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壽命不夠還能「搶」?《Nature》重磅發現:搶來的端粒,更管用

為什麼生物會經歷衰老?

1961年,美生物學家Leonard Hayflick首次提出「海夫利克極限」理論:細胞分裂過程中端粒長度隨之縮短,直至再也無法支撐細胞進行下一次分裂,生物就此走向衰老。

隨着後續研究不斷深入,也逐步證實了這一理論的準確性,然而,端粒長度從出生那一刻便已固定,我們又該如何通過後天干預來延長端粒?

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團隊研究發現:可通過「奪取」他人端粒,延長自身壽命。

端粒,位於DNA末端,起到類似「保護帽」作用。當細胞分裂,端粒縮減直至損耗殆盡,生物體也逐漸走向生命盡頭。所以一定程度上,端粒長度影響着生物的壽命預期。

這篇由英國倫敦大學團隊,發表於《Nature》頂刊上的研究中指出:「細胞可以通過搶奪他人,來延長自身預期壽命」。

這一結論,最早來源於倫敦大學人體免疫系統激活研究發現,研究團隊在實驗中無意間發現:人體免疫T細胞在獲得APC細胞端粒後,預期壽命得到延長,且延長效果是傳統端粒干預技術的30倍之多。

具體來說,科研人員利用APC細胞激活免疫系統時,自身端粒會發生轉移。而T細胞在「接受」到新的端粒後,其壽命也隨之延長。

與此同時,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雖然T細胞壽命被延長,但APC的端粒磨損卻是不可逆的,所以應該怎麼做才能實現「共贏」呢?

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科研人員發現,這種「搶奪」端粒的行為,並非只有在單一個體中才會發生。也就是說,可以搶奪其他個體的細胞端粒,來延長自身的端粒。

基於這一發現,研究團隊利用從小鼠血液細胞中提到的端粒,成功將人類T細胞端粒延長。結論發表後,引起學術界廣泛議論,但同時也招來頗多質疑:如果將來這一技術真的成熟,又要去什麼地方尋找能自願捐獻端粒的人呢?

恰在此時,相比「端粒奪取」這種激進型手段,一種「端粒獨立延長」方法成功獲得學術界廣泛認可。

2013年,哈佛生物學團隊圍繞「如何延長端粒長度」,在上百種天然物質中成功篩選出「萊特濰健」類關鍵因子。

研究團隊在小鼠干預實驗中,利用此類物質成功實現端粒獨立延長,將24月齡老年小鼠(相當於人類70歲)剩餘壽命拓展三成以上,同時還伴隨肌肉、記憶、認知、機能等生理性指標青年樣轉變。

作為「萊特濰健」類關鍵成分的發現者,《時代》雜誌將哈佛生物學教授辛克萊爾入選為「影響世界100人名單」。而後,NASA更是將其列入太空人物品清單,用以抵禦外太空射線損傷。

直至2017年,隨着中國清北、港大等機構相繼入局,成功將「萊特濰健」類關鍵成分落地國內,並通過亰J東、天T錨等渠道觸達超百萬淨值群體。

檢索相關反饋區,其中不乏「狀態比同齡人好」、「活力足」等高頻字眼出現。同時也從側面印證了,相比於「端粒奪取」方法,「獨立延長」手段的確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已有更為成熟、完善的方法落地,但倫敦大學教授Alessio Lanna,依舊不願輕易放棄「端粒奪取」技術研究,並表示:「會持續推動端粒奪取技術實用化發展。」

在過去,活到120歲被視為難以置信的事情。然而,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長壽的神秘面紗正在被逐漸揭開。

全球頂尖抗衰學者Nir Barzilai預測,在21世紀結束之前,衰老作為一種疾病有望被人類徹底治癒。

無論是等待「搶端粒」等前沿技術的突破,還是通過檢測和干預等科學手段來抑制衰老,這些都在表明人類正在朝着百歲時代的目標邁進。

衰老的秘密最終將被徹底揭示。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藥師方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26/198274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