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狗日的高考 【勁爆長文慎入】

那場考試,改變了一切,也塑造了今天我們的這個社會。每一次高考,都是特殊時代的特定產物,都烙着那個時代的烙印。稍稍改變一下某些要素,就影響了無數人的命運。時代這趟列車,當時沒擠上去,車門一關就真的開走了。

簡簡單單的「高考」二字,卻折射着時代的風雲變幻,承載着無數人的喜怒悲歡……

每年這個改變莘莘學子命運的時刻,或許都值得重讀此文,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溫故命運的伏筆。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會堂的台灣廳里,聚集了中國科教圈最頂級的大佬們。

北大、清華、復旦、南開、中科院……都來了人。校長副校長就有好幾位。

他們在舉行一場會談,主持人是鄧公。

至於談什麼,這些大佬還不知道。直到鄧公開口說:科技、教育荒蕪一片,希望大家提點建議和要求。

剛經歷了一個十年,大家都體驗過話多的下場。現場30多人,沒一個敢吭聲。

相互推讓一番後,大家一致同意,誰年齡大誰先說。

已經80歲的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顫顫巍巍地站起來,一開口就是一番檢討:

我資產階級世界觀沒有改造好,今後一定要進一步下農村、下工廠,接受工人、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好好改造。

有人看到鄧公皺了皺眉,知道這麼說不對。

第二個發言的是數學家蘇步青。他站起來,略帶委屈地說,自己手下原來有「十八條羅漢」(助手和博士),現在被下放得一個都不剩。

鄧公當即說,給蘇老配備助手。

大家明白了,這個會是解決問題的。

接下來的四天裏,這個會開成了訴苦會。

這場會議,以鄧公的一句話收尾。它改變了今後幾十年裏,中國人的命運。

「今年恢復高考,否則又耽誤一代人。」

全體代表聽到這句話,紛紛起立,跟端茶水的女服務員一起鼓起了掌。掌聲長達五分鐘。

1977年8月4日早晨,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由33位全國各地的著名科學家、教授以及科學和教育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決定恢復中斷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01

一般人不知道的是,這一年恢復高考,不是一下子就搞了個全國考試,而是先選了個試點。在廣西的百色,搞了個單獨高考。

理由是,這裏地處偏僻,經濟文化落後,暴露問題更加徹底。反正跟百色起義沒關係。

效果相當的好。

這套初中水平的高考試卷,百色的一個鎮上,44名考生數學加起來考了26分,人均不到1分。

有考生實在做不出數學題,直接在試卷上寫:

本人擅長解放台灣。

這給了其他省份一個啟示:出卷的時候,要考慮到廣大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實際狀況,出的題要讓大家都能寫上兩筆。

於是,一批用心良苦的考題出爐了。

1977年冬季,知識青年奔赴各考試地點準備高考。攝影李淼/人民畫報

1977年12月7日,北京市高考第一天,那年高考由各省分別命題和組織考試,北京市考試共3天

我大河南省的語文試卷,出了個命題作文《我的心飛向毛主席紀念堂》,很典型的一篇抒情散文,妥妥的送分題。

但大河南的老鄉也是真實在。有位學生寫道:

我們家沒有收音機也讀不到報紙,連毛主席紀念堂在哪都不知道,咋弄嘞?

詩人郭小川的兒子郭小林就寫得很好,提筆即答,一氣呵成,把自己都給寫哭了。果然有當詩人的氣質。

這篇作文在當時被當作全地區的範文,但沒有得到高分,理由是:

在「飛」字上做文章做得不夠,對華主席歌頌得不夠。

結果,郭小林報考的北大中文系也沒考上。原本分數線只有150,但25歲以上的大齡考生分數線要250,他考了240多。從此與大學無緣。

這也許是幾十年來最早的一次年齡歧視。似乎在說,人到中年,就只配個250。

弗蘭(編者註:即「湖南」)的作文標題是《心中有話對黨說》。一位考生真情實感地把她愛上公社某男知青,而對方未作響應,她因此患精神病被送進醫院的過程,寫了下來。

出題老師卒。

而另一位考生,在這道作文里freestyle了一首詩:

萬惡四人幫,

該打八億槍。

要是允許打,

我開第一槍。

如此通俗易懂便於傳播的詩,想必判卷老師拍案叫絕。就這樣,他考上了湖南師範學院。後來學院升大學,他成了湖南師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院長。

同樣是弗蘭,數學考試,有考生做不出來,就給老師留言:

敬愛的老師,我是江家橋(不是江大橋)學校畢業的,我們那裏從沒見過這些稀奇古怪的英文數學(sin cos)。

遼寧語文試卷的一道古文翻譯題,選自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有考生翻譯:

姐夫領着小姨子去游泳,到那裏後看見游泳的人很多沒有下去,那是不道德的……

遼寧語文試卷(尚德君攝)

語文題還能胡謅,到了英語就真不行了。

那年,北京市英語題的最後一道題是漢譯英:

我是紅星公社的一個新社員。兩年前離開城市到農村去插隊落戶。在貧下中農的幫助下,我提高了政治覺悟,學會了各種農活......

不知道出題老師是不是照着毛選英文版出的。

有個姓易的考生,此時正在北京郊區的順義插隊。凌晨四點,他爬起來給生產隊做好飯後才出發去考場。這段話說的簡直就是他的人生。

不過寫出來也沒用,這一年除非報考外語專業,不然英語不計入總成績。最後他考進了北大經濟系,再後來當上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行長。

在混亂和慌忙中恢復的中國高考,第一年錄取率只有4.8%。

為了把這不多的人才集中起來,當年招生辦法中規定:錄取學生時,重點院校有資格先挑。不管他們第一志願填的是啥。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613/223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