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法國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旗下奢侈品品牌Gucci在上海關閉了芮歐百貨店和新世界大丸百貨店,該品牌在上海的門店數量隨之下滑到7家。
這也意味着,在以奢侈品商圈著稱的南京西路,Gucci僅剩上海恒隆廣場一家門店。
作為集團的核心品牌,Gucci戰略收縮的背後,是品牌及母公司開雲集團業績低迷的體現。數據顯示開運集團全年營收、淨利雙雙下滑,其中淨利潤更是同比大幅下滑62%。
對於古馳的低迷表現,開雲集團將其中一大原因歸結於中國市場消費疲軟。
開雲集團業績持續低迷
Gucci芮歐百貨店和新世界大丸百貨店兩家精品店都已經在2月16日完成最後一天營業後閉店。目前Gucci在上海市區的門店數量已經減少到7家,分別位於上海恒隆廣場、上海ifc國金中心商場、前灘太古里、港匯恒隆廣場、iapm、ITC以及虹橋機場。
門店收縮動作,也是品牌業績低迷的一種體現。
2月11日,開雲集團發佈2024年全年財報,數據顯示集團全年營收為171.94億歐元,同比下降12%;歸屬於集團的淨利潤為11.33億歐元,同比大幅下滑62%。
作為全球頭部的奢侈品集團,開雲集團擁有古馳(Gucci)、聖羅蘭(Saint Laurent)、葆蝶家(Bottega Veneta)、巴黎世家(Balenciaga)、寶詩龍(Boucheron)等一系列知名時裝、皮具和珠寶品牌。
其中,核心品牌古馳的業績表現尤為低迷,全年營收同比下降23%至77億歐元,成為拖累集團整體業績的主要因素。古馳作為開雲集團的主力品牌,其銷售額占集團總營收的近一半。然而,2024年古馳的業績持續下滑,第四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24%至19.2億歐元,全年各季度營收均呈現兩位數跌幅。
開雲集團表示,古馳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國市場消費疲軟、品牌轉型調整未達預期以及消費者需求變化。
事實上,古馳的業績疲軟早已顯現,其在2023年營收98.73億歐元,同比下降6%。當年,開雲集團的銷售額為195.66億歐元,同比下滑4%。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記者分析認為,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奢侈品牌,古馳品牌形象和價值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產品的稀缺性、獨特性和高端定位上。然而,近年來古馳在品牌拓展和產品線開發上似乎過於廣泛,涉足了多個日常消費品類,如鞋子、襪子、毛衣,以及香水、化妝品等快速消費品領域,甚至與戶外品牌The North Face進行了跨界合作,這些舉措雖然有助於品牌滲透到更廣泛的市場,但也削弱其原有的奢侈品屬性。
為應對古馳的業績困境,開雲集團在2024年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終止與創意總監SabatoDeSarno的合作關係,並加速推進品牌轉型戰略,但目前尚未見明顯成效。
其他品牌表現分化明顯。聖羅蘭全年收入下降9%至28.81億歐元,而葆蝶家則逆勢增長4%至17.13億歐元。此外,開雲集團的眼鏡和美妝業務表現亮眼,全年收入大漲24%至19億歐元。
奢侈品巨頭謀求翻身
儘管開雲集團在2024年面臨嚴峻挑戰,但其在北美和亞太市場的部分品牌表現有所改善,顯示出一定的復甦跡象。然而,奢侈品行業整體疲軟以及市場競爭加劇,仍為開雲集團的未來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不僅是開雲集團,另一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也不樂觀。集團發佈的2024年度財報顯示去年總體收入為846.83億歐元,同比下滑2%;營業利潤為195.71億歐元,同比下滑14%,這是2020年以來其利潤首次下降。
LVMH董事長兼行政總裁Bernard Arnault說:「高質量的商品在中國仍然受到歡迎,預計恢復到正常的狀態需要兩年的時間。」LVMH集團首席財務官Jean-Jacques Guiony表示,中國的市場仍然低迷,但和前幾個季度相比略有改善。
諮詢公司貝恩發佈的報告顯示,受消費者信心不足、出境游復甦、消費外流加劇等因素影響,2024年中國內地個人高端消費品市場銷售額預計下降18%—20%。同時,該報告還指出,2024年境外高端消費外流加劇,境外消費佔比升至40%。中國內地消費者在歐洲和亞太地區的高端消費分別恢復至2019年的50%和120%,但境外增長不足以彌補中國內地市場的下滑,總消費額同比下降約7%。隨着刺激經濟政策和促進消費措施的出台,中國奢侈品市場第四季度表現有所改善。
對於奢侈品巨頭們而言,如何提升業績成為一大課題。開雲集團董事長François-HenriPinault表示,未來將重點提升古馳的品牌傳播力、優化產品戰略並提高分銷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