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阿姨今年52歲,大約2年前絕經,中間斷斷續續拖了有大半年時間,月經才徹底沒了。在整個過程中,吳阿姨出現了嚴重的失眠問題,經常整宿整宿睡不着。中間也嘗試過泡腳、運動等方法緩解,但效果都不理想,失眠問題一直困擾着她。
大約從半年前開始,吳阿姨發現自己的記憶力明顯變差了,最初是記不清最近發生的事情。後來演變成回家的路都不認識了,外出後丟失了好幾次。家人帶着她去醫院檢查,竟被確診為老年痴呆症。
哈佛大學20年研究證實:經常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遠離老年痴呆©由39健康提供
這個情況令一家人措手不及,吳阿姨才50多歲,怎麼會患上老年痴呆呢?在了解過往史後,醫生認為與她長期的失眠離不開關係,失眠會導致腦內聚積大量有害物質,進而給正常腦細胞帶來損傷,持續發展下去就容易發展成老年痴呆。
一、研究證實: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遠離老年痴呆
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約有3500萬罹患阿爾茲海默症的患者,其中我國的佔比達到了1/4,在世界範圍內排名第一。且我國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數量還在不斷攀升,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4000萬人次。
誘發阿爾茲海默症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年齡、心腦血管疾病、長期保持不良生活方式、肥胖、教育水平低下以及社會能力差等。
哈佛大學20年研究證實:經常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遠離老年痴呆©由39健康提供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曾聯合開展過一項研究,該研究共選取了4.9萬餘名平均年齡48歲的女性以及2.7萬餘名平均年齡51歲的男性參與,並進行了平均20年的隨訪。通過對受試者飲食習慣的收集,分析黃酮類化合物攝入與認知功能風險之間的關係。
哈佛大學20年研究證實:經常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遠離老年痴呆©由39健康提供
研究結果發現:
①飲食內攝入較多黃酮類化合物的受試者,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較低。具體來看,黃酮類化合物攝入最高的1/5相較於最低的1/5,認知功能下降風險降低了19%;
②黃酮類化合物攝入增加與認知功能風險下降的關係,在年齡<50歲的人群身上更為顯著。越早增加攝入,身體能獲得越大的好處;
③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幫助潛在的保護神經;還能起到抑制β-澱粉樣蛋白誘導神經毒性的作用,以及阻止神經元凋亡等,可給大腦帶來全方位的保護作用。
生活中常見的富含黃酮類化合物的食物有:紫甘藍、洋蔥、歐芹等蔬菜,漿果、柑橘類水果等,豆類及其製品、茶葉以及葛根等。
哈佛大學20年研究證實:經常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遠離老年痴呆©由39健康提供
二、老年痴呆可預測?符合這些特徵的人,更易患痴呆症
《柳葉刀·健康長壽》上曾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對180萬餘名年齡>40歲的英國群眾進行了調查,在1992~2009年分別對受試者的血液膽固醇進行測量,並進行了為期23年的隨訪。
結果發現,年齡<65歲的受試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4.92mmol/L相較於<2.59mmol/L的,10年後確診痴呆症的風險會增加60%。
哈佛大學20年研究證實:經常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遠離老年痴呆©由39健康提供
無獨有偶,美國《神經學》雜誌上也曾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對1.5萬餘名受試者進行了調查,分析不同年齡段心血管風險因素對於認知障礙的影響。
結果發現,成年早期BMI過高、收縮壓上升以及空腹血糖異常的受試者,老年時期罹患痴呆症的風險均會上升,其中又以空腹血糖上升的影響最大。
哈佛大學20年研究證實:經常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遠離老年痴呆©由39健康提供
三、加速老年痴呆的幾個習慣,若有勸你早點改掉
老年痴呆的發生與日常對於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之間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身上還有這些習慣的話,勸你儘快改掉。
1、抽煙喝酒
香煙內含有大量的尼古丁成分,該物質會刺激大腦,讓神經系統持續興奮、身體上癮。在離開香煙後,吸煙者會出現頭暈、頭疼、精神為你等不良反應。而酒精則會導致中樞傳導阻滯,長期飲酒還會促進大腦皮層萎縮,這些均會增加認知功能下降發生的風險。
2、睡眠不足
睡眠是大腦休息的關鍵時間點,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讓大腦清理腦內的廢物、記憶力加強。反之,長期睡眠不足會讓大腦過勞,大量的有害物質蓄積在體內,時間長了容易促進認知功能下降。
醫生提醒:人體開始衰老的5大跡象,若一個沒占,說明還很強壯©由39健康提供
3、肥胖
肥胖人群體內更容易發生炎症、氧化應激以及胰島素抵抗等問題,這些均會對腦細胞帶來損傷,增加痴呆的發生風險。
4、長期情緒低落
長期處於不良情緒下,容易讓大腦功能受到抑制,也會增加老年痴呆的發生風險。日常要學會調整自己,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哈佛大學20年研究證實:經常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遠離老年痴呆©由39健康提供
不要覺得老年痴呆離自己很遠,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要從年輕時做起,否則這些傷害會逐漸在體內蓄積,在老年時期一併「算賬」,到時候後悔可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