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眼睛上若有1種表現,猝死風險可能大增!需要警惕嚴重高血脂

「小美,你眼角這疙瘩咋越來越大,看着怪嚇人嘞」

「額,可能是眼霜塗多了,長脂肪粒呢」

30歲的小美很注重護膚保養,可最近眼睛周圍卻冒出幾個小疙瘩。一開始她以為像網上說的,眼霜太滋潤,長了脂肪粒,過幾天就會消了。

但1個月後,這疙瘩不僅越長越大,顏色也泛黃髮褐,小美這下着了急,趕緊去醫院做檢查。

經診斷,這幾個小疙瘩其實是瞼黃瘤。檢查發現小美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都超標,是高血脂症的表現,而這瞼黃瘤則是高血脂並發的眼部病變。醫生建議小美通過激光治療瞼黃瘤,同時服用降脂藥物和調節飲食來控制血脂,謹防惡化導致血栓、中風等疾病。

誰能想到小小的眼部疙瘩竟隱藏着如此大的隱患,幸虧小美就醫及時才沒釀成大病。

粟丘疹,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脂肪粒」。但千萬不要以為脂肪粒裏面就是脂肪,它本質上是一種皮下囊腫,疙瘩里全是過度堆積的角質物。

很多人以為眼部營養過剩,會促生脂肪粒,這也是錯誤的觀念。一般來說,這種囊腫多是油脂分泌旺盛、毛囊堵塞導致的,可能與遺傳、日曬等因素有關。

不過,眼部擦傷、抓撓或不當美容操作,使皮膚淺表損傷,也容易滋生粟丘疹。

輕度粟丘疹一般無需處理,會隨着皮膚的代謝自然消退,但若長時間未消散,覺得影響美觀也可前往醫院處理,切忌自行用手隨意擠破。

有一種疙瘩跟脂肪粒很像,但它的體積稍大,直徑多為2-4毫米,扁扁的,摸起來沒有脂肪粒硬,發病部位也比脂肪粒廣泛,有時在額頭上、胸腹部、甚至女性私處也能看到,這可能是得了汗管瘤。

許多人常常談瘤色變,但汗管瘤屬於一種良性腫瘤,並不會惡變,大家不必過於擔心。它的發病機制複雜,多與遺傳、內分泌因素有關,大部分患者都有家族史。

一般來說,它沒啥大危害,只是一旦形成,無法自行消退,比較影響美觀。對於臉上這種頑固分子,愛美人士可用激光切除治療。

前文案例中小美得的瞼黃瘤,其實並不是「瘤子」,而是皮下異常沉積物。

國際期刊《柳葉刀》上一項研究表明,瞼黃瘤或與血脂代謝異常有關,由膽固醇等脂質在眼瞼上方堆積引起。所以出現瞼黃瘤,很有可能預示着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狀腺病等代謝性疾病,需及時就醫排查。

不過有的瞼黃瘤,還可能是皮膚炎症性病變、藥物刺激(糖皮質激素、環孢素、雌激素等)導致的,應注意區分。

值得一提的是,血脂異常造成的瞼黃瘤,在調節血脂後也不易消散。所以,面對眼部的橘色沉積,介意者最好在症狀較輕時,用激光或冷凍治療清除,否則拖到嚴重時,只能手術切除,還可能留下瘀斑。

「你是不是看了什麼不該看的」,長針眼的同學免不了被小夥伴們調侃。

針眼,也叫麥粒腫,是一種特殊的眼部疙瘩。多發於睫毛根部附近,挨近眼瞼,看起來好像被蚊子叮了一口。實際上這是皮脂腺堵塞、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炎症。

日常生活中,沒洗手就碰眼睛、頻繁揉擦眼睛、長時間佩戴隱形眼鏡、不正確的眼部護理或不小心弄傷眼部,都可能造成麥粒腫。

當眼睛周圍出現紅色刺痛腫塊,就要警惕了。一般在發病早期及時滴氧氟沙星眼藥水或口服紅黴素片,可幫助消炎祛腫;而麥粒腫持續增大或頻發時,則需進行切開排膿的小手術。

在眼周疙瘩大軍中,還有一個「疣」家軍——扁平疣、絲狀疣,特別要注意。

它們是HPV感染造成的皮膚贅生物,雖然造不起啥大風大浪,但卻極具傳染性,可以通過共用毛巾等接觸傳播。

扁平疣最愛找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下手,如小孩、老人和產婦,通常在眼部、脖子周圍驟然出現,表現為肉色、褐色的光滑小凸起,抓撓後可呈串珠狀排列。

絲狀疣則是一個尖尖的小凸起,可能有倒刺,像一個倒立的小釘子。

若在眼周發現這類小疙瘩,可在醫生指導下用維A酸軟膏、干擾素軟膏、咪喹莫特軟膏等藥物治療,情況嚴重的,也可嘗試冷凍、激光療法祛除。

眼周小疙瘩,種類繁多,成因複雜,長期不消總讓人提心弔膽,甚至「沒臉見人」。所以,平時更不能忽視眼周皮膚管理,趕緊跟着九叔學幾招,幫你杜絕後患~

眼睛是人體最敏感和暴露的器官之一,眼周皮膚更是輕薄嬌嫩,不注意眼部衛生,讓病菌、污垢入眼,很容易引發過敏、病菌感染,從而出現眼周小疙瘩。

所以,洗臉時可用清水輕揉、擦洗眼周,洗去眼屎等分泌物。

揉眼睛的壞習慣更要改掉,特別是要叮囑小孩勤洗雙手,儘量不要用髒手碰眼部。

另外,佩戴隱形眼鏡者,注意及時摘脫鏡片,避免眼部皮脂腺、汗腺堵塞。

眼周肌膚需要精心呵護,平時可養成用眼霜的習慣。

年輕人建議選擇含透明質酸、蘆薈成分的眼霜,實現補水保濕,30歲以後可用含視黃醇、玻尿酸的眼霜,以便抗衰抗皺。

另外,塗眼霜時,眼角、上下眼瞼都要塗到,最好取綠豆大小的量,用無名指沿着肌肉紋理揉按。

另外,愛打扮的女性,還要及時卸掉眼妝,不然化妝品中的礦物質、金屬成分沉積,可能會阻塞毛孔。

防曬也是眼周護理的關鍵。紫外線易使皮膚光老化,且長時間曝曬會讓皮膚缺水,這都會促使眼周小疙瘩形成。

適度按摩,能促進眼周血液循環,緩解眼疲勞,改善腺體的排泄功能,從而達到預防小疙瘩的目的。

按摩時可兩手握拳,伸出食指指腹抵在內眼角下部,由里往外沿着眼眶打圈揉按,重複3-5次,至眼部有脹熱感即可。

別看疙瘩小,裏面學問大。其實不止眼周,人體各處都有可能被疙瘩佔領,想想密密麻麻的疙瘩簡直讓人不寒而慄。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03/199894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