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激痛點一按就痛!揪出2大原因 疼痛不再來

激痛點是肌肉中的疼痛點,只要按壓到激痛點,就會感受到一陣疼痛。如何改善疼痛?(提供)

【編者按】頭痛、肩頸酸痛、腰痛⋯⋯都和「激痛點」脫不了關係。只要按壓到激痛點,就會感受到一陣疼痛。從身體結構、姿勢2個方面調整,就能紓解疼痛。

所有疼痛幾乎都跟激痛點有關

所有的疼痛問題幾乎都跟激痛點脫不了關係,就算是生病或受傷後才產生的疼痛感也不例外。不論是在任何工作場所,或從事任何專業或業餘運動,日常生活中,肌肉疼痛可能都是導致身體失能和受傷的最大原因。

診斷和治療激痛點的其中一項難處在於,其症狀常與許多其他病症相仿。目前已知激痛點會造成頭痛、頸痛、下顎疼痛、下背痛,以及腕隧道症候群等症狀,有時候還會造成許多被誤以為是關節炎、肌腱炎、滑囊炎或韌帶受損等的各種關節疼痛。

另外,激痛點的另一項特性也讓人低估其對人體的影響力,那就是它們會悄無聲息地潛伏在體內。在激痛點沒有主動引起任何會讓你感受到的症狀前,你或許根本不會想到激痛點正潛伏在你的肌肉里。不過,我們可以很輕易地讓潛伏的激痛點現出原形,因為只要按壓到激痛點,就會感受到一陣疼痛。許多不同的刺激都會使體內原本呈潛伏狀態的激痛點轉變為活化狀態,自發性地引起疼痛。

激痛點到底是什麼?

儘管肌筋膜激痛點的存在如此普遍,又對人體有如此深遠的影響,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眾人一直以來對它們都一無所知。不僅絕大多數的人對「激痛點」一詞感到陌生,在一般的字典里,你也找不到「激痛點」這一個詞彙。近期,醫用字典和其他醫學參考書終於開始將激痛點一詞編列其中,但多半也只用了一到兩個短短的段落來敘述它的意義。好消息是,現在美國疼痛協會(AmericanPainSociety)的疼痛醫師,都十分力挺激痛點的觀念。

激痛點位在肌肉組織的緊繃帶中,是一個難搞的小點,只要按壓激痛點,就會感到疼痛。因此我們可以透過按壓激痛點,重現並確認自己身上的症狀。

在觸診的過程中,緊繃帶比激痛點更容易檢測出來。摸到緊繃帶時,就像是摸到一小塊深埋在肌肉之中、沒有煮透的意大利麵條。要在這個緊繃帶里感覺到激痛點,需要很好的手感,並非人人都具備這樣的能力。

賽門斯(編註:David G. Simons,激痛點療法先驅者)對此有清楚的說明,他說:「你不應該老想着要在肌肉里摸到清楚可辨的腫塊。你心中最好要有一個概念,那就是激痛點產生時,你肌肉中一段段微小且難以察覺的肌小節(sarcomere,讓肌肉得以收縮的結構)會呈現攣縮的靜止狀態;而醫學上明確定義的激痛點,就是由這些出狀況的肌小節聚集而成。實際上,這些聚集在一起的肌小節常會以比較鬆散的形式分佈在某個區塊,這個區塊的範圍大概就跟美元的五分或五十分硬幣一樣大(後者比較罕見)。這類出現在肌肉中的一個點,摸起來會比周圍的其他肌肉組織硬一點,但不一定會『呈結節狀』。在這個情況下,把激痛點想成激痛『區』或許會比較恰當;在這個激痛區域裏,你還是會感受到激痛點因按壓產生的疼痛感,但你不一定會摸到實際的『結節』。」

知道這一點對找出特定部位的激痛點特別有幫助,因為並非每個部位都會一碰就痛。譬如,運動神經雖然會告訴肌肉該做些什麼,但運動神經進入肌肉的這個位置對疼痛卻不太敏感;這個部位就只有在出現激痛點,且激痛點受到按壓的時候才會感到疼痛。

因此,自行實施激痛點按摩的時候,你不必執著於指下的觸感,而是要專心去體會那些因按壓而疼痛的位置。

人體內的激痛點和緊繃帶。

雙手可明顯摸到的緊繃帶,是肌肉里成束的緊繃纖維。緊繃帶在激痛點之後形成,摸起來就像是一條繩索或是細的電纜線;它會從激痛點的兩側向外延伸,有時候會被誤以為是小條的肌腱。緊繃帶有可能是肌筋膜疼痛中最棘手的問題,因為它會限制肌肉的伸展的幅度,讓人無法正常活動。就算你摸不到激痛點的存在,往往也都能摸到緊繃帶。

激痛點的症狀

激痛點引發的症狀其實相當多元,不只是會帶來疼痛的感覺,其他異常還可能包括:麻木、刺痛、極度敏感和燒灼感等。至於激痛點造成的生理問題則包含:身體無力、缺乏協調性、僵硬、腫脹和活動幅度下降等。

激痛點產生的疼痛強度亦可大可小;小則隱隱作痛,大則可能讓你痛到完全無法動彈。激痛點也可能造成急性或慢性的疼痛。按定義來看,急性疼痛是最近才發生,只持續了幾小時或幾天的症狀;而慢性疼痛,則是持續存在了幾周、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的一種病症。一旦放任激痛點作亂太久,發展出了慢性疼痛,它們就會變得更難根治。

激痛點難根除?從2大原因入手趕走疼痛

治療激痛點所造成的慢性疼痛問題時,管理這些持續性因素是最重要的一環。只要管理好持續性因素,在激痛點按摩法能否成功發揮功效,以及帶來的成效能否延續這兩大方面,就能看見很大的不同。

有時候光是排除一個持續性因素,就足以讓人體自行化解掉某個激痛點,或至少讓某個激痛點不再復發。維生素缺乏這類的系統性因素,其實也是促成激痛點生成的條件之一。讓激痛點難以根除的持續性因素很多,與代謝、遺傳和內分泌有關的生理病症都可能與其有關,心理和身體物理結構方面的種種問題,也都可能是讓激痛點打死不退的原因。

從物理結構因素來講,舉凡姿勢性壓力、先天性韌帶鬆弛症(患者關節能以超乎正常的幅度伸展)、多發性硬化症、不好的工作習慣、重複性使力、缺乏運動、胸部豐滿、肌肉不協調,以及先天性骨骼結構異常等關乎身體物理結構的因素,都是促使激痛點難以根除的可能原因。

1.骨骼結構異常

一出生骨骼結構就異常的人,比較容易受到激痛點的死纏爛打。長短腿、骨盆不對稱、上臂偏短,還有足部的第二跖骨偏長等,都是導致肌筋膜疼痛反覆復發的常見根本原因。

骨骼結構異常可能會讓身體某部分的肌肉被迫一直處在緊繃狀態,以及平衡結構上的不平衡。

長短腿

以長短腿的人為例,他們的雙腿、臀部、背部和頸部,都有機會因此出現難以根治的激痛點。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利用增高墊等輔具,將兩腿的長度調整到等長的狀態,否則這些部位恐怕就會持續、反覆受到疼痛折磨。

還有人發現,善用增高墊甚至能根治頑固性頭痛,但要準確量出長短腿者雙腿的長度是件難事,必須接受X光檢查才能辦到。

長短腿者長期處於緊繃狀態的腿部肌肉,也會影響雙腿外觀。因此長短腿者若想藉由輔具調整兩腿的長度和結構,最好尋求專家的協助,向擅長矯正雙腿結構和長度的醫師、物理治療師或整脊師尋求幫助。

除了天生的長短腿會讓全身的結構失衡外,打着石膏走路也會對背部造成嚴重的傷害。因為打石膏的那條腿會因為石膏暫時性變長,在這種情況下,沒打石膏的那條腿也要穿上可以讓兩腿等長的鞋子。

骨盆傾斜

有的時候,身體的一側會整個比另一側略小一些。在這種情況下,一側的骨盆很可能也會比另一側小,使我們坐着的時候骨盆有些傾斜。這會導致脊椎的曲線異常,讓腰方肌等背部肌肉承受額外的負擔,甚至牽連到遙在頸部的胸鎖乳突肌和斜角肌。

骨盆傾斜會讓腰方肌等背部肌肉承受額外的負擔,引發激痛點。

假如我們總是把同一隻腳翹在另一隻腳上,或許就意味着你正在藉由這個動作彌補骨盆不對稱的問題。坐在坐墊上或在較小骨盆的那一側下方墊一本雜誌或薄墊,即有助改善這個狀況。

上臂偏短

可別以為上臂偏短很罕見,其實它比你想像中的常見,而且大家通常都不會把它視為肌筋膜疼痛揮之不去的潛在原因。如果上臂偏短,坐在椅子上時手臂就會懸得比較高,增加手肘懸空的機會。缺乏支撐的手肘會導致頸部、上背和下背肌肉一直處於緊繃狀態。

想要避免這個狀況,可以在辦公桌、最常坐的椅子扶手或汽車扶手上多加一、兩層的橡膠發泡墊,彌補上臂偏短的先天問題。

摩頓氏足

摩頓氏足(Morton’s foot)是另一個醫界公認會引發各種疼痛的源頭,這類患者的第二跖骨會比第一跖骨長。這樣的結構會讓患者的足部和腳踝處在不穩定的狀態,不僅常常會受阿基里斯肌腱炎所苦,甚至會進一步影響到全身結構的穩定性。

合格的肌筋膜激痛點治療師和部分神經肌肉治療師,都受過這類專業訓練,能找出這些與身體結構有關的持續性因素。雖然有這方面長才的治療師不算多,但值得付出一點心力去尋覓。

2.姿勢性壓力

工作時的不良姿勢不僅會促成激痛點生成,還會讓這些激痛點無法輕易消除。不良工作姿勢就像裹着糖衣的毒藥,貌似能維持輕鬆自在的姿態工作,然而一旦養成這種習慣,不良工作姿勢便會悄悄影響肌肉的正常機能。

坐姿、站姿等不對

想要找出身上的哪些肌肉可能正承受着不必要的壓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好好檢視一番自己的坐姿、站姿、抬舉東西的方式,以及工作的姿態。

好比說,觀察自己的頭部有沒有長時間轉向哪個角度;將電話夾在肩膀和耳朵之間,會對上背部和頸部肌肉造成莫大的壓力,可以的話,請儘可能使用耳機或是免持聽筒裝置。隨時對肌肉的異常緊繃感保持警覺,因為這表示身體可能處在一個不太平衡的姿勢。

座椅不符合人體工學

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家具也是形成難治型激痛點的因素之一。例如沙發、椅子、或汽車座椅等家具,都有可能因為無法正確支撐身體,導致部分肌肉緊繃。遺憾的是,很多人或許早對這些緊繃感習以為常,甚至已學會和它們和平共處。

背包、內衣等日常配件壓迫肌肉

日常配件是另一項會促成難治型激痛點的潛在因素,這些配件會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地讓你某部分的肌肉處於緊繃狀態,例如內衣、領帶、手提包背帶、後背包、帽子、皮帶、鞋子,甚至是襪子。

任何肌肉一旦缺乏充足的血液和氧氣,就很容易形成激痛點,而這種情況假如遲遲未獲改善,就會使得激痛點越來越難以根除。

你或許曾經聽說某種坐骨神經痛,就是長期將厚厚的皮夾放在屁股口袋所致。這個舉動會限制臀部某些肌肉的血流量,促成激痛點生成,長久下來,會使存有激痛點的肌肉壓迫到坐骨神經,進而導致腿部出現疼痛和發麻的症狀。後背包、過緊的內衣肩帶、或沉重的單肩背包,則會促成斜方肌激痛點的生成,是意想不到的慢性頭痛和頸部疼痛成因。

久坐不動

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是促成難治型激痛點最廣為人知的原因,想要肌肉健康,一定要保持習慣適當活動。

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是促成難治型激痛點最廣為人知的原因。

長期處於靜止或不活動狀態的人,會強化肌肉僵硬和收縮的狀態,讓激痛點更難因治療獲得改善。基本上,所有的不良姿勢都會促成難治型激痛點,其中又以低頭和聳肩最為常見,會讓特定部位的肌筋膜疼痛難以根除。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采實文化/穆簡編輯整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17/155830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