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湯並不養生
在廣東,沒什麼是一碗湯解決不了的。
生病,來碗雞湯。
下奶,來碗鯽魚湯。
民間盛傳:
「飯前一口湯,勝過良藥方。」
誰能想到,湯就像算命佬一樣,騙了大家幾十年。
01
O N E
湯把廣東人騙得有多慘?
只要你去廣東走上一遭,就能發現大家早就達成共識:
靚湯養靚仔、養靚女。
街上隨便找個人問為什麼這麼愛喝湯。
答案多數都是,好喝,健康。
為此,廣東媽媽們早已對湯的秘方瞭然於心。
她們像極了煲湯機器。
什麼時候該喝什麼湯,都能拿捏妥當。
她們變着法給家裏人煲湯。
尤其是小孩子,逼着喝到喜歡。
喝完還不忘說上一句:
「果然,營養又健康的東西只有家裏有。」
伴隨着廣東人與生俱來的土豪氣質,還只喝湯不吃肉。
耳濡目染下,大家對喝湯補充營養的執念越來越深。
菜可少,湯不可無。
無論是過節,招待客人,還是孩子回家,都得煲上靚湯。
就連菜市場肉販子也會先問你買肉是炒菜還是煲湯。
你要說煲湯,他就會從那堆肉里矮子裏面挑高個,給你選上好肉,拍拍胸脯保證:
「這塊好,煲出來的湯營養更多更好喝。」
要是誰膽敢說上一句喝湯沒啥用,三姑六婆都能給好好教育上一天。
列舉上遠親近鄰靠着喝湯強身健體的神奇事例,一遍遍佐證他的觀點。
直到說服你為止。
以前我也會被說得頻頻點頭。
可現在想想,喝湯這麼有用的話,還靠其他東西補充幹嘛,天天喝湯不就行了。
說到底,湯不過是被人捧上天罷了。
作為同款被喝湯營養蒙蔽二十多年的廣東人,本着大逆不道的精神,我還是得揭開這個無科學依據的騙局。
在我們固有認知里,喝飲料是無益的。
其實喝老火靚湯湯也沒啥區別。
而且,還可能損害我們健康。
02
T W O
每次我媽煲湯,總會對着一家老小念叨:
「多喝點,煲了很久,一整隻雞的營養都在裏面了。」
「肉可以不吃,湯必須喝完。」
在她眼裏,熬湯就跟熬中藥一樣。
精華全都會熬進水裏,剩下的全是沒用的渣。
但,這真是兩碼事。
之前有節目專門做過這麼一個實驗。
把雞湯一分為二,分別對雞肉和雞湯進行營養檢測。
檢測結果打了不少人的臉。
雞肉里的蛋白質含量是雞湯的20倍。
要想補進半斤雞肉的蛋白質,你得喝下4升雞湯。
換個角度想,營養物質全都來源於肉,總共就那麼多。
再怎麼能溶進湯里,也沒有肉本身多。
喝湯棄肉,無異於買櫝還珠。
或許還有人不會死心,質疑時間太短。
沒關係,這裏還有一個實驗。
有人分別取20分鐘和40分鐘的魚湯進行對比。
40分鐘的蛋白質含量也就多了一點點。
而隨着燉煮時間越長,高溫作用下,很多營養物質都會流失。
很多人覺得魚湯變得越白越濃,證明裏面營養越充足。
實際上是因為脂肪受熱乳化成了白色。
而魚中有種叫磷脂的東西。
親水親油的磷脂很輕易就能讓水包住脂肪。
也就是說,湯越白,脂肪越多。
像其他看上去大補的骨頭湯等奶白色高湯如出一轍。
你以為拿高壓鍋就能強行把鈣煮出來,然而只是天方夜譚。
一碗骨頭湯的鈣也就那麼2mg,正常攝入是800mg一天。
換算下,怎麼也得喝個400來碗吧,
當然,這麼多碗下去,估計鈣還沒補起來,就已經體重超標了。
看上去營養滿滿,喝下去的不過是一口又一口脂肪。
說實話,除了脂肪,其他物質能溶進去的是真少。
像蛋白質這玩意得靠消化酶溶解,根本不是開水能做到的。
鈣也是,只有少部分能溶於水。
維生素呢?高溫過後,所剩無幾。
所以那碗香氣濃郁的湯,只是高脂肪加點鹽加點油的混合物。
煮得越久,湯里脂肪越多。
除了讓你發胖,還是讓你發胖。
補充營養真不如吃一塊肉來得實在。
還有那些老火菜湯也差不多。
經過長時間熬製,維生素悉數陣亡。
光喝湯不吃蔬菜的話,基本跟喝白開水相差無幾。
其實稍微想一下也能知道,營養在食材里,你要把食材里的營養煮進水裏,不管怎麼整都不及原本食材。
讓你發胖還算小事,喝多了真就是在給健康埋雷。
03
T H R E E
如果只是發胖,為了美味也許我也可以忍了。
但,那些不知不覺中攝入的大量脂肪很容易增加胃的負擔。
大家以為的助消化,其實是更難消化。
而且,過多的脂肪還會讓你的血脂升高。
甚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對於本身就已經肥胖的人而言,無異於火上澆油。
很多哺乳媽媽都喜歡喝很多湯來下奶。
也因此,以上問題都很容易發生。
喝完後就飽得吃不下其他東西,所以營養很難跟上。
自己發胖,孩子卻沒補充到多少營養。
不光如此,湯還是含鹽大戶。
每個媽媽都知道,要想湯好喝,必須放些鹽調味。
味道剛好的鹹度,喝上一碗大概就攝入了2克鹽左右。
如果飯前飯後都喝就達4克。
而成年人每天攝入鹽的量是不超過6克。
你還得吃其他東西,一天下來吃的鹽早就超標了很多。
鹽這玩意吃多了,不僅皮膚會變差,血壓也會升得高。
可能當下你沒啥感覺,但血管其實已經疲於奔命。
更加負擔的是腎臟。
你吃香喝辣,它默默扛下所有。
長期下來,腎病遲早盯上你。
比這更可怕的,是湯里的嘌呤。
媽媽們都知道,炒肉的時候先要把肉過一下水。
這步驟就是在除嘌呤。
煲湯則不一樣。
燉煮的過程中,肉里的嘌呤會悉數跑到湯里。
時間越長,湯里的嘌呤就會越多。
這東西對人體而言,百害而無一利。
它會在人體內轉化成尿酸,而尿酸也需要腎臟排出。
喝湯喝多就容易尿酸太多,超出荷載。
無法排出的就會滯留在一些關節,從而引發痛風。
在廣東,有不少人患有痛風,與經常喝老火靚湯不無關係。
一時喝湯一時爽,等到痛風就知慘。
痛起來一整晚都睡不着覺,叫苦連天。
不止是痛風,它也會引發腎病,再嚴重點就是腎衰竭。
以前媽媽們總會告訴我們少喝點飲料,多喝點湯。
然而現在看來,喝老火靚湯其實並不養生。
也就滿足味蕾。
04
F O U R
我想你一定有過相似經歷。
湯才剛出鍋,就被催着趁熱喝。
媽媽們的感知里,涼掉的湯沒那麼好喝,沒那麼有營養。
殊不知,這只是一個傷害身體的壞習慣。
口腔、食道所能忍受的最高溫度僅僅在50℃左右。
剛煮好的熱湯卻遠超過這個溫度。
趁熱喝下很容易燙傷食道黏膜,引起食道潰瘍。
長期這樣還會造成胃糜爛,食道癌。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喝湯壞習慣很多人都在做:
湯泡飯。
眾所周知,吃飯時需要咀嚼很多次。
但湯可以把飯菜泡軟,變得不需要怎麼咀嚼。
神不知鬼不覺下,你的飯量就會提高,對需要減肥的人而言簡直是噩耗。
而且,這樣的飯菜直接進入腸胃,很不容易被消化。
加上胃酸被湯稀釋,消化負擔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長此以往,患上胃病是遲早的事情。
寫到這,或許在你心裏,湯已經成了洪水猛獸。
但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們都該明白喝湯不會有多少營養。
在兼顧美味的同時,更應該去學會怎麼健康喝湯。
由於長時間煲煮會使食材營養流失,所以最好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
在煮肉湯時先去皮去脂肪,飛水去嘌呤。
煮的時候千萬別再加入油,煮完之後用湯勺撈去表面油層再喝。
不要為了味道鮮美而加入太多鹽,少鹽或者無鹽更加健康,一定不要喝濃湯。
每次喝湯都應該在飯前,因為飯後喝湯會稀釋胃液,影響消化,造成肥胖。
還有很重要一點,喝湯一定要吃肉!
最後,答應我,即便再有錢也不要天天喝湯,傷身體。
其實喝湯喝了這麼多年,我明白除了好喝外,大家對湯始終都有一種特別情愫。
一說起就能想到媽媽打電話讓你回家喝湯,還沒開門便香氣撲鼻的畫面。
於我們而言,湯更代表着回家。
出門在外,喝上一口熱湯,總能慰藉想家的心情。
所以,寫下這篇文章並不是苦口婆心勸誡大家不要喝湯。
而是不要經常喝,畢竟身體更為重要。
把這一口留着,找個時間回家,喝喝媽媽親手煲的熱湯。
那才是真正的喝湯。
參考資料:
《魚湯越白越有營養嗎?專家現場實驗,看看到底是怎樣的》真相123
《雞湯比雞肉更營養更滋補?通過一個實驗,現場揭秘真相》我是大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