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記憶中難忘的好味道,四道京味兒吃食,老北京人一吃就是大半輩

無論是50後,還是00後,總有那麼一道美食,會讓人記憶猶新,那麼今兒個就跟大伙兒盤點一下,讓人難忘的京味兒吃食,要說現在這個日子,夏天的味道和氣息是越來越濃了,北京孩子記憶當中,總有一個味道揮之不去,那就是只有老北京人會做的扁豆燜面。

一:扁豆燜面

一到夏天,老北京人對麵條兒可是情有獨鍾,一是省事兒,二是為了涼快兒,扁豆燜面,是不少北京孩子的最愛,因為過去老北京一般都是當季有什麼蔬菜就吃什麼,講究應時應令,夏天一到,扁豆產量最高,於是北京人就地取材,有肉有菜,又有主食,做法也簡單,所以扁豆燜面也就成了北京人飯桌兒上的常客了。

這吃食很多飯館兒都有,但十有八九都是糊弄事兒,倒不是說它們食材用的不對,而是做出來的那個味兒,壓根兒就不是北京人記憶中的那個味道,不知道有多少北京人還記得,前幾年,有家館子叫『皇城小院』主打菜品正是扁豆燜面,剛開業那會兒,每天只賣二十份兒。

乍一聽,會覺得他家的扁豆燜面特別地道,其實不然,看賣相兒確實不錯,但跟京味兒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其次做法上也有很大的區別,老北京人自個兒在家做扁豆燜面時,基本上都是把扁豆,土豆兒炒熟了,然後放上麵條兒,一燜就得,直接一鍋出。

跟炸醬麵一樣,製作手法,家家不一樣,但家家都有自個兒的絕活兒,只不過流程不一樣而言,但端上桌兒的扁豆燜面味兒都特別棒,麵條兒立整,扁豆有嚼頭兒,特別擋口兒,一碗扁豆燜面再來瓣兒蒜,北京孩子一口氣炫能炫兩大碗,反觀外面賣的扁豆燜面就不一樣了,為了省事兒,麵條兒並不是燜出來的,而是用蒸箱來蒸。

徹底顛覆了扁豆燜面的傳統做法,說是為了防止麵條粘連,其實就是圖省事兒,最後再把扁豆鋪在麵條兒上,然後回鍋再蒸,這種做法,也就能糊弄沒吃過扁豆燜面的外地人,這也正是它家口碑翻車的真正原因,還是那句老話,京味家常菜,尤其是炸醬麵跟扁豆燜面,只有北京人做的地道,外邊兒賣得怎麼吃都感覺差點意思。

二:老北京抻面

一個城市的飲食文化,往往都深深烙印着這個地區的歷史和記憶,要說起那些北京人難忘的吃食,我理解應該有一些時代的故事,甭管是用的食材,還是烹飪的方法,都應該烙着時代的印記,接下來要說的這道吃食,北京人百吃不膩。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老北京抻面絕對算得上是一種絕活兒,這吃食,大有講究,原本是慈禧太后青睞有加的主食,只不過當年慈禧跟宮裏吃的是抻的很細的龍鬚麵,而流傳到民間後,漸漸降低了難度,變成了略粗的麵條兒,吃起來口感更肉頭兒,為什麼說它是絕活兒,原因很簡單。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抻面可是老北京,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道主食,如今倒是少見了,主要還是因為抻面只有老北京人會做,小年輕兒抻不好,想吃上這一口兒真是不容易,地道的老北京抻面講究至極,有很多人認為抻面就是拉麵,這是個錯誤的理解。

首先從和面來看,老北京抻面只需要單純用水和面,而拉麵則是要加入鹽,鹼,讓麵團兒更有勁兒,等麵團兒餳好後,拉麵就可以直接拉伸出條兒了,老北京抻面則是需要一個漫長的溜面過程,這才給麵條兒上勁兒,之後才開始抻,口感方面,拉麵更硬,更勁道,抻面相對要柔和一點兒。

蘭州拉麵之所以遍地開花,而老北京抻面少之又少,說到底,抻面的技術含量太高了,製作起來過程太複雜,毫不誇張的說,這門手藝已經近乎失傳了,當然了,最關鍵的還得是鹵,北京人自家做的鹵跟外邊賣的,最大的區別就是老北京人用的都是真材實料,還想吃着地道正宗的打滷面,如今只有老北京人會做,外邊兒飯館賣的壓根兒就不是那麼回事兒。

其實在北京城,很多美食都讓人難忘,說完自兒家的吃食,接下來再要跟您分享兩道老字號里的招牌菜,絕對是老一輩的心頭好,一句話來概括,老字號沒變,好味道沒變,讓人留戀的感覺也沒變。

三:南來順兒飯莊

這家館子咱北京人可是太熟悉了,典型的清真老號,以涮羊肉聞名京城,有道羊肉名菜,可是響噹噹的角兒,來這兒要是不點它,那可真是對不住自個兒的胃,這道菜叫爆糊,是南來順兒的鎮店招牌,名字裏有個糊字兒,所謂的糊並非糊味兒,而是焦。

爆糊是羊肉的經典吃法,很多北京人都將其戲稱為『爆羊肉』的親戚,因為它的出現,就跟爆羊肉有直接的關係,最早出身於小吃,後來變成了一道清真大菜,過去老北京,京韻大鼓有位名家叫劉寶全,某次上餡餅周吃爆羊肉的時候,被其他食客圍觀,老得支應着打招呼。

等自個兒坐下來後,爆羊肉傳出了一股焦香味兒,據說後來再到餡餅周的時候,不糊還不吃了,於是就衍生出了爆糊這麼個新吃法,敢情,這爆糊的誕生,純粹是歪打正着,這個無心插柳做出來的美味,以獨特的口感,一時成為大伙兒追捧的美味,而南來順的爆糊根正苗紅,跟餡餅周一脈相承。

餡餅周有一徒弟叫黑蔭墀,老爺子六十年代到的南來順兒,也就是說,這道菜絕對有講究,爆糊的最大魅力就是羊肉有焦香味兒,但又不能因為失去水分而肉質發柴,分寸的拿捏是這道菜的關鍵,光看製作流程,跟咱自個兒在家做的蔥爆羊肉差不多,只是在羊肉爆炒之後,還得用小火一直煨着,這技術含量主要在火候的把控。

做爆糊,一定是慢工出細活兒,火一定小,不能着急,小火四十分鐘,才能出鍋,而且師傅還要跟旁邊一直盯着,時不時的翻下鍋底,只有火候跟時間到拿捏得恰到好處,這爆糊才能做到真的不糊。

四:宣武牛街,吐魯番餐廳

它是北京最早引進的新疆館子,其中隱藏了很多北京清真風味菜系,有道老菜可着四九城找,也沒幾家兒能做得了,鍋塌豆腐很常見,可是這鍋塌羊肉就不一樣了,最早是魯菜的一種技法,民國的時候,北京清真館子引進了魯菜的做法。

說白了就是用鍋貼的技法做了羊肉,講究吃羊肉,不見羊肉,保持了鍋塌菜的最大特點,把羊肉包在了雞蛋皮兒里,鎖住羊肉的汁水,聽着很簡單,做起來極難,最講究的是大廚做的時候,雞蛋跟羊肉一起翻勺兒,一氣呵成,所以甭看原材料簡單,是一道考驗手藝的功夫菜。

火候的掌握,翻勺兒的技法,沒有多年的經驗根本駕馭不了,羊肉要先用調料煮過去腥,但是又不能煮爛,最後跟雞蛋一起成熟,是費火又費時,所以現在很少有餐廳還做這道菜了,值得一提的是鍋塌羊肉可不在吐魯番餐廳的菜單兒上,但是如果您要點了,餐廳就會給您做。

當然了,這道菜也就只有會吃,懂吃的老宣武會點,綜上所述,家裏做的打滷面,扁豆燜面也好,老字號賣的鍋塌羊肉,爆糊也罷,都是記憶中難忘的好味道,老味道,老做法,濃濃的京味兒都在裏邊兒,老北京人一吃就是大半輩!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北京城崇文土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14/192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