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德軍在莫斯科成片凍死,為什麼不燒樹木取暖?

1941年9月,德軍發起了對莫斯科的進攻。

因為前期蘇軍的連續潰敗,因此德國低估了這場戰役的殘酷性,並沒有為士兵準備過冬作戰的物資,當時希特拉也認為:他們可以在冬天來臨之前拿下莫斯科。

顯然,希特拉還是小看了斯大林、朱可夫,雖然開戰之初他們曾勢不可擋,但經歷挫敗,蘇聯紅軍的作戰意志依舊不容小覷。

到1941年10月後,蘇聯獲得了天氣的幫助,秋雨季節開始了,連綿的大雨讓道路變得泥濘,嚴重阻礙了德軍的進攻速度。

戰場本來就已經開始不順,如今又遭遇泥濘道路干擾,德軍原本高漲的士氣開始下降,而蘇聯則相反,變得愈發頑強,所以戰爭打得很焦灼。

這一打,時間就來到1941年11月,斯大林舉行了著名的「紅場閱兵」,向全國人民展現了蘇聯軍隊的鋼鐵意志,更多蘇聯紅軍開始參戰,幾乎全體百姓都被動員起來,有與德軍打巷戰的準備。

此時此刻,這場戰爭已經陷入到無止境的僵持階段。

而在這個關鍵時刻,天氣又給了德軍致命一擊——在冬季來臨後,莫斯科附近下起大雪,根據資料顯示:當時氣溫已經降到零下40度,莫斯科地面積雪甚至達到一米厚。

這可要命了,畢竟希特拉沒有準備過冬裝備,不少德軍士兵還穿着單薄夏秋服裝,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德軍的進攻速度放緩,軍隊士氣也不斷下降。

而且德軍還出現了大量非戰鬥性減員。有資料統計:當時1941年到1942年,德軍凍死的人數有10餘萬。由此可見,當年的莫斯科保衛戰德軍作戰之窘困。

如此一來,德軍自保尚且不能做到,又何談進攻呢?於是德軍的不得不整軍,開始休整。

只是後來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在德軍停滯之際,西伯利亞的蘇聯部隊開始大批抽調歸來,整整30個師的部隊趕回莫斯科戰場。而這些部隊是出了名的「抗寒能手」,極其擅長嚴寒條件下作戰。

最終德軍遭遇慘烈潰敗,雖然希特拉下了死命令,甚至還撤換前線將領,但終究未能改變莫斯科保衛戰的頹勢。蘇聯紅軍取得大勝,希特拉閃電戰的不敗神話破滅。

在這場戰鬥中,人們感慨於紅軍作戰意志之強烈,同時也慶幸於蘇聯恰好有天氣buff協助。

不過話說回來,當人們回看這場戰爭,還是會有疑問——比如當年的莫斯科保衛戰德軍非戰鬥性減員這麼嚴重,為何德軍不能砍伐樹木取火?反而木訥的在冰天雪地里等死?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歷史資料已經給了我們答案,蘇聯人做的實在是太絕了!

第一,沒有森林可供砍伐。根據資料記載,1941年10月蘇聯早就已經發動士兵和民眾,在莫斯科附近砍伐了近105公頃的森林用來拖延德軍的步伐。

再加上開戰之前,蘇聯的政策中反覆提到「堅壁清野」這四字。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在開戰之前,大規模的森林恐怕已經遭到破壞,甚至很多地方已經被燒的一片荒野,啥都沒有。

沒有森林何來樹木?沒有樹木怎麼取暖?

當然,資料並沒有記載莫斯科將附近所有的樹木砍伐乾淨,德軍可以從後方佔領區域運送過來。但有一點我們不要忘了,當時蘇聯可是零下40度,積雪都有一米厚,這種環境下的樹木恐怕也是濕潤的,想要將其點燃又何其艱難。

也許有人會說,可以利用石油進行引燃。的確,將石油潑在樹木上的確可以燃燒起來。

但我們去查看二戰的紀錄片會發現,當時德國面臨嚴重的油荒,攻打蘇聯就是為了解決石油危機,因為希特拉的閃電戰就是靠石油支撐起各種機械化部隊的,這對石油的需求量很大。

而在莫斯科保衛戰期間,因為早期秋雨,德軍的機械化部隊前進緩慢,對石油的消耗增加了好幾成。等到嚴冬來臨之際,德軍的炮管結冰,履帶被凍結,機械化部隊無法運轉。

於是很多德國士兵不得不分出更多油料用來供暖,解決機械化部隊的結冰問題。如此一來,石油供給機械化部隊供給開戰尚且不足,拿石油給人取暖,那恐怕是更加不現實。

另外,當時進攻莫斯科的軍隊可是有百萬人之眾,百萬人是什麼概念?一個人一個月消耗一根木材,那100萬人就需要100萬根木材,幾乎能將一大片森林砍絕。哪裏經得起這樣的消耗?

而且經過蘇軍的「堅壁清野」,恐怕運輸這麼多的木材還需要機械化部隊消耗更多的油料,這又使得德軍原本緊張的用油變得更加緊張。

最後一點,在紀錄片中,蘇德雙方都借着白雪進行掩護,這樣戰鬥時,雙方都很難發現目標。但是在寒冷的黑夜來臨之際,一旦德軍用木材烤火取暖,那麼他們必定會暴露目標,將會遭遇重點打擊。如此作為,也不太符合當時的戰場需求。

綜上所述,蘇德戰場德軍的非戰鬥性減員無可避免,他們既無法面對蘇聯的堅壁清野,也無法面對自身的油料緊缺問題。這本身是一場頗具有賭博性質的戰爭,德軍的贏面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大,因此他戰敗,也是可以預見的。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夏目歷史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110/212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