走了一半的面積?

售房方:外牆的一半厚度被計入套內

說起公攤面積,不得不說中國的住房制度從香港學了兩個屢屢被詬病的制度:

公攤和期房。

反觀世界其他國家,大多都沒有採用這種方式。

當然,這兩個制度室友歷史背景的,當年因為某些不太好說的原因,香港湧入大量內地居民,住房一下緊張起來。

很多沒有房子住的人住在樓道、天台和地下室里,房地產一下成了炙手可熱的行業。

但是當時香港樓市有幾個現實的問題:

一是沒有那個開發商有能力開發這麼多住房,一是當時香港住房是按棟賣的,不按套賣,新移民也買不起。

這個時候,香港小天才霍英東出現了。

他發明了樓花制度,也就是期房預售,一舉解決了開發資金問題,還發明了套內公攤,解決的按套出售的問題。

據說,有了這兩個發明,整個香港都瘋了,霍英東收錢收到自己都怕了,短短一年多,霍英東就在四方街建起100多棟樓,成為香港地產業的老大。

再後來,內地改革開發,面臨着香港當年一樣的住房短缺問題。

於是,霍英東把自己的經驗引入了內地,迅速壯大了住房市場,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不過,不得不提的是:

香港目前已經取消了公攤,而且期房制度也極少有過爛尾。

我們現在是不是也到了出手改善這兩個樓市弊端的時候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中產先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817/1790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