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重磅數據的出爐引起了國人關注:2022年全國人口減少了85萬。人口負增長的鞋子終於落地,中國也將不可避免的走向人口老齡化,這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現實而沉重的話題。
中國上一次出現人口負增長還是在61年前,但很快就在「人多力量大」的口號中完成了人口的大膨脹。
有人或許會說咱們國家的人口已經很多了,少點人不是更好?最好是只有八億人,那樣肯定能夠實現共同富裕,走向共產主義。
從小我們也接受着這樣的教育,老師會告訴我們,中國是一個資源大國,地大物博、物產豐饒。但因為人口眾多,人均資源是非常匱乏的,所以要實行計劃生育,少生優生。
正因為如此,所以許多人對於人口的負增長概念並不深,認為問題不至於太嚴重,甚至還會暗自高興,這樣的想法是非常短視的。
人口減少究竟意味着什麼?實際上,根據最近幾年的數據統計,早前就有人已經預測了中國即將進入人口負增長的局面,只是當這一天真的來臨的時候,也讓人深感唏噓。
人口是百年大計,中國的人口政策調整的太慢,以至於二孩和三孩放開後,幾乎沒起到什麼效果,沒有出現專家預測的會出現生育小高峰的場景。
中國人已經對結婚生子的事情看的比較淡了。
目前中國16到59歲的勞動人口大約是8.7億人,而60歲以上的人口接近3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9.8%,接近五分之一,屬於中度老齡化的社會。
人口的負增長有着許多非常現實的因素,結婚率的下降,離婚率的攀升,居高不下的彩禮,日益上升的生活成本以及男女比例的懸殊等,都導致了新生兒的出生一年比一年要少。
這些問題目前看來還是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但由於負增長帶來的許多問題一定會接踵而至。
首先就是勞動人口的斷檔或者大幅下降,人力資源將會成為昂貴的成本。
比如西方社會的物價要比中國和善許多,這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市場和資源,擁有高附加值的產業,能夠讓工人、藍領都擁有比較體面的生活。但西方世界的人工成本很高,逼得許多人都鍛煉出來了一身的好技藝,動手能力非常強。
中國則不一樣,由於享受了人口紅利,人力資源比較廉價,所以工人成本很低,一般人家裏東西壞了就會找人來修。這在西方是比較奢侈的行為,因為你的維修價很可能就足夠買一件新的了。
其次,人口的負增長會直接影響各行各業。
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因為人口眾多,但如果人口持續下降,許多行業都會受到衝擊。比如教育行業,有專家就預測未來10到20年,大量的幼兒園可能因為生源問題面臨倒閉。
還比如醫院的婦產科。許多醫院婦科和產科是分開的,但隨着新生兒越來越少,產科的醫生可能會從以前的忙碌狀態變得比較清閒。這個現象已經開始出現了,一些醫院迫於壓力還把產科和婦科再次合併成為婦產科。
還有母嬰、房地產等一些行業都會最先受到衝擊。每一個行業背後都有着無數的從業人員和家庭,也帶動着上下游的產業鏈,可以說是一損俱損。在行業下行的大趨勢下,相關從業人員或許會面臨再就業的困境。
人口減少還意味着老齡化的不可避免。
根據《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預測,中國在2035年前後可能會出現養老金累積結餘耗盡的現象。
每個人都會老去,隨着老齡化的加劇,等到這一代的年輕人退休時,可能會出現沒有養老金或者養老金根本就不夠花的情況。到時候為了生存,或許也不得不在退休後再去打零工賺錢。
對於年輕人來說,人口老齡化目前還看不出太大的威脅,我們依然按部就班地上着班。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試想一下當二三十年退休後,如果養老金根本無法支撐起日常生活後,又該如何?
你能想像你在七十多歲還騎着電動車送快遞的場景嗎?這又是一副怎樣的人間慘象。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也必須為自己的將來儘早做好儲蓄和打算。在這場不可逆的對抗中,沒有人能夠真正地倖免。