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矽谷一萬清華人 為何打不過印度人?

作者:

今天我們來說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在美國矽谷是世界互聯網的中心,我們發現有很多很多的中國人在打工,也有很多很多的印度人在打工。按道理講咱們認為,咱中國人的素質怎麼地也比印度人強多了吧?

但是我們發現,印度人在矽谷的位置遠遠高於中國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谷歌和微軟這兩大企業的CEO,全都是印度人。

除了頂級的CEO之外,大量的印度人佔據了矽谷很多很多互聯網公司中高層位置。而中國人的身影呢?中國人很奇怪啊,大概做到中層,就已經做到了天花板了。別說上層了,做到中層就已經很不錯了。

有人統計過啊,清華大學在矽谷地區就有一萬多名校友,那麼加上北大復旦南開浙大等等等等,那有將近十萬中國名牌大學的精英在矽谷地區啊。

但是他們卻做不過印度人,他們只能安貧樂道的做一個簡單的程式設計師,或者做一個中低層的經理。

大量的中高層經理甚至頂級CEO的職位,都被印度人所佔據了。大家不禁要問,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狀態?中國人不如印度人嗎?其實印度人在矽谷取得成功啊,是有表層原因和深層原因兩方面

經常聽到有人感嘆矽谷的高科技公司都被印度人「佔領」了,具體到什麼程度了呢?一份研究報告顯示:

在矽谷的1/3工程師是印度裔,矽谷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是印度人;印度人創建的工程和科技公司比英國人、華人和日本人所創建的總和還多。

噢,對不起,這還只是一份十年前(2008年)的報告。

今天,三大矽谷IT公司:蘋果、谷歌、微軟,後兩個的CEO都是印度裔。除了谷歌與微軟,摩托羅拉、諾基亞、軟銀、Adobe、SanDisk、百事可樂、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準普爾……這些知名國際巨頭的CEO都已經被印度人拿下。

即使在整體商業領域:全美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印度裔(籍)10位。英國裔(籍)9位。另有來自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土耳其等在內的其他國家的人士。中國香港華裔(籍)和中國台灣華裔(籍)分別有1位,中國大陸華裔(籍)0人。

從1999~2012年,雖然印度僱員只佔矽谷整體僱員人數的6%,但印度人在矽谷創建的公司佔全矽谷的比例從7%飆升到了15.5%!

而且不同於華人矽谷高管往往本科甚至更早前就來到美國的情況(陳士俊8歲開始,李開復11歲開始接受美國教育),印度裔的矽谷高管幾乎全部是本科甚至念完研究生才來的美國。

這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印度理工學院(IIT)了。據說是世界上第一難考大學:

(45萬人報考,只錄取3%)

http://cj.sina.com.cn/article/detail/1406601012/150959

但是如果我們查看清華北大的高考錄取率:

好吧,你說清華北大的數據是全國高考錄取率和IIT是自主招生考試,那我們來比較清華北大的自主招生:

(因為第一條顯示初審通過的為2446,通過率不到10%,所以估計)申請自招的人數應該在25000~28000。最後錄取778人,錄取率=778/25000~778/28000=3.1%~2.8%

從這個數據看,IIT和清、北相比並沒有明顯更難考。而且我們不要忘了,能去參加清華北大自主招生的已經是各省精英中的精英了,和IIT這種45萬人可以參加的報考門檻,要已經精挑細選得多了!

另一方面,在教育撥款上:

即使用最誇張的算法,IIT是每個學生每年30萬盧比,折合2.9萬人民幣。

https://www.quora.com/How-much-money-does-an-IIT-spend-on-a-single-student-in-terms-of-all-facilities-including-academics-in-a-year

而清華2017年的教育經費撥款30億元、科研撥款50億元,全校學生3.6萬人。如果算總撥款的話是平均一個學生80/3.6=22.2萬!即使只算教育撥款也高達30/3.6=8.3萬元。可以說從任何角度都碾壓印度理工。

http://www.sohu.com/a/164475124\_334498

換句話說,清華的錄取往最寬裏面算也不比IIT容易,清華每個學生的教育資源用最嚴格的方法算也比IIT最寬的算法高得多。結果是,「留美預備學堂」在美國被人家全線碾壓。這不得不讓人深思啊。

說到印度理工,其實最早我並不是從關於矽谷的新聞上了解到的,而是一部經典的電影:

《三個傻瓜》3IDIOTS

雖然這部電影描寫的這所原型為印度理工的大學,教條、壓抑、呆板,毫無創新精神,但你得想想美國人電影還天天黑自己政府最爛呢。作為電影總要樹立一個衝突、一個反面,往往並不反映真實情況。或許影片中弘揚的價值觀,出彩的情節,才真正反映了印度教育所推崇的理念。

用一句台詞來說就是:Alliswell(哦里斯歪兒)。翻譯過來就是,喜歡窮折騰。不論是開頭的電擊門口小便者,還是最危機關頭的緊急助產里的臨時網絡教助產、自製發電機、自製吸塵器吸胎兒……完全體現了影片對智慧的概括:敢於窮折騰、動手能力、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

考慮到IIT相比中國大學要少得多的資源來說,喜歡窮折騰真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一直在搜集關於青少年科技製作、實驗類的資料。一次我看到一本《愛上製作》,是從美國引進的製作類的書,裏面講到一個印度的老師,教授孩子用各種廉價的材料甚至是回收的垃圾製作科學玩具,其中有一張這樣的圖片:

一支鉛筆不依靠任何豎直方向的接觸而懸浮在半空中。如此神奇,同時又如此簡單和質樸。文章說,2006年一個印度小女生籍由這個小製作所撰寫的科學報告參加了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的因特爾國際科學和工程展(ISEF),並獲得了第二名。又因為這次的獲獎,被英國的大學錄取,甚至在2010年麻省理工林肯實驗室用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顆小行星。

真是一個很美好的故事,然後我記下了這老師的網站。一過就是幾天。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架構師社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20/1608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