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中南海急瘋了?高級黑習近平

—鍾原:黨媒為何忽然自揭中共官場怪象

作者: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直言中國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中南海對此應該更清楚。6月1日,新華社忽然發文《整治形式主義,新華社六連評!》,文章描述了中共官場的諸多怪象,比如「座談一排排、出行一串串」「坐在車上轉、隔着玻璃看、順着綵排走、對着稿子念」……可謂十分形象。中共高層對經濟束手無策,各級官員順勢躺平,黨媒急切公開喊話、自揭其丑,也頗有高級黑的味道。

2024年3月4日,中共政協會議主席台上的中共高官

蜻蜓點水式的調研

中共黨魁曾要求「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黨媒宣傳高層調研最多的就是習近平。然而,新華社的文章直指「蜻蜓點水式的調研」。

文章稱,有人對調研安排很「上心」、對調研過程極「專注」、把「身入」當「深入」……「蜻蜓點水式調研」時有發生,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表現。文章還描述:「座談一排排、出行一串串、吃飯一桌桌」「坐在車上轉、隔着玻璃看、順着綵排走、對着稿子念、拿上材料撤」……如此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淺嘗輒止的調研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讓基層不堪重負。

文章應該是對中下層官員喊話,但同樣也在映射北京高官到各地的調研,習近平外出調研的次數最多。5月份,李強趙樂際還前後腳到河南調研。

2023年,習近平調研的省份包括廣東、河北、陝西、山西、內蒙古、江蘇、四川、新疆、黑龍江、浙江、江西、北京、上海、廣西。2024年至今,習近平已到過天津、湖南、重慶、山東調研,每到一地,召開座談會是常態,講話基本都是念稿。

新華社提到「座談一排排、出行一串串」「坐在車上轉、隔着玻璃看、順着綵排走、對着稿子念」,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很容易聯想到中共黨魁到各地的調研。

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裏,習近平已經調研過18個省、直轄市或自治區,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但調研之後卻沒能拿出真正有效的政策。他在各地講話基本在重複口號、套話,對各地官員的實際工作基本沒有指導作用。上行下效,各級官員的調研也照此辦理,調研不但是走形式,更可能搞成了外出旅遊。

新華社的文章稱,既要防止「調」而不「研」,又要防止「研」而不「用」,更要防止「用」而無「效」;克服「譁眾取寵之心」「刷存在感」。

這說的是所有官員,包括中共高層。

文章還稱,「一些地方接待上級調研已經搞出了一套模塊化流程,路線怎麼走、吃什麼飯喝什麼茶、誰在什麼時間節點出來介紹什麼情況」;甚至在什麼場合營造感人氛圍等已形成「劇本」,而有的調研者也很默契地順着「劇本」往下走,且頗為「享受」。

這段話把地方官員和中央高官都捎上了,還變相承認了外界關注的群眾演員的存在。

文章還稱,「既要聽順耳話,也要聽逆耳言,這樣才能聽到實話、看到實情、收到實效。」

這裏的映射之意似乎更加明顯,中共官場上下,到底誰最不願意聽逆耳之言呢?

2024年2月8日,北京中共證監會大樓門口。(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以「為人民謀福祉」為幌子

新華社文章稱:「打着服務民生旗號」,以「作秀」代替「做事」,以「造勢」代替「造福」……在一些地方不時浮出水面,巧立名目勞民傷財……「新形象工程」加重基層負擔,導致國家財產和社會資源嚴重浪費。

中共高層時常把「為人民謀福祉」掛在嘴邊,但從未真正關心過老百姓,實際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權力和權威。新華社揭穿了這一把戲,還羅列了中共官場「新形象工程」的三大特徵,包括以「為人民謀福祉」為幌子;盲目跟風引進一些看似「高大上」的項目;興修只重面子、不顧里子的「面子工程」。

中共黨媒經常宣傳什麼「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新質生產力」「新質戰鬥力」等口號,都屬於中央層面的「新形象工程」。中央如此,各地官員自然會效仿。

中共高層故意隱瞞疫情,還曾把「清零」、封閉作為防疫法寶,核酸檢測、疫苗注射花費巨資,僅為宣稱「勝利」做陪襯,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次生災難和種種後遺症。這恐怕是近年來中共以「為人民謀福祉」為幌子最典型的一例。疫情從未離開中國,如今中共高層只能下令不許提,中共專家基本被噤聲,哪來的「為人民謀福祉」?

文章稱,「新形象工程」說到底背後還是政績觀問題,「表現在基層,根子在上面」。

這話似乎在說各省市的一把手,但省市官員看的是中央,根子實際在最上面。

只掛「牌」不干實事

新華社文章描述:一些基層單位、社區掛牌甚多,有的甚至掀起擺「牌」大戰,各種「之家」「基地」「服務站」「推廣中心」等競相上牆……「誰來檢查就掛誰的牌」「掛了摘、摘了掛,基層幹部真忙活」……少掛點「牌」,多幹些事!

文章還稱:「掛牌」緣何有市場?究其根源是借掛牌壓責任,以掛牌推落實。上級讓基層掛牌,歸根結底還是想推卸自身責任……不能以是否掛牌、數量多少來評判基層工作好壞,更不能將份內之事轉嫁給基層。

中共高層到各地調研,經常會去「之家」「基地」「服務站」「中心」等場所。新華社捅破了一大秘密,原來這些地方不過是臨時「掛牌」,只為應付上級調研、視察、檢查,實際工作並無人承擔。

中共高層的批示里常見「壓實責任」,各地官員就多掛一塊牌子應付。中共體制就這樣在運作着,官員集體躺平,經濟怎會不處於崩潰邊緣?政局怎會不亂?中共的破船也隨時都可能觸礁沉沒。

對環境問題「不上心」

新華社文章稱:近期……長江流域7省市的水環境問題,接連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明知滁河屬於長江支流,而且已有污染發生,個別部門負責人仍表示「不知道」「馬上退休」「水質檢測沒必要」……一些幹部「不上心」是作風問題……遇事不作為,一問就抓瞎。

中共高層時常拿環境問題說事,到各地調研似乎很關心環保問題。然而,國際社會長期希望中共加入減排承諾,中共高層卻一直以此為籌碼,試圖和美國及西方各國玩遊戲,實際並不真正關心環保問題,根本不在意老百姓的生活環境如何。

各地官員包括環境部門的官員,早就知道上級的真實態度,自然只是跟着喊口號,卻沒人真正干實事。所謂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只是為了糊弄上級,順便再弄點錢花花;真出了問題的時候,在環保部門裏抓幾個替罪羊做樣子,上級官員安然無恙。

新華社說基層官員對環境問題「不上心」,實際中共從上到下對環境問題都「不上心」。

2024年6月4日,抗議者舉着「共產黨下台」的標語,在中共駐澳大利亞悉尼領事前參加燭光守夜活動,紀念1989年「六四」事件35周年。(Saeed Khan/AFP via Getty Images)

「借調」的幹着、「在編」的看着

新華社文章描述:近年來有的地方在借調幹部方面存在泛化傾向,甚至出現了「借調」的幹着、「在編」的看着現象……有的單位借調人員數量接近甚至超過自身在編人數。

中共官場就是權力網,正式編制人員往往是有來頭的,但業務能力很可能較差,甚至基本是外行,僅憑關係佔據了肥缺;真正的工作總得有人干,於是大量從下級單位抽調有業務能力的人來幹活。「在編」人員並不擔心自己的飯碗被搶走,也懶得學習,每天就看着,還可能對「借調」的人頤氣指使。

新華社並沒有提到臨時工,中共官僚機構還曾僱用了大量臨時人員,乾的同樣是「在編」人員的工作,「在編」人員每天琢磨的應該是如何利用手中權力吃、拿、卡、要。如今,中共財政吃緊,臨時工大概雇不起了,應該會更多從下級「借調」。

文章還稱:一些單位存在人、崗、編不一致現象,有的科室處室「官」多,「兵」全靠借調。

這等於直接打臉中共的所謂機構改革。中共號稱中央層面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大概仍然是「官」多「兵」少,自然全靠借調。

中央編制辦公室現在隸屬中共中央,新華社的文章相當於直指中南海。高官的任免都要經過中共黨魁,忠誠是第一位的,能力、經驗和資歷是其次,中共黨魁多次在政治局會議上要求學「本領」。中共上層充斥着沒「本領」的人,官場上下一起躺平。

解決問題「在跑步機上前進」

新華社文章稱:群眾在為切身利益向職能部門求助中,遇到工作人員「只微笑不辦事」……解決問題「在跑步機上前進」……消極應付、推諉扯皮……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假作為。

凡是在中國大陸生活過的人,對此應該都深有體會,甚至見怪不怪、無可奈何;實際上很少能碰到笑臉,卻時常會碰一鼻子灰、惹一肚子氣。新華社所說的「只微笑不辦事」應該還經過了加工,真實情況應該是「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

文章還描述:辦事「拖」、問題「推」、開會「忙」成為少數幹部的「工作經」……「打太極」「拖字訣」「踢皮球」的魅影仍不時顯現……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作祟。

新華社把中共官場的怪像一股腦抖落出來,自揭種種醜態,但對各級官員來說不會產生任何作用,官場躺平現象只會愈演愈烈。

中共官場如此,工作自然是一塌糊塗,亂局不可避免。中共高層明知大限將至,不得不下令新華社公開向官員們喊話,但更多官員們恐怕在躺平中等着變天,他們最關心的應該是自己的後路。然而,還在中共體制內的人若不能真正醒悟、脫離邪黨,甚至繼續替中共幹壞事,只能隨其陪葬,設想的任何後路恐怕都會一場空。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06/2063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