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智穀子:為什麼中國剛剛崛起,青年卻躺平了?

作者:
但願我們能率先打破東亞魔咒,但願我們年輕一代的勞動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如果想讓我們的年輕一代多奮鬥,向上走,那就讓他們看到炬火。只要青年們的努力,其貶值的速度遠遠慢於貨幣貶值的速度,躺平主義就會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里。

這幾年,我們的年青人好像一直在造新詞,從「佛」到「喪」,從「卷」到「躺」,程度一個比一個深。

01

年輕人正在躺平。

最近,一位「躺平學大師」橫空出世,成功將「躺平學」推出圈,掀開一股滔天巨浪。

網友「好心的旅遊家」發表帖子《躺平即是正義》,言語間充滿了哲思。

他說「躺平就是我的智者運動,只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

據這位網友的分享,他近兩年沒有固定工作,不勞動,一天兩餐,一個月花銷200+,沒事就去釣魚、游泳、鍛煉。

心情好的時候就去橫店當群演,角色同樣是——「躺平」。

躺平學大師選擇慢節奏、低欲望、回歸本我的躺平生活來對抗這個社會,「躺平才是宇宙客觀的唯一真理」,「選擇躺平,不再恐懼」。

他問,「為什麼要給明明毫無意義的存在找一些亢奮呢?」

一時間,「躺平學」風靡全網。

年輕人們在狂歡——

「只要我躺得夠快,資本就剝削不到我」、「社會險惡,先躺為敬」、「躺平是年輕人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但後浪有多推崇,前浪們就有多膈應。

在這個以弘揚勤勞傳統美德的民族,在前浪對後浪的殷切期望中,躺平算哪門子哲學,充其量就是懶惰、怯懦、不求上進、毒雞湯

於是乎,傳統媒體大力撻伐:躺平可恥。

對年輕人們打雞血:只要足夠勤奮依舊能自我實現。

還有的提醒年輕人們:認命可以,躺平就是不行。

但是時代是真的變了啊!

前浪們在着急說教的時候,應該把話筒遞給我們的年輕人,聽聽這些直擊人心的吶喊。

躺平青年在說什麼?他們在說:

躺平不犯法,誰也沒有資格說我。

我不為誰而活,精神上也不必委屈自己。

我想要有自尊地躺着,而不是毫無尊嚴地跪着。

我的人生不需要你來定義,不需要你告訴我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人生。

我選擇躺平不是因為懶惰,而是付出的勞動價值和獲得的勞動情感不成正比。

人應該是活的,不該是死的,我不想要再被傳統家庭觀念和鋼筋水泥房束縛。

鐮刀才會反對躺平,因為躺平的韭菜割不到。

任你苦口婆心勸說年輕人們不要天真、早日認清現實:「人類歷史上除了遊戲裏面就從來沒有躺贏的事情。」

道理是這個道理,卻用了躺平青年們排斥的說教方式和話語體系,年輕人們看了估計喉頭髮緊、喘不過氣。

更何況,年輕一代實際上比誰都清醒。

清華教授說躺平對不起父母,還對不起努力工作的納稅人。

對不起。

當上流社會用社會道德規範來壓着這一代年輕人的時候,反彈的聲音就會越大,超過10萬人支持讓清華大學開啟副教授末尾淘汰制,讓專家學者們體會一下無序內卷和合理競爭到底是什麼差別。

也許有前浪並不屑於去理解年輕人的話語體系,反而認為這是取悅年輕人,是在對他們諂媚,可以但沒必要。

甚至可能笑一笑,韭菜而已,何足掛齒,反正怎麼躺都橫豎沒用。

畢竟,我們就早生產了能收割倒伏水稻的國產收割機。

然而,前浪們越晚去主動理解後浪,未來的溝通成本就會越高。越不去理解這一代年輕人的心態轉變,裂痕也會越來越深,直到無法彌合。

年輕一代是中國經濟的未來。

高高在上的大佬們真的應該停下來,聽一聽年輕人的吶喊了。

與其批評躺平,與其打雞血,不如問問為什麼如今會出現躺平青年,是這一屆的年輕人真的不夠努力嗎?

躺平青年的鼻祖,其實不是在中國。

日本便是全國躺平,而且躺了好些年頭了。這裏有「三不青年」,不愛出國,不愛工作,不愛出門;有「三無」政策的「冷漠世代」,無氣力、無感動、無關心;有平成廢宅。

這是一個極其固化的社會,自二戰以來日本的五百強企業名單就沒怎麼換過。遍地是百年企業,而且相互之間還控股聯姻。

看看日本的頂流公司名單,豐田、三菱、索尼、三井、住友、東芝、佳能……年紀比我爺爺還要大。

你很難想像,在某個商業領域中突然冒出一個局外人,一頓操作猛如虎,然後在上市的鐘聲中躋身新貴,與上流社會平起平坐。這種美國式的傳奇,在日本社會中幾乎是天方夜譚。

此外,日本的勞動力市場也缺乏活力。在「年功序列」制度下,工資和晉升都要看年齡和工齡,也就是論資排輩,尊卑有序。

在美國矽谷,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可以對一群老頭頤氣指使,指揮千軍萬馬。在日本東京,他再有才華,也必須絕對服從前輩,百分百的恭敬。年輕人不管走到哪裏,都會面臨根深蒂固的「家長制」。

為了提高員工的忠誠度,當年松下幸之助創造出了終身僱傭制,但它最後也催生出一個非常變態的勞動力市場——接近40%的日本人是臨時工,同工不同酬。

整個社會組織保守和僵化,人才的縱向、橫向流動性極差,而年輕人根本就沒辦法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反抗整個體制。

所以,日本的自殺率才會這麼高。當活着本身就是一種勇氣時,年輕人如何能不躺平?

韓國也好不到哪裏去。

韓國現在有「三拋族」,拋棄戀愛,拋棄結婚,拋棄生子,還有五拋族,拋掉住房和人際關係,最高的境界是七拋,連夢想和希望都拋棄。

自從韓國的經濟豪門化之後,校園欺凌就重出不窮,慘絕人寰。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畢業之後,只能到同學的家族企業里工作,他什麼都不用干就吃定了你。

在這裏,十幾個財閥就控制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三星、現代、SK、LG、韓華和樂天營收占韓國GDP的比重可以超過60%。這些首富的影響力,無孔不入。

韓國早就進入了一種隱形的階級社會。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財富,很多時候跟他個人的努力關係不大,而是看他身上帶有誰的血統。天花板,從一開始就寫在基因裏頭了。

躺平,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東亞魔咒」。

再看回中國,「小確幸」風靡的台灣應該是第一個全面躺平的省份。

作為亞洲四小龍,台灣曾經是全球矚目的存在。如今台灣卻沒落掉隊,人均GDP排在四小龍的末位。

2000-2016年,台灣大學生畢業後平均起薪為26k-28k(約6000元人民幣)。二十年時間裏起薪幾乎零增長,社會流動性低,年輕人不再需要大的抱負,只要顧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過去這些年來,台灣陸續將產能轉移到大陸,而本土科技創新活力減弱,除了IT產業之外,就幾乎沒什麼新興產業起來。

整個社會對於前沿科技人才的需求減少,很多年輕人感到沒有出頭日。一些台大、政大等頂級學府的大學生,甚至跑到屠宰場宰殺牛羊,「窮並痛苦着」。

那麼,問題就來了。

為什麼躺平主義會席捲東亞?

日韓最大的問題就是「壟斷」。

各級首富所構建起的網絡,掌控了一個地區的氣候,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各種上升的通道,各種高收入的機會都被壟斷了。年輕人想要獲得體面的收入,只能跪着進來給我打工。

和日韓比,中國雖無財閥,但很多優秀年輕人的未來同樣被精英巨頭們壟斷。

像幾個互聯網行業最發達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綽號,杭州被戲稱為「福報之都」,深圳則被稱為「內卷化之都」。

年輕人們說,躺平學的第一定律是:

人生成功度=個人努力減去系統內卷強度 x喪

年輕人到底被捲成了什麼樣?

在杭州,一家科創型公司給員工發了一批坐墊,說是高科技智能辦公設備,可以檢測心跳、呼吸、坐姿等。

但其實它也有一個附帶的效果:員工有沒有在工作時間離開工位,HR一目了然。

你以為廁所是打工人最後一道防線,其實它也早已淪陷。倒計時、屏蔽手機信號……一切怪招爛招,就是為了防止你帶薪上廁所。

一百年多前,中國風雲跌宕,百日維新、五四運動……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用自己的抗爭打破階級論。

而這一百年來爭取到的平等,又隱隱然開始出現了瓦解。它可能是由三個原因造成。

第一,我們的城鎮化已經走向了末尾,多數年輕人很難超越父母一輩。

四十年前城鎮化剛剛開始時,無數年輕人洗腳上田,從農村跑到城裏謀生,那一屆的青年相比父母來說很容易實現階層跨越。

因為,城市與農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進城的年輕人就算擺個地攤,也可以迅速積累起財富,獲得比父母一代更高的社會地位。

但是今天,沿海發達地區的城鎮化已經慢下來了,廣東、江蘇、浙江、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都在70%-90%。

當一個增量社會變成了存量社會的時候,固化甚至下沉就出現了。

很多紀錄片導演發現,在高度城市化的社會結構當中,絕大多數中產家庭的小孩都混得比他們的父母要差,日本、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就是這樣。

這是發達國家走過的路,恐怕我們也很難擺脫這個規律。這是非常殘酷的真相。

如果中產父母們還想着拼命「雞娃」,那麼被雞的這代娃恐怕長大後也會選擇躺平。有人就說,

被狂激的娃其實相當於幼年就開始上工的童工,長大後工齡用完,只能提前退役,躺下保命。

第二,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的速度跟不上大學生的增速。台灣省最大的問題,在大陸也同樣出現了。

中國大學生的供應有多過剩?

今年35歲的85年人,全國大概有2004萬,其中四分之一的人擁有大學文憑(專科以上)。到95後這一代,幾乎是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大學生,而現在大學還在擴招。

中國又是全球第一大國際生源國。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萬人。海歸加土鱉,廉價的大學生真的不要太多。

但是,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卻還遲遲未到,前景行業還沒爆發,互聯網行業紅利已經逐漸減少。

一個是大學擴招帶來的供給端膨脹,一個是新一輪產業革命遲滯帶來的需求端萎縮,兩者合力下,勢必會有一些大學生要滑落到下一個層級就業。

當清華教授在說「內卷」證明社會可以通過競爭獲得上升機會時,北大畢業生不想卷了,跑去當了中介,清華畢業生去做保姆。

頂尖的學霸尚且如此,更何況普通人?

以前,深圳的「三和大神」最經常說的道理就是,不想工作的原因是不願意被剝削、被剋扣、被歧視。這是工業化過程中把農民工「非人化」對待的結果。

而如今,這種「非人化」正在從農民工二代向我們的大學生蔓延,從製造業延伸到服務業,擊穿最後一道防線。

第三,和日、韓不同的是,中國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讓年輕人們疲倦——收入的增速被房價增速徹底拋棄。

據易居研究院統計:

深圳的房價收入比是43.5,也就是要不吃不喝打工43年才能買起深圳一套房,僅次於香港的46.3,位居全球第二;

北京是41.7,全球排名第三;

上海和台北都是36.1,全球排名第七;

廣州是34.1,全球排名第十。

再看看真正的國際一線城市東京,房價收入比14.7,而首爾,也只是25.1,收入和房價的差距都沒有我們這麼離奇。

幾輪大放水之後,資產泡沫還在繼續吹大,房價有多瘋狂,年輕人就有多苦逼。

如果不依靠6個錢包,多數年輕人打10年工都買不上一套房,北上深的打一輩子工都不可能買到。沒有房票的年輕人,被迫丟失了戀愛、結婚、生娃的自由。

相比起背着房貸、養着家庭的中年人,毫無負擔的年輕人至少還有躺平的資格。

所幸的是,我們這個國家與被資本壟斷的日韓完全不同。

中國是可以靠強有力的有形之手來彌合社會的裂痕。平等和公平早就寫在我們的血液當中。

最近這一年,國家對這些卷慣了的互聯網巨頭進行反壟斷,風暴還遠遠沒有結束。

對煽動家長「雞娃」焦慮情緒的教育機構、校外輔導班出重拳整治,一拳比一拳重。

對房地產的調控一招比一招狠,共有產權房持續推進,連深圳都要開始學習新加坡模式了,最近的高層會議也前所未有地給天價學區房潑冷水。

本質上講,這是一種平權,是國家在幫助年輕一代降低生存成本。

但願我們能率先打破東亞魔咒,但願我們年輕一代的勞動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如果想讓我們的年輕一代多奮鬥,向上走,那就讓他們看到炬火。

只要青年們的努力,其貶值的速度遠遠慢於貨幣貶值的速度,躺平主義就會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里。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04/160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