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全球一半食道癌在中國,你還敢「趁熱吃」嗎?腫瘤院長道出真相

「民以食為天」,吃飯不僅為了營養,還是一種享受,可以說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重要了。然而,生活中養成的一些吃飯壞習慣,正在慢慢「蠶食」我們的身體。

柳葉刀》一項針對195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發現,全球每年約1100萬人因不良飲食習慣而提早死亡,其中,我國因飲食問題導致的死亡位居全球第一。

錯誤的飲食方式、失衡的飲食結構,正在危害中國人的健康,不僅傷胃、發胖,還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壞習慣一、趁熱吃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趁熱吃,涼了就不好吃了」。沸騰的火鍋、熱騰騰的包子、冒着熱氣的湯水……在國人的觀念里,趁熱吃才能吃到美味和營養,但「趁熱吃」真的好嗎?

實際上,無論吃飯還是喝湯,溫度太高都不是好事,容易增加患癌的風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指出,溫度≥65℃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復大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陳海泉也指出,進食過燙食物與食道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過熱食物會燙傷食道黏膜,造成淺表潰瘍,形成慢性口腔黏膜炎、食管炎和萎縮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長期反覆如此,從而引發癌變。

世衛組織的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食道癌新發病例約60萬,死亡病例約54萬,而我國分別佔據32萬、30萬,超過了一半,這與中國人愛吃熱食不無關係。

過熱食物對腸胃道是一種慢性傷害,要避免食道癌等病症,建議在吃火鍋、飲熱茶熱湯等時,等食物降溫再吃,大約35~37℃接近體溫比較適宜。進食時要細嚼慢咽,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保證健康。

壞習慣二、愛吃重口味

食鹽過量是一大健康殺手,衛生部數據顯示,我國居民食鹽平均攝入量高達12-14克,遠超過WHO建議的5克限量。中國人吃鹽超標的原因,與愛吃重口味有關,其中醬菜、鹹魚、臘肉等醃製食品更為明顯。

中式鹹魚和加工肉製品已被 WHO列為1類致癌物,肉類在醃製過程中會產生亞硝基化合物,在熏制過程中苯並芘超標。已有研究表明,鹹魚吃得越多,鼻咽癌、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就越大,兒童影響更甚。

那家裏的鹹魚臘肉就該扔掉嗎?倒也不必。

雖然它們都是1類致癌物,致癌能力與劑量有關,建議1個月最多吃2-3次,烹調前先水煮幾分鐘,減少鹽分、亞硝酸鹽的含量,同時搭配蔬菜。製作鹹魚臘肉時,建議選用新鮮食材和細鹽,儘量用不粗鹽,不用煙熏。

壞習慣三、共餐制

無論在家還是在外,中國人都喜歡同品一桌美食,還會互相夾菜,以示愛戴。但殊不知,這種共餐制為健康埋下了隱患。

中華醫學會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胃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為59%,較發達國家30%-50%的感染率要高,這與國人習慣共餐、不用公筷等習慣有關。

幽門螺桿菌存在於胃黏膜下層,跟胃病有直接相關,感染者大部分沒有症狀和併發症,但幾乎都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當幽門螺桿菌大量繁殖,嚴重者可能出現消化性潰瘍,黏膜長期破損、修復,可能導致胃惡性腫瘤,因此,幽門螺桿菌被 WHO列為1類致癌物。

不過,不是所有感染者都要治療,如果和幽門螺桿菌和平共處,只需定期檢查。部分特定人群需接受除菌治療,包括消化性潰瘍患者、早期胃癌術後患者、胃MALT淋巴瘤患者和慢性胃炎患者。

想要預防幽門螺桿菌,日常要注意個人清潔和飲食衛生,最好使用公筷,一旦出現長期上腹脹痛、噁心、打嗝、胃痛等不適,應及時就醫檢查,避免疾病惡化。

壞習慣四、吃肉太多

假如人只吃肉,其他食物都不吃,會怎樣?

不吃蔬菜或豆類,會缺乏纖維素,從而便秘;不吃碳水化合物,身體需要「燃燒」脂肪和蛋白質;不吃蔬果,沒有維生素C,人體又無法自行合成,容易患上敗血症,嚴重可致命。

肉食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偏高,攝入過量易引起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尤其是紅肉,還可增加大腸癌風險。研究發現,身體在消化高膽固醇食物時,脂肪酸代謝物會增多,可促進腸道厭氧菌的繁殖,強烈刺激腸黏膜上的腺瘤,增加癌變幾率。

因此,紅肉也被 WHO列為2A類致癌物,建議適量食用即可,避免過量。

日常飲食應葷素搭配,控制紅肉的攝入量,烹飪方式以蒸煮、清炒為宜,少用油炸、燒烤等方式。

結語

健康飲食是防病的基礎,營養均衡、葷素搭配、講究新鮮、少吃高脂、高糖、高鹽食物,相信大家都能吃出健康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27/161156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