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經濟環境遭國際大拆解!中國的錢都在這裏循環…

—清華教授孫立平:對當前經濟形勢的三點看法

我們的國際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把它叫做大拆解的過程,這是我去年4月份提出來的。現在人們用「脫鈎」這個詞,但「脫鈎」只是一個局部性的、技術性的概念,「大拆解」則是一個戰略性、全局性的概念,兩個邏輯不一樣。

「前一段整天想的是超英趕美,急得不得了,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結果最後吃飯都成了問題;

改革開放,老老實實解決民生,發展經濟,要搞經濟,不聲不響,無意之中,卻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

——題記(本新聞編輯整理)

編者按:2023年4月20、21日,由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指導、基石資本主辦的「2023中國前海企業家峰會」在深圳蛇口成功舉行。此次峰會以「再談創新之道:國家和企業的未來」為主題,圍繞創新環境、創新精神與創新實踐,多位重量級的企業家、科學家、學者和投資家進行了精彩演講與深入討論。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社會學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生導師孫立平發表了「在不確定性時代尋找確定性」的主題演講。

根據基石資本「2023中國前海企業家峰會」孫立平教授發言整理,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疫情基本結束了,下一步怎麼走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我想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但事先得聲明一點,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有時候問題可能講得比較多。本着這樣的一種想法,我今天最主要談三個問題。

01

第一個問題就是談談對當前經濟走勢的一些基本看法。

大家都知道,現在數據已經出來了,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4.5%,但是怎麼看這個數據?現在大家還有很多分歧,包括專家們看法也很不一樣,老實說,我不怎麼太在意專家們的看法,因為國內的專家不怎麼說真話,國外的專家不怎麼摸底細,我比較看重的是資金的走向,資本的走向。這麼看的話,能夠看出一個問題,就是對中國經濟前景的判斷,資金在長線和短線上有一個明顯的差別,短線的偏樂觀,長線的偏悲觀。

先說短線。前一段時間南華早報有一個說法,說外國的資金正在以至少五年來最快的速度搶購中國股票。去年11月開始,外部的資金進入中國的股市的步伐就開始加快。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可能和當初人們的預期可能還是有一點差距,股市表現的也不是特別的好,但是我個人的看法,相對來說我對今年短線還是抱一個樂觀的看法。為什麼?

剛才說到今年的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4.5%,這個數字怎麼看?我個人的看法,兩句話,第一句,實際的情況比4.5可能要好;第二句,人們的感覺比4.5要差。這是我對4.5的兩個看法。為什麼說真實的情況可能比數字表明的要好?是因為去年的實際情況可能比數字要更差,因為增長4.5%是建立在和去年比較的基礎上。大家知道,去年我們最後的統計數據是GDP增長3%,但是我個人的看法可能比這個數字要差。因為我懷疑去年的數字水分可能更大。舉一個例子,山東雷丁汽車去年按照財務的銷售產值數據是20多個億,但到了政府最後上報的是多少?是67個億,就是三倍。當然,這兩個事情是比較極端的了,但是我想去年的水分和往年比那可能要更大。所以,我想說今年第一季度實際的情況可能比這4.5%要好一點,這是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大家實際的感覺可能要比4.5%要差。包括在座的各位在內,可能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特別是我們能夠接觸到的面來說,反彈乏力很明顯,好像沒有出現原來預期當中那樣一個非常強勁的反彈。但儘管如此,從總體來說,因為去年的情況太差,今年最終從數字來說,我覺得會有一個不錯的數字。這是從短線來看。我原來比較樂觀的看法是,今年六七都有可能。

但是從長線來看,應當說比較不樂觀。長線的資金,到現在為止,大家可能也有感覺,更多的表現出一種猶豫和擔憂。看長線資金,我最主要看風投市場。而風投市場原來美元一直是佔主導地位的,最高的時候佔了70%,現在看風投的資金,表現得比較猶豫和擔憂。

前一段時間《財經》雜誌做了一個很長的很有分量的報道,有一位投資機構合伙人說,往年他每年都要飛美國去募集資金,每年要去好幾次,但是2022年他一次也沒去。他說不是因為疫情,是因為美國的投資人已經不願意見他了。好幾位美元基金的投資人都表示,他們雖然現在在中國還在做,但是現在已經是最後一期了。

所以,我想說今年的情況,短線和長線可能還是存在着明顯的差距。這個從我們身邊的消費情況也大致可以看得出來。就在今年1月份,疫情管控剛放開的時候,當時在一個朋友群里議論過一個問題。雖然當時大環境還比較亂,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可能很快就要恢復正常,他們就在問怎麼看今年的消費情況。當時我就講了三句話:第一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會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第二句,即時享受類的需求會有一個報復性的反彈;第三句,耐用消費品的消費需求可能會長期處於低迷狀態。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過去了,現在大體可以證明這一點。

春節的時候各種消費紅紅火火,特別是旅遊。我去年冬天都是在海南,這種感覺更明顯。但是過了這一小段時間,應當是一個比較冷的狀態。現在有人在討論通縮的問題。我首先要說一點,通縮這個問題不要小看,說得更具體一點,債務的問題不要小看了。日本從90年代一直到前一段時間,人們講失去的30年失在哪?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幾句話:泡沫破滅,人們背了一身債,人們忙着還債,沒有消費,大體就是這個問題。

對於通縮的問題人,們的看法不一樣,有的官員出來反駁,有的學者也提出批評和論證。那麼,講通縮的人主要講了什麼呢?最主要是三句:第一句,這段時間貨幣的供應量大幅度的增加;第二句,物價處於低迷的狀態,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貨幣大量的增發,貨幣供應非常的充足,但是物價卻處於低迷的狀態;第三句,原因是什麼?老百姓手裏沒錢。我覺得,這樣三句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反映了中國現在的癥結所在,至於叫不叫通縮是另外一回事。

這個現象的背後是什麼?

這兩天我畫了這張圖,有的朋友說,這張圖其實得把它擰一下,可能更合適,更準確,一擰就成了一個「8」字。這張圖表明了什麼呢?是一個新二元結構的形成。我覺得這是我們現在很多問題的癥結。為什麼錢那麼多而老百姓手裏沒錢?為什麼一方面那麼熱,另一方面老百姓感覺的卻是這麼冷?為什麼經濟增長數字那麼好,但是就業情況又那麼差?我覺得關鍵就在這張圖里。

那麼,這張圖表明什麼呢?我把它叫做新二元結構,我確實找不到一個更好的詞兒。新二元結構是什麼?一邊叫做國計,一邊叫做民生。國計是什麼?是用來幹大事的。民生就是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的。這些年,整個中國的經濟正在形成這樣的一種二元結構了。在國計的部分當中,它包括重要的資源,重要的基礎設施、高科技,包括解決「卡脖子」的先進的製造業、軍事工業、政府的融資平台等等,資源都集中到這裏。有人說這都是國企,其實也不完全是,可能也包括了一些頭部的民營企業,這裏是現在資源配置的重點。下半部分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我把它叫做民生的部分,大部分民營的中小企業都在這裏,中國最主要的就業機會也在這裏。而且我還要想講一點,這當中的虛線有可能是在移動。如果按照它佔有的資源來說,虛線可能是往下移動,如果用它涵蓋的人口和勞動力來說,這虛線可能是往上移動,也就是說將來上面幹大事的國計這一部分,能夠涵蓋的人口和勞動力越來越少,但是它會佔有越來越多的資源;而下邊和民生相關的這部分,涵蓋的人口和勞動力越來越多,但是它擁有的資源越來越少。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22/190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