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一天3次和三天1次排便,哪個更健康?理想的排便次數應該是多少

排便,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活動之一,它能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也能向我們發出疾病信號,毫不誇張地說,每天一便,是腸胃健康的黃金指標

但就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卻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在排便次數上,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有人一天上兩三次,有人三兩天才上一次。

但不管是拉的多還是拉得少,它似乎都不符合「每天一便」的標準,這也令不少人產生疑問:自己的排便到底是否正常呢?

一、一天拉3次和三天拉1次,哪個才正常?

一天拉3次大便和3天拉一次大便,哪個才正常呢?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約有54%的英國人每天至少排便一次,對此,英國營養治療師娜塔莉•萊姆指出,每天排便1-2次是健康頻率。

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徐志潔的認可,他表示不管是一天拉3次大便還是三天拉1次大便,都屬於正常範圍。比起排便次數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排便習慣是否規律

那麼,為什麼有人排便次數多,有人排便次數少呢?研究發現,可能是受以下3個因素的影響:

1.飲食不當

營養不均衡,缺乏粗糧、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的攝入,喝水少。當飲食中膳食纖維或水分不足時,腸道中糞便移動的速度就會變慢,同時水分還會被身體的其他部位吸收,容易引起便秘

2.久坐不動

久坐不動,腸胃蠕動速度變慢,糞便在腸道內停留過久,被身體進一步吸收,體積會變小,久而久之就會難以刺激腸道產生便意,最終導致便秘。

3.藥物影響

部分藥物會產生胃腸道副作用,引起便秘或腹瀉,比如抗抑鬱藥、鈣劑、利尿劑、洋地黃類藥物等,因此服藥前應諮詢醫生,調整服藥時間或用藥方案。

除此之外,影響排便次數的因素還有很多,所以有時候,比起排便頻率,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排出便便的形態,尤其是顏色和形狀,如果出現異常,應提高警惕。

二、排便出現這些情況,是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

排便狀況,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如果排便出現以下異常,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我們應該引起重視。

1.大便顏色改變

正常的大便是呈黃色或黃褐色的,偶爾會受飲食的影響。比如攝入奶製品排出的大便多為淡黃色;攝入綠色蔬菜過多排出的大便會綠;吃豬肝、豬血排出的大便會發黑

如果排除飲食或藥物等因素影響後,大便仍莫名其妙出現顏色改變,比如發黑、帶血、呈陶土樣的白色等,那就應該提高警惕,建議趕緊到醫院相應科室接受檢查,查明改變原因。

2.大便形狀改變

正常大便軟硬適中,且多呈香蕉或香腸的形狀,長度往往在3-5cm之間。如果胃腸道內部出現病變,就有可能影響大便的形狀,讓它出現異常改變,如大便呈現球形且偏硬,那可能與習慣性便秘、腸痙攣有關。

如果大便呈細長、扁片狀,可能與直腸腫瘤、肛門或直腸狹窄、直腸癌有關;如果大便呈細鉛筆狀,可能與肛裂、痔瘡、腸痙攣、直腸癌等有關。

3.大便帶黏液

如果大便表面攜帶大量黏液,而且很難用水沖乾淨,經常在馬桶邊緣留下印記,可能與腸道對水的吸收發生障礙有關,常見於腸炎、血吸蟲病、直腸癌等疾病。

4.排便不順暢

排便不順暢,具體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比如排便次數增加,經常腹瀉、便秘,或者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排便不盡等,也是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

如果出現以上四種情況,很大可能是胃腸道有問題,務必及時檢查,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避免問題拖得更嚴重。

三、4個方法,助你順暢排便

排便順暢,人生煩惱少一半!那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排便更順暢嗎?

1.飲食調整

調整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儘量保證每天能夠攝入20-35克膳食纖維。

常見的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燕麥、紅米等穀物,芥藍、菠菜等蔬菜,獼猴桃、火龍果等水果,蘑菇、木耳等菌菇類,黃豆、紅豆、鷹嘴豆等豆類。

此外,還應該儘量少食多餐、細嚼慢咽,腸胃不好的人少吃生冷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2.定時排便

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早上是排便的黃金時段,可以固定在每天清晨如廁,來培養排便反射

3.不憋便

有便意要及時排便,不要憋便。忍便不排,會使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被身體進一步吸收,體積變小,最終難以刺激腸道產生便意

4.控制排便時長

排便時間不宜太長,儘量控制在5-10分鐘,如果超過10分鐘還沒解決,可以站起再坐下,把時間間隔開,避免一次蹲坐3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否則容易導致便秘和痔瘡,也不利於頸腰椎健康。

腸道健不健康,可以通過排便習慣、大便性狀等細節看出來。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觀察自己的排便行為,推斷自己的腸道是否健康。如果觀察到異常,應提高警惕,及時就診找出原因。此外,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腸道才能更健康。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09/187531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