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睡眠研究會發佈的《2021運動與睡眠白皮書》可以發現,目前我國有3億以上的人有各種睡眠障礙問題,比如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或者不想睡。
很多睡眠障礙患者忍不住感慨:想要好好睡一覺,怎麼就這麼難?
一、睡眠時長影響壽命,但睡太久也會傷身
人類的壽命和睡眠時長具有相關關係,國外學者經過十多年的研究發現,睡眠時長在6.5~7.4小時之間的人死亡率最低,睡眠時長小於4.4小時或大於9.5小時的人,死亡率會翻倍提高。
科學家發現,長期缺少睡眠的人容易增加患多種疾病的風險,比如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病、糖尿病、癌症等,容易導致過早死亡。
不過,睡眠時間並非越長越好,睡太久也會給身體帶來危害:
影響心率
人在睡眠的時候心跳速度、排血量和收縮程度都會降低,如果睡眠的時間過長,就會影響心臟的正常工作,長期這樣就會導致心臟的收縮能力減弱,容易出現心率加快、心慌的症狀。
影響反應速度
人在處於睡眠時,心臟活動減弱,大腦容易處於供血不足的狀態,過長時間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大腦就會變得遲鈍,所以睡眠時間過長還容易導致大腦反應遲鈍、頭暈腦脹。
影響智力
睡眠時間過長會使大腦細胞的活性降低,其他中樞神經受到抑制,長期如此就會對智力造成不良影響,導致記憶力變差。
影響心血管健康
長期睡眠時間過長或睡眠不足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有研究發現睡眠時間和高血壓呈「U」形關係,睡眠時間過多或過少都會增加高血壓患病風險。
二、不同年齡的人群,睡眠時長也不同
專家解釋,處於不同年齡段的人有不同的最佳睡眠時長,我們應該按照年齡來科學睡眠。
1歲以下嬰兒:每天16小時
1歲以下嬰兒需要更多的睡眠時間,大約每天需要睡16小時,因為小月齡的嬰兒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必須要保證睡眠時間,夜裏不要頻繁餵奶或更換尿不濕,以免營養嬰兒的睡眠。
1~3歲幼兒:夜裏12小時,白天2~3小時
幼兒要保證每天夜裏睡12小時,白天再睡2~3個小時,可以根據他們的睡眠節律來具體安排。
4~12歲兒童:睡眠不要超過12小時
如果是4~10歲的兒童,可以每天睡12個小時,再大一些的兒童可以睡10小時甚至8小時就可以了。該年齡段的孩子如果睡眠不足會影響生長發育,但是睡眠過多容易導致肥胖。
13~29歲:每天睡8個小時左右
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要規範自己的生活規律,最遲24點上床,早上6點起床,中午可以小睡30分鐘。
30~60歲的成年人:男性6.29小時,女性7.5小時
該年齡段的人要保證晚上10點至第二天早上5點處於深睡眠狀態,可以幫助緩解疲勞,如果還是感覺睡不夠的人群,可以通過午睡1小時來補覺。
60歲以上老年人:5.5~7小時
老年人要在每天晚上12點前睡覺,晚上的睡眠時間為5.5或7小時就夠了,每晚的睡眠時長在7小時以內的老年人,大腦的衰老速度能推遲2年,如果睡眠不足或超過7小時,容易增加老年痴呆和早亡風險。晚上睡眠不好的老年人,可以適當午睡,但不要超過1小時。
三、高質量的睡眠,要符合這4個標準
想要知道睡得好不好,可以通過入睡時長、睡眠時長以及深度睡眠情況三方面來衡量。那麼,怎樣的睡眠才算是高質量的睡眠呢?
首先,入睡時間較快,通常不超過30分鐘;其次,睡眠時長充足,每天的睡眠時長能夠達到相應年齡段的睡眠要求;最後,深度睡眠時長足夠,在睡眠過程中不會頻繁地醒來,沒有被多夢困擾。
此外,判斷睡眠質量最好的方法,就是看起床後的精神狀態以及學習狀態,如果感覺精神飽滿、神清氣爽,那麼就表示睡眠質量不錯。
四、如何提高睡眠質量?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睡眠質量不好,主要是自身的不良睡眠習慣導致的,那麼,該如何提高睡眠質量呢?
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
最好早睡早起,有相對來說比較固定的睡覺時間以及起床時間,比如最好晚上10點睡覺,早晨6點起床,儘量不要熬夜。
建立睡前程序
睡覺前不要在床上玩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可以在睡覺前洗個熱水澡,然後放鬆心情,儘量保持心情平靜,可以看書或聽舒緩的音樂,睡前1小時不要再思考有關工作的內容。
睡前不要吃太飽
晚餐不要吃太晚、太飽,因為大量的食物需要在胃內消化,就會不斷對大腦造成刺激而難以入睡。晚餐和睡眠應該間隔3小時以上,睡前不要喝咖啡、茶和酒。
改善睡眠環境
可以營造適合的睡眠氛圍,臥室要保持合適的溫度、光線和聲音,比如溫度在20~23℃為宜,不要開燈睡覺,減少光線和噪音對睡眠的影響。
調整睡眠節律
每天早上起床後儘量多參加戶外活動,陽光的照射有助於調節生物鐘,下午要儘量避免喝咖啡和可樂等,以免影響晚上的睡眠。如果確實長期存在睡眠障礙,應該及早就醫。
睡眠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不僅要關注自己的睡眠時長,也要關注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